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松 何艷 王成佳 曹正梅 曾鵬
【摘要】冠心病為臨床常見心臟病類型之一,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狹窄誘發心肌缺血而致。臨床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最常見的冠心病發病原因,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致管腔狹窄,導致冠狀動脈血液灌注量明顯降低,致使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未能有效滿足機體心肌耗氧量增加需求,從而發生心絞痛癥狀、心肌梗死癥狀等。本文就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的進展進行綜述如下。
【關鍵詞】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冠心病;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Yhert Disease,CHD),屬于心血管疾病。由于冠心病患者的發病隱匿,多為突發性發作,因此容易發生猝死等嚴重后果。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其脂質代謝異常,進而導致冠狀動脈血管主干、冠狀動脈血管分支成為粥樣硬化斑塊,導致管腔狹窄、管腔閉塞,隨著疾病進一步發展,更會產生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壞死等不良事件。冠心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生命健康及生命質量均造成嚴重威脅。相關臨床研究表明,若冠心病早期發病時,可以實施盡早診斷、盡早對癥干預,從而有效緩解其疾病壓力,改善疾病癥狀,提高療效[1]。本文將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的進展作如下綜述。
1 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的研究進展
1.1 在心臟疾病診斷中的CT技術研究進展
隨著近幾年來的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多層螺旋CT不斷的發展,明顯提高球管轉以及時間分辨率。除此之外,旋轉1周探測器可以覆蓋掃描范圍約為3240 mm,因此,5 s內即可完成心臟檢查,從而明顯提高臨床檢查成功率。相關研究對130例研究對象(均無臨床癥狀,而心電圖檢查陽性、ECT檢查結果顯示冠狀動脈缺血改變)實施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經皮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其檢查結果顯示,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靈敏度(54.60%)、特異度(95.10%)、陽性預測值(77.60%)、陰性預測值(87.10%)及準確度(85.50%)均更高(P<0.05)。
1.2 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的研究進展
(1)冠狀動脈造影技術。臨床冠脈檢查以通過冠狀動脈造影(DSA)作為“金標準”,可以有效明確冠狀動脈解剖畸形以及阻塞性病變的具體程度、具體位置以及范圍等。臨床運用冠狀動脈造影技術可以有效診斷不典型心絞痛癥狀(如中老年人群心臟擴大等)、心電圖異常、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疑似冠狀動脈病變、疑似冠狀動脈畸形等,從而給予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有效參考依據。但由于冠狀動脈造影技術屬于有創性檢查,且該檢查方法的費用高,檢查技術水平、檢查設備水平、檢查操作者水平要求均較高等,因此受到較大應用限制。
(2)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隨著臨床醫療技術持續發展進步,以及多層螺旋CTA的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檢查診斷中,且給予無創檢查冠狀動脈疾病開辟新道路。運用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圖像可以給予臨床診斷冠心病提供更有效依據,從而成為臨床首選的冠心病無創檢查方法,更是臨床重要的冠心病篩查手段。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圖像的操作簡便,而且檢查快速等,因此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及就診患者的青睞。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可以明顯縮短掃描檢查時間,提高臨床診療效果,明顯縮短住院時間及降低住院費用等,更有效減少有創性冠脈造影的“盲目性”。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運用冠狀動脈CTA掃描時間更短、診療效果更高,且住院費用更低等臨床優勢,而且,運用冠狀動脈CTA掃描檢查可以更清晰顯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起源性變異,從而有效降低臨床實施有創性冠脈造影的“盲目性”。其次,臨床相關研究表明,臨床上給予冠心病患者實施64螺旋CT冠狀動脈CTA掃描檢查方法以及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方法的真陰性診斷價值與真陽性診斷價值均無明顯差異性,提示,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方法具有無創性等優勢,可以應用于臨床診斷冠心病。
2 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的影響因素
(1)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的應用群體。臨床適用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的患者群體主要包括疑似且不典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癥狀的瓣膜病(換瓣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狀況檢查。
(2)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的影響因素。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采集1幅原始冠狀動脈圖像的花費時間,主要與球管旋轉速度、患者心率相關。若冠心病患者心率較低,而且與球管旋轉速度同步,可運用單扇區半重建技術,此時球管旋轉半周時,便可采集1幅原始冠狀動脈圖像,且時間分辨率僅占球管旋轉一周的50%。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心率,隨著醫療設備更新提高,且冠狀動脈成像受呼吸影響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新影像學技術設備涌現,如多排CT設備、雙源CT設備,且對患者心律要求越來越低。在實施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過程中,患者在一次屏氣中便可獲取所需影像學資料,以明顯提升檢查診斷敏感性、診斷準確率。與傳統單扇區重建方法比較,多扇區重建方法可以實現更高時間分辨率[2]。
3 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的進展
(1)臨床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應用進展。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可以劃分三種冠狀動脈狹窄斑塊,即包括鈣化冠狀動脈狹窄斑塊、非鈣化冠狀動脈狹窄斑塊、混合斑塊,又可稱為軟斑塊、硬斑塊、混合斑塊。臨床結合冠狀動脈患者的疾病特點,因此出現斑塊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狹窄(包括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高度狹窄、完全閉塞)。臨床相關研究通過給予58例房顫患者(均未服用倍它樂克藥物)進行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并且將血管圖像質量劃分為三個等級,即好、中、差;依據CAG為參考標準,結合血管節段水平情況進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方法對于房顫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陰性預測價值顯著。
(2)臨床診斷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的應用進展。臨床結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的疾病特點,運用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可以較好掌握機體胸部心臟大血管的具體解剖關系,從而準確判斷是否適宜進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或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若檢查顯示,患者合并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相關禁忌癥,則可實施旁路移植術治療方案,從而有效降低不必要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3)臨床診斷心肌橋中的應用進展。在臨床檢查診斷心肌橋中,臨床以冠狀動脈造影作為“金標準”,但由于該檢查技術屬于有創性檢查,而且檢查費用昂貴,因此大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該項檢查方法。由于冠狀動脈造影僅能檢出具有顯著狹窄心肌橋,因此檢出率較低。而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可以快速準確的顯示心肌橋,從而給予臨床檢查判斷心肌缺血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3]。臨床相關研究通過給予56例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進行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檢查,經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上冠狀動脈走行部位并診斷心肌橋有12例患者;經X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并診斷心肌橋有4例患者,經3D屏氣FIESTA序列行冠狀動脈MRA檢查并診斷心肌橋為0,僅有3例患者結果提示“心肌橋可能”;研究結果表明,應用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可以準確診斷及顯示心肌橋。
4 結 論
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可以清晰顯示冠心病患者心臟解剖情況,可以有效觀察患者心臟血管狹窄程度,從而給予臨床治療提供有效參考依據,選擇正確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方法,有效評估心肌橋。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具有眾多優勢,如準確可靠、簡單方便、且無創性操作等。因此,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運用冠狀動脈CTA成像技術的應用空間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 劉超然,韓 丹,江 杰,等.炫速雙源CT低劑量雙能量冠狀動脈成像技術初探[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6,32(8):1277-1281.
[2] 鐘朝輝,陳疆紅,原 媛,等.高時間分辨率寬體探測器CT對心律失常患者冠狀動脈CTA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醫療設備,2018,33(6):59-62.
[3] 金洪文.冠狀動脈CTA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3):130-13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