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茜茜
【摘 要】本文結合了西藏大學新校區圖書館的建筑設計,對中國高校中小型圖書館建筑設計中常常出現的重點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論述說明,如校園圖書館建筑的歷史、在校園中的地位和建筑的人性化設計等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論述。高校圖書館是作為高校精神文明象征的文化建筑,同時也是公共圖書館設計的前沿和探索基地。本文通過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探討了現代建筑設計“三統一”和建筑布局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為2l世紀高校圖書館設計和修建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設計;高校圖書館設計;圖書館功能
中圖分類號: TU2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4-0116-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047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library in the new campus of Tibet Universit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key issues that often occuring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libiari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history of the campus library,its status in campus and the humanized design of the building.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cultural buildings which are the symbols of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meantime they are also the frontier and the exploration base of the public library design.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ibra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by probing into the “three unific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ome specific problems in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Key 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University Library Design;Library Functions
1 圖書館建筑的歷史演變
1.1 圖書館建筑功能的演變
就圖書館建筑文化的歷史來說,唐朝開始,佛教的藏經閣可以算是圖書館的雛形,再到明代的“天一閣(見圖1-1)”和清代的“文淵閣”、“文源閣”等七閣,圖書館建筑文化算是正式形成,但多數情況下還是用于藏書,很少借閱。功能較為單一,建筑體量也相對較小。
一直到了鴉片戰爭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如“京師學堂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之類的校園圖書館開始設置閱覽室。由此開始,圖書館建筑“藏書、借書、閱覽、管理研究”四者相互獨立分區又統一管理的功能模式基本形成,并且一直沿用到80年代中期。
1.2 圖書館建筑科技化的發展
此后,互聯網科技日趨成熟,印刷類文件資料的實用性和使用率都在逐漸降低,對圖書館功能多樣性的需求日益攀升,所以,很多高校圖書館便成為了圖書館建筑適應國家教育形勢發展需要的先導,許多大學都在新建或者擴建校園的圖書館,這其中圖書館的設計是否能滿足現代人的學習研究需求,毫無疑問會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在此,我嘗試以西藏大學新校區圖書館的設計為例,對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
圖1-1 天一閣平面圖
2 圖書館建筑在校園中所處的位置和地位
2.1 概述
圖書館建筑專家鮑家聲認為圖書館的選址應遵循以下原則:位置適中、交通方便、環境安靜、自然環境及地質條件適宜、留有擴建余地。而校園圖書館的選址,在此基礎上還應該著重強調圖書館建筑在校園中的核心地位。很多時候,一個校園的圖書館可以直觀地反映出該學校的教育水平。我認為,校園圖書館的選址應該處于校園的中心位置,臨近校園主干道和校園主要的廣場或者中心園林景觀區。
