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成華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濱江鎮實驗學校,江蘇 泰州225442)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學人員都采用“填鴨式”教學,教師通過一遍簡單的實驗演示就開始作出分析,得出相關化學概念。匆忙的實驗過程根本無法讓學生充分領會實驗的意義。最后,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筋疲力竭,學生在下面聽得云里霧里,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接觸化學知識的起點,若是教師能夠通過某種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熱情,則能極大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營造探究性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先講解相關知識的信息,然后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
營造探究性環境是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的,能夠引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好奇心,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尋找答案。而化學實驗中產生的各種化學反應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有意識地觀察記錄實驗結果。同時,學生能通過自己完成的實驗步驟逐漸發現實驗背后隱藏的相關化學原理,將抽象的化學概念轉變為具體的可觀測的實驗現象。這種獨立完成化學實驗的經歷能夠對學生形成正向反饋,讓學生在自主實驗中體會知識獲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
初中化學教材中提供的大部分都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只需要按照教材操作、觀察、得出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而不需要主動地思考探究。實驗的相關信息學生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以至于學生失去了想象的空間,無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只是學會了操作步驟,掌握了相關知識,思維能力卻沒有得到鍛煉,探究能力無法得到培養,更不懂科學的探究方法。學生就像一架被調整好的機器,按部就班地完成設定的程序,卻沒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探究性實驗卻與此不同,探究性實驗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實驗前,一切就像一張白紙,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描繪。探究性實驗是學生自己進行化學實驗步驟的設計、操作、驗證和完善。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對照,獲得屬于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掌握化學概念和化學原理。
例如在學習《常見的酸和堿》時,老師可以先將白醋、石灰水和純凈水、滴入紫甘藍菜汁指示劑中,通過變色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準備8支試管,每組4支,向試管分別滴入少量白醋、石灰水、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其中一組滴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另一組滴入2-3滴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實驗如圖所示:

比較不同的實驗。因此,教學人員應該提高實驗的探究性,從生活中提取實驗素材,發掘出適合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化學實驗,教授學生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鍛煉他們的操作能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探究活動中,學生獨立地進行實驗,需要不斷地重復和改進實驗,從而得出自己的實驗結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研精神。學生不僅能掌握相關的實驗知識和技能,還能提高自身的探究意識和科學文化素養。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實踐。化學和生活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都能在化學知識中找到答案。所以,教學人員不應該僅僅只是講授課本上的知識,而應該將化學和生活相聯系,從學生了解的生活常識入手,解釋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拉進學生和化學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將化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通過這些生活中的探究實驗,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化學知識,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
另外,探究實驗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具備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還需要查閱大量的教學資料,尋找理論依據,驗證探究性實驗是否可行。同時,教師也需要做好周全的教學設計,防止陷入無法解答學生問題的窘境。長此以往,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科研能力都能得到巨大的進步,教師的成長帶動學生的進步,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
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的教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夠幫助優化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化學實驗活動,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思維。同時還能不斷激勵教學人員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標。因此,在今后的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學人員應該要重視探究性實驗的應用,在實踐應用中不斷完善探究性實驗的理論知識,讓探究性實驗的相關知識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