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思
【摘要】目的 對右美托嘧啶對胃癌手術麻醉應激反應的抑制作用作探討。方法 研究中選擇咪唑安定為對照組患者麻醉,選擇右美托嘧啶為觀察組患者麻醉;將兩組患者各臨床數據詳細整理后作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T0、T1、T2、T3時間點的MAP、SpO2、HR等指標數值波動小,并與對照組患者同時間點的MAP、SpO2、HR等指標數值比較存在較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胃癌手術患者接受右美托嘧啶麻醉的效果更佳,該藥對患者的應激反應抑制效果更明顯。
【關鍵詞】胃癌手術;麻醉;右美托嘧啶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胃癌患者就診時,病情大都已經發展至中晚期,患者單純接受保守治療的效果欠佳,臨床上均強調為患者以手術治療。臨床上為胃癌患者行手術治療時,麻醉藥物的選擇尤為關鍵,本次研究中旨在對右美托咪啶對胃癌手術麻醉應激反應的抑制作用作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胃癌手術患者56例納為對象,將其以雙盲法均分組為:2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齡37~65歲、平均(42.85±5.02)歲;2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女8例,年齡35~61歲、平均(42.52±5.11)歲。兩組患者臨床基線數據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得出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右美托嘧啶麻醉,劑量為0.5 ug·kg-1,持續泵注10 min;對照組患者接受咪唑安定麻醉,劑量為0.05 mg·kg-1,之后給藥靜脈注射舒芬太尼(劑量為0.4 ug·kg-1)、丙泊酚(劑量為2 mg·kg-1)、維庫溴銨(劑量為0.1 mg·kg-1),置氣管導管后妥善連接麻醉劑,為患者機械通氣,以丙泊酚(劑量為3~6 mg·kg-1·h-1)、順式阿曲庫胺(劑量為0.1~0.2 mg·kg-1·h-1)持續輸注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壓MAP、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HR數值作詳細統計與分析,包括入手術室后基礎值T0、誘導插管前即刻T1以及氣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時T3等時間點數值。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獲各項臨床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統計學軟件分析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T0、T1、T2、T3時間點的MAP、SpO2、HR等指標數值波動小,并與對照組患者同時間點的MAP、SpO2、HR等指標數值比較存在較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胃癌手術會帶給患者機體較大的創傷,手術操作極具侵入性,容易使得患者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相關應激反應的幾率很大,會對患者手術進行及預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現代醫學已證實:手術創傷越大,造成的應激反應越強烈,患者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持續增加,促使血流動力學大幅度波動,隨之患者出現血壓升高及心率增快等方面不良情況,特別是臨床上為患者行氣管插管麻醉后,患者機體應激反應更大。
右美托嘧啶為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該藥對此受體具有極佳的選擇性,對人體內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抑制效果明顯,主要是交感神經系統呈興奮狀態時,會分泌更多的去甲腎上腺素,并對突觸后膜有著刺激作用,隨之其反饋性刺激突觸前膜α2受體,經此對甲腎上腺素分泌起到極佳的抑制效果[1]。并有多個研究結果顯示:右美托嘧啶麻醉時,鎮痛、鎮靜效果明顯,亦不會導致患者出現較多不良反應[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壓及血氧飽和度、心率等指標數值未見明顯變化,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右美托嘧啶對手術麻醉患者的應激反應具有極佳的抑制效果。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啶對胃癌手術麻醉應激反應的抑制作用明顯,具有極佳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萬小勇,涂傳剛.右美托咪啶對老年胃癌手術患者應激反應與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7,18(06):48-50.
[2] 李志藝,顏振藝,劉曉燕,等.右美托咪啶對高血壓患者行腹腔鏡胃癌手術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華夏醫學,2015,28(06):14-1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