2.2 西藏大學圖書館現狀調研
藏大學新校區圖書館的選址正好是上述幾個原則的完美體現。從總平面圖(2-1)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該圖書館坐落在整個校園的中心軸線上,且主立面(北立面)與校園的正門相互呼應;南面相鄰的就是校園中最精致的思源湖園林造景區,和校門一起形成了校園層次遞進的視覺屏障和分隔界面。
西藏大學新校區共有15個學院部門,涉及專業超過100個,在校師生約2.5萬人,館藏圖書和電子書目約180萬冊,流動讀者約4000人每天,圖書館設計時也不需要考慮實驗室等特殊工作場所,由此認為,西藏大學圖書館約一萬平米左右的面積完全能滿足未來的學校發展需求,所以并未在規劃方面考慮預留發展空間。
圖2-1 西藏大學新校區圖書館設計總平面圖
2.3 通過建筑立面表達建筑的地位
既然圖書館已經在地理位置的選擇上確立了中心的地位,那么在造型的設計上應該具有相應的標志性才能滿足整個校園規劃的需求。
首先,作為一個校園的代表性建筑,它的建筑體量必須要與周圍的建筑物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差。高度上比周圍教學樓的4層16-18米要高出8米左右的高度,占地面積更是多出了一倍還多,周邊有中央廣場和水景環繞,前方有一條8米寬的主干道與之直接相連,四面沒有建筑物遮擋。
其次,圖書館的設計風格也要在與校園的整體風格相協調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創新。在西藏大學新校區圖書館的設計中,在整體上采用了與學校其他周邊建筑色調一致的白色的同時,又在造型上摒棄了教學樓等建筑仿藏式建筑的風格,通過在現代的方塊建筑上大膽采用的不銹鋼飾面材料的反光效果來把周圍的建筑、風景以及人事物都寫實地映在建筑上的事實,形成了一種類似于鏡面反射的隱身效果,從動態的感受上將該圖書館與整個校園融為一體。同時,單從建筑的角度上來說,該設計又能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未來感。
3 關于校園圖書館功能和交通的人性化設計
3.1 概述
高等學校的校園規劃和普通的中小學校園不一樣,它的設計基本可以分為學習、研究、交際、生活四大空間,包含了包括個人領域、半公共領域和公共領域在內的所有活動領域。而圖書館所能提供的空間主要分布于公共領域和半活動領域。
圖3-1 西藏大學新校區圖書館交通流線示意圖
3.2 建筑內部交通布局
總結來說就是,像高校圖書館這種校園公共建筑,在涉及人性化設計的時候,應該重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我們以西藏大學新校區的圖書館內部交通流線組織為例。在沒有地下層和停車場的情況下,運輸車輛可以直接進入室內的貨運電梯間來保證運輸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而且貨運的專用電梯直接挨著書庫等大型的卸貨區;然后盡量把人流量較大的閱覽室和公共書庫(主書庫)設置在交通途徑相對多元的1-3層。并且,工作人員、學生以及各種參觀人員都設置有不同的出入口和專用的縱向交通井,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各個不同功能分區之間人流的交叉影響問題;對于一些特殊的分區空間,在本設計中也做了相應的處理,例如,衛生間設置在兩分區的交界處,工作人員的辦公空間則單獨設立一層,并且有獨立的交通通道等。
其次,由于整合性大學所涉及的知識覆蓋面很大,西藏大學新校區的書庫和閱覽室都設置了不同的分區(按專業和學院進行劃分),并且在三層設置了相對私密的小型研究室,可以方便師生們的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對于休閑性的讀者,該圖書館也設計了退階式的屋頂花園、咖啡書吧和簡餐廳,并在走廊等處設有散亂分布的休閑座椅。
3.3 相關人性化設施
最后,在對西藏大學新校區圖書館進行設計的時候,閱覽室,辦公室等分區都占據最好的自然采光面和景觀朝向,天窗和屋頂花園并存,即滿足了大體量建筑對庭采光的需求,又減少了長時間室內活動給人造成的壓迫感。
總之,西藏大學新校區的圖書館力求在空間感受和交通便利兩個方面為讀者營造出一個最舒適和實用的讀書環境。
4 針對校園圖書館功能的發展做出相應設計
4.1 建筑空間的多元化
圖書館作為一個人流活動密集的、娛樂性商業性較弱、專業性較強的公共空間,它內部功能的發展形勢和速度是不容忽視的,其中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各種案例也做的最多。
在西藏大學新校區的設計中,隨著大學圖書館的管理越發系統化,圖書館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學校的信息中心,它承擔著更加嚴格的科研技術推廣和文化信息宣傳的任務——數字化信息的管理傳遞和開發,成為了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型職能。西藏大學圖書館在發展功能方面,首先特別設置了總面積超過400平米的電子閱覽室,使讀者即使身處高原內陸,也可以在書籍之外,及時獲取更多、更國際性的信息;其次,各種閱覽室中,桌面上設有充電插頭和網線接口,方便了師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更多其他類型的工作;對于各種館藏的音像影視材料也有專門的收管空間,與傳統的書籍收管互不干擾。
