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青敏
【摘要】目的 對于患有缺血性心臟病的患者在圍術期間自身血氧飽和度減少的相關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調查和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容診治的50名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對醫學臨床上的相關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分析。結果 本次研究的50名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在經過相關護理干預之后,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得到顯著的提高,且患者沒有存在相關并發癥。結論 對于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采用相關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升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值得在醫學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缺血性心臟病;血氧飽和度;圍術期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1
為了檢測和反映患者的氧合動態情況,并且可以提前發現缺血性心臟病圍術期存在的初期低氧血癥狀,利用血氧飽和度檢測儀可以實現持續性的觀測,并為以后的護理和治療提供相關依據。血氧飽和度檢測主要指在患者的指端甲床固定探頭指套,以手指作為血紅蛋白響應容器,檢測組織床光傳導的強度,來統計有關血氧飽和度的量。血氧飽和度的計數可以實時反應患者的呼吸情況以及動脈血氧的動態狀況,為患有低氧血癥的患者初期提供相關數據。本次研究選擇本院在收容診治的50名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對醫學臨床上的相關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容診治的50名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在這50名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中,包含男31名,女19名,年齡5個月~69歲,平均23.5歲,患者的體重3.7~79.1 kg,平均45.6 kg。本次研究中50名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在手術前的檢查得出,十一名患者罹患冠心病,十六名患者罹患心臟瓣膜病癥,二十三名患者罹患先天性心臟病。50名患者在麻醉之前,有25名患者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的狀況,其中,有14名患者為嬰幼兒,在插管的過程中,有4名患者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的狀況,在手術時,有5名成人和2名嬰幼兒出現了血氧飽和度下降的狀況。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因為其血氧飽和度的下降,都在一定時間內發現了缺氧的情況,并且實施有效的救治手段,沒有一名患者出現相關并發癥。
1.2 護理方法
1.2.1 誘導插管
50名患者在麻醉之前,進行常規的穿刺準備措施。患者在這個時間段會佩戴濕化瓶開放式面罩進行吸氧。在麻醉之后,根據相關檢查核對確定之后,要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圖進行檢測。相關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狀況和相關指標的變化,及時報告醫師。如果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小于百分之九十六,并且排除患者為肺部疾病等相關自身原因,要在一定時間內尋找明確的病因。普遍的病因是沒有開啟樣器開關,患者手指和脈氧探頭接觸不佳,患者出現舌后墜等情況。在施行相關有效的措施之后,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會恢復正常。
1.2.2 手術時
如果患者出現初期的低氧血癥和去氧飽和血癥的狀況,在醫學臨床上不會很快出現心收縮力,呼吸以及心率的改變。所以,這便提高了心電圖和紫紺改變的尋找難度。在經過連續檢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時,可以在患者相關病癥情況出現之前,進行提前的應對措施,并施行相關處理方法。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施行連續檢測,可以及時發現通氣存在的問題,以便做好相關預防措施和應對措施。在手術的過程中,如果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在減少,那么需要及時檢查麻醉機的氣體來源,確保患者吸入的為氧氣,及時檢查麻醉機,術野以及呼吸管道的連通情況,并進行改正。
2 結 果
本次研究的50名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在經過相關護理干預之后,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得到顯著的提高,且患者沒有存在相關并發癥。
3 討 論
檢查患者的循環系統以及呼吸系統的相關功能,以保障氧氣的足夠供給,是患者成功進行手術的必要條件和基礎。如果患者存在心肺功能的相關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氧氣的吸入,導致患者出現缺氧。
綜上所述,對于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在圍術期間血氧飽和度減少的患者,采用相關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升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值得在醫學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婷雅.心臟病患者圍手術期脈搏血氧飽和度下降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6,(7).
[2] 齊 鑫.心臟病患者圍術期脈搏血氧飽和度下降的護理觀察[J].醫學信息旬刊,2014,(15).
[3] 蕭麗結.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動脈高壓護理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1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