司志瓊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賢官初級中學,江蘇 宿遷)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尤其語文課堂應該充滿美,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夠感受美。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存在使得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完全變成了字、詞、句的分析,語文課堂中老師不斷灌輸、學生聽講,做筆記、做題。這樣的課堂忽視了語文的本真,忽略了語文學習是享受而非桎梏。真正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能夠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享受美感,并將知識本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讓自己真正享受語文帶來的美感。
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重要的階段,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愛上語文,懂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知識技能又能很好地運用于生活,從而不斷地成長為品格健全、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每個教師的責任。筆者認為,要真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享受美,可以享受語文音韻之美、享受語文文學之美、享受語文人文之美、享受語文情懷之美。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學科特有的知識豐富、感情復雜等特點決定了學生語文學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要每天不間斷地學習、運用。但是中學生課務繁忙,他們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yè),做不完的習題,在這樣高壓的情況下,語文課堂更不應該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應該成為學生心靈棲息的場所,在語文課堂中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學現(xiàn)代詩歌《再別康橋》時,執(zhí)教教師沒有像往常一樣講解詩篇字句的意思,在簡介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教師要求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聽著學生饒有興趣地讀著、品味著詩人徐志摩對康橋的不舍和留戀之情。在讀的時候,執(zhí)教教師細心地觀察著每一個學生,讀到“輕輕地,我走了”有個同學還做出了揮手告別的動作,眼睛里充滿了不舍甚至泛著些許淚光??粗齻円伙A一笑、一舉一動,每一個文字仿佛都有了生命,細看來,這堂課該重點講解的地方,顯然已經(jīng)被學生圈點出來。
筆者還注意到,在讀文之時,學生聲情并茂、自信滿滿,他們時而揮手告別,時而惆悵滿懷,學生自讀過程已經(jīng)將文本情感融入其中,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會更加順利。讓學生盡情表達,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這樣的課堂效率不言而喻。
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教師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校園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將課堂生活化,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實實在在的知識。真實地感受語文的文學之美。例如,在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時,在文章肖像描寫這一段,執(zhí)教教師作為重點來講解,從孔乙己身材高大學生能知道他有足夠的勞動能力,可是面部的青白臉又可以看出孔乙己食不果腹,既然擁有足夠的勞動能力卻為何落得如此下場?他站在柜臺前站著飲酒,可見他生活窘迫。通過這一系列對比鮮明的形象反差,同學們在總結文章中心的時候就不難得出,是封建禮教殘害了讀書人,也是封建科舉制度帶來的不良影響,想到這里,同學們對封建禮教、封建科舉制度產(chǎn)生了憎恨之情。對封建社會人情冷漠感到深深的可悲。這堂課的教學,學生除了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更能夠走進文學的世界,跟隨作者魯迅一起悲傷、一起憎恨,可見學生盡情地感受著文學之“美”。文學的種子在學生心里暗滋生長。
課堂教學是枯燥的,課堂時間有限,短短的時間如果想讓學生學到更多、更豐富的知識,必須把有限的課堂延伸到無限的生活中。語文學科不僅僅帶學生學習必要的知識,掌握必要的能力,還重在它的人文之美。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時,父親那步履蹣跚、艱難行走的樣子深深地刻在每個讀者的心中,執(zhí)教教師順勢要求同學們也來說一說自己眼中、心中父親的背影是什么樣子的,這時,學生內(nèi)心深處柔軟的神經(jīng)被觸動,父親那無言的愛全部滲透到他那背影中,因為親情本來就是幾千年來留存在人們心中最珍貴的情感。因為是人之常情,所以學生都饒有興趣、深有感觸地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感恩之情,這堂課的成功之處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品讀文章,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一個善于觀察、懂得感恩的人。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它能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創(chuàng)造工作?!闭Z文教學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傳授學生感受文學情懷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這篇課文時,執(zhí)教教師帶學生一起觀看了臺灣人回祖國大陸探親的相關視頻,臺灣人對祖國的牽掛,對故鄉(xiāng)的回憶,對故鄉(xiāng)親人的強烈思念之情,深深觸動著學生的心靈,這個時候再讓學生讀《鄉(xiāng)愁》,思鄉(xiāng)之情已經(jīng)沉浸在字里行間。有的學生竟然讀得流下了眼淚。這種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思念之情,學生體會到了,這堂課的效果也就達到了。這堂課,不僅僅告訴學生詩歌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正是讓學生感受語文的情懷之美嗎?
愛是教育的基礎,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美的教育”,才有內(nèi)在發(fā)展的動力。學校寓愛于教,在教育實踐中,將愛和德融入師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要真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享受美,可以享受語文音韻之美、享受語文文學之美、享受語文人文之美、享受語文情懷之美,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