4.2 西藏大學圖書館示例分析
對于大學圖書館來說,隨著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其社會化的職能也越發具體和必要。就現在的西藏大學來說,建校歷史還不夠長,大多科研研究還不成規模,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設計校史展覽空間、較大的演講報告廳都是必要的,同時還能起到對外來人員的宣傳作用。當然,要作為一個成功的發展型圖書館只做到這些是不夠的,它甚至已為后來建立學校自己的論文數據庫提供了足夠的室內預留空間。
圖書館是大學校園里最重要的、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場所,即所謂的學術交流空間。各類的報告廳和展覽廳可以為官方的、大型的精神交流提供場所,卻不能很好的服務于小型的、日常的精神交流需要。不得不說,圖書館正在逐漸成為校園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樞紐,但是,對于校園圖書館來說,大面積的開架閱覽很容易造成不同目的的讀者的交通流線交叉,所以在西藏大學新校區的圖書館設計中,大量的冥想空間和各種半隔斷的小型閱覽室就是在非開架閱覽的情況下對于這種日趨重要的功能做出的成功設計。
一般的內地大學校園的圖書館,設計中通常只涉及到了以上三點,但是西藏大學新校區的圖書館設計不一樣。它作為西藏自治區唯一的綜合性高等教育基地的中心圖書館,它承擔著比內地高校更多地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的職能,以及兼具有充當社會教育相關角色的作用??臻g上有專用的藏文特藏書庫和專用的古籍修復復拓工作室,交通上也為其提供了最便利的專用電梯和通道,非工作人員不能進入。
最后,我們回歸到圖書館最早出現時的目的——更高效、更便捷的保存和取閱圖書。這種高效和便捷,不僅是讀者對圖書館的要求,也是工作人員對圖書館的需求,只是隨著圖書館的功能和規模的變化,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所需要做出的設計就越加復雜。
西藏大學新校區圖書館體量相對較小,藏書量也不算多,所以采用了最簡單的藏、借、閱、研分層式管理的模式,這種設計有利于不同功能和層高的統一,也更利于荷載的把控。同時,這種功能布局對于讀者來說一目了然,功能分布十分醒目,而且足夠簡潔。人們可以通過足夠便捷的縱向交通井直接到達想去的目的地,完成想要做的工作,各層之間交通獨立,互不干擾。對于非管理型的工作人員來說,位于圖書館頂部的工作層有獨立地出入口和縱向交通井,也十分的方便。而對于該圖書館內的管理人員來說,功能獨立的各層除了縱向通過交通井相連外,都與屋頂花園相互連通,這樣十分便于管理,而且提高了工作環境的質量。
5 結論
總之,在高校圖書館的設計當中,各種藝術造型和外在效果都是次要的,所有的設計都不能以犧牲其基本功能為代價。首先要注意的是功能區域和各種活動流線之間的配合。藏、借、閱、研的功能區域可以靈活劃分,但服務流線一定要按照這種劃分進行合理的分配,各流線之間不能相互交叉又忌諱過于獨立,橫縱交通穿插之間要有相對顯眼的樞紐點,而且這個點要保持在各中支線的中間位置來保證到達各種目的之間相對均衡的時間。相對優秀的設計是連書架和桌椅排列都計算在各種動線中的。然后就是在設計中要格外注意的各種矛盾的處理問題了,比如說現代化發展和保留校園傳統之間的矛盾;功能第一的設計原則與建筑藝術、精神感受之間的融合與協調;大進深、大體量和室內空間自然采光之類的矛盾都是現在“模式化”圖書館建筑下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現在高等教育在國內越發普及,各種學校都處在擴招和擴建的關鍵時期,由于圖書館在校園中的地位特殊,而且設計難度相對較大、設計周期相對較長,短時間內的改建幾乎不可能;所以為了保證足夠長的使用年限,設計師們都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令圖書館的功能能維持更長時間的生命力,各種新建的圖書館也應當集各種案例之所長,并且發揮設計師的想象力來開發更加適合未來的圖書館設計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德祥,牟建波等.基于虛擬技術的圖書館網絡安全體系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6)73-76.
[2]賈麗.網絡入侵檢測技術在圖書館網絡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7.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 [4]董翔,楊淑華.數字圖書館網絡安全體系構筑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8(4)254-255.
[5]胡中棟.圖書館網絡的安全可靠性分析[J].微計算機信息,2007(7)57-59[8]王洪娟.基于七級防護模型的高校圖書館網絡安全防護措施[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8(1)111-113.
[6]其他相關的期刊雜志:建筑學報、建筑師、世界建筑、建筑技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