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祥
【摘要】目的 分析動態心電圖檢測應用于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本醫院予以診斷和治療的18例置入起搏器患者,對患者開展動態心電圖檢測,總結和研究患者的檢測結果。結果 18例患者檢查25例次,沒有檢出起搏器起搏功能異常,9例患者(12例次)檢出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占據50.00%。檢出心房感知不良、心室感知不良、心房過感知、心室過感知分別為2例(2例次)、1例(1例次)、2例(4例次)、4例(5例次)。VVI型、DDD型、VDD型起搏器檢出感知功能字符異常分別為3例(4例次)、4例(5例次)、2例(3例次)。結論 在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的臨床診斷中采取動態心電圖檢測呈現良好效果。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異常
【中圖分類號】R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動態心電圖是對心律失常予以檢查的常用儀器,近年來,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人數逐漸增加,動態心電圖已經成為置入起搏器患者的重要隨訪檢查項目之一,以便明確患者的起搏器功能情況[1]。本文樣本資料是本醫院予以診斷和治療的18例置入起搏器患者,研究動態心電圖檢測用在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予以診斷和治療的18例置入起搏器患者,女8例,男10例,隨訪時間和置入起搏器相距時間最短1個月~2年,隨訪次數1~3次,年齡31~74歲,平均(64.35±4.87)歲,置入VVI型起搏器的患者有10例,置入DDD型起搏器的患者有7例,置入VDD型起搏器的患者有1例。
納入標準:(1)已經置入起搏器的患者;(2)具有完整動態心電圖資料的患者;(3)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將知情同意書簽訂,而且通過醫學倫理會批準。
排除標準:(1)依從性不佳的患者;(2)失訪的患者。
1.2 方法
采取動態心電圖分析儀予以檢測,采用數字式的動態記錄盒,應用mV5、mV1以及mV3三通道心電圖對患者的24小時心電圖情況予以詳細記錄,且配有起搏脈沖相關標記,采取計算機對記錄予以回放,進行誤差糾正后,分析和評估患者的起搏器起搏功能異常及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情況。
2 結 果
18例患者共檢查25例次,未檢出起搏器起搏功能異常現象,9例患者(12例次)檢出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現象,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檢出總計率是50.00%。2例患者(2例次)檢出心房感知不良,1例患者(1例次)檢出心室感知不良,2例患者(4例次)檢出心房過感知,4例患者(5例次)檢出心室過感知。VVI型起搏器檢出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共3例(4例次),DDD型起搏器檢出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共4例(5例次),VDD型起搏器檢出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共2例(3例次)。
3 討 論
起搏器感知功能字符異常多是間歇性的,采取常規心電圖檢測多難以進行有效捕捉[2-3]。而動態心電圖檢測對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情況檢出幾率比較高,還可以和患者生活日志予以對比,了解患者癥狀和其心電圖間的相關關系,有助于對起搏參數予以調整,將感知障礙情況排除,提供比較準確的參考[4-5]。本文相關資料呈現,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情況中,心室過感知情況最為常見,多數心室過感知是因為肌電位帶來的干擾而引起,多數患者不存在自覺癥狀,且一些患者經體外程控將心室相關感知靈敏性降低之后,對患者予以動態心電圖復查,患者心室過感知狀況消除。個別患者的心室過感知因為心室間歇性的過感知T波而引起的。
因為肌電位干擾引發心房過感知會導致起搏器的起搏頻率變快,致使起搏器的起搏周期并不等長。置入DDD型起搏器的患者出現心房過感知,通過對患者開展動態心電圖檢測,予以體外程控對患者的心房感知相關靈敏性予以調節,予以患者動態心電圖復查后,其心房過感知狀況會明顯減少。
本研究發現,置入VDD型起搏器的患者對其隨訪動態心電圖可能出現心房感知不良或心房過感知情況,鑒于患者存在急性的下壁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傳導阻滯,之后改善為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出現心房感知不良或心房過感知情況對患者的心律沒有明顯影響作用,所以可以不用對患者的起搏參數予以調節。置入DDD型起搏器患者可能會出現心房感知不良情況,動態心電圖呈現起搏器多數保持VAT方式進行工作,而間歇性發生不感知P波的情況,改為DVI方式進行工作,予以患者體外程控之后,將其心房感知相關靈敏性提升,患者的起搏器感知不良情況得以消除。置入VVI型起搏器患者出現心室感知不良,發現患者的由于動態心電圖呈現發生次數小于10次,所以沒有對起搏器相關起搏參數予以調節。
本文研究發現置入DDD型起搏器的患者其自主心律變為心房撲動以及心房顫動情況,其起搏周期因為間歇感知f波發生不等長情況,所以對起搏器程控改為VVI相關工作方法。還有置入VVI型起搏器的患者術后存在進行性加重性的頭暈癥狀、暈厥情況、乏力現象、下肢水腫癥狀等,予以隨訪心電圖檢查發現其起搏器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都呈現正常,采取動態心電圖檢測其VVI型起搏器的起搏心律存在室房逆傳情況,判定為起搏器綜合征,將起搏器的起搏頻率減少,將起搏器相關滯后功能開啟,促使盡量長時間維持其竇性心律,之后患者相關癥狀消除,其心功能逐漸恢復到正常。
綜上所述,在起搏器間歇性感知功能字符異常的臨床診斷中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測展示良好效果,存在比較高的檢出幾率,檢出準確性比較好。
參考文獻
[1] 邵龍梅.動態心電圖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術后的應用及臨床價值[J].醫藥前沿,2017,7(17):160.
[2] 歐陽征鵬,李趙歡,李 霞,等.不同類型起搏器術后動態心電圖的臨床應用價值[J].重慶醫學,2015(36):5082-5083,5086.
[3] 陳紅光,盧 杰,付 鑫,等.遠程監測功能在雙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術后隨訪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11):130-131,140.
[4] 戴國明,朱宗成.起搏器植入術后非急性期起搏閾值異常患者相關因素分析[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6,22(1):42-44.
[5] 劉吉偉.起搏器感知功能異常心電圖1例[J].醫學信息,2015(30):383-38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