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規劃院,廣西 南寧 530022)
為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統籌安排礦產資源的開發、保護與合理利用等各項工作,對西林縣礦產資源開發規劃布局進行研究[1]。
西林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的西端,轄5個鄉3個鎮,全縣面積3020km2,東與田林縣、東北與隆林各族自治縣連接,南西、南面與云南省、西北部與貴州省毗鄰。2015年末總人口16.01萬人,居住有壯、漢、苗、瑤等15個民族。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77億元,年均增長1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4.0:21.4:44.6。
西林縣境內主要礦產有銻、金、石灰巖、白堊土、輝綠巖、頁巖等。
金礦:已勘查發現八達鎮周邦村金礦區1處中型礦床,已在開發利用,保有金礦資源儲量3309kg(金屬量)。銻礦:已勘查發現古障鎮馬蒿銻礦區小型礦床1處,保有銻礦資源儲量4587.55噸(金屬量),礦石平均品位7.69%。礦區內銻礦資源已開發利用。石灰巖:西林縣石灰巖主要為建筑石料用,集中分布于八達鎮周邦村至普合鄉花隆一帶、古障鎮周約村附近、那佐鄉平別村附近等三個區域。已簡測并開發利用石灰巖礦床24個,保有石灰巖資源儲量資源4785.95萬噸。頁巖:西林縣頁巖主要為磚瓦建筑用,分布較為廣泛,所有鄉鎮均有頁巖礦產分布。已簡測并開發利用頁巖礦床9個,保有頁巖資源儲量441.04萬立方米。輝綠巖:呈脈狀產出集中出露于八達鎮,目前縣內輝綠巖資源未開發利用,已簡測發現小型礦床1個,保有輝綠巖資源儲量15萬立方米。
總體上西林縣礦產資源分布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金礦、銻礦資源有一定的資源儲量,但開發利用水平不高;二是石灰巖、輝綠巖、白堊土等資源儲量較大,但產地集中,僅分布在少數鄉鎮;三是磚瓦用頁巖資源豐富且易開采,廣泛分布于全縣各鄉鎮。

圖1 礦產資源分布圖
(1)基本原則。①堅持生態優先,開發與保護協調統一。按照綠色礦業發展要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通過規劃空間引導,有效指導砂石資源開發布局,堅決退出、避開生態敏感區域,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②堅持科學發展,促進資源開發轉型升級。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指導砂石資源科學開發,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引導企業采用先進的技術、先進的裝備和科學的生產方式,加速提升砂石資源利用質量和效率,促進礦產開發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加快轉變[2]。③堅持改革創新,優化砂石資源配置。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加快制度改革,堅持優化服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增強西林縣內砂石資源開發主體的競爭力。
(2)技術方法。結合自然保護區、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等范圍劃定礦產資源禁止開采區,在明確禁止開采區基礎上,通過資源分布情況、合理運輸半徑以及交通情況等因素最終確定各類礦產資源允許開采區范圍。
(1)禁止開采區規劃布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等區域均劃定為禁止開采區。西林縣禁止采礦區域主要有自然保護區3個,分別為王子山雉類自然保護區、那佐蘇鐵自然保護區、花貢-金鐘山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3個,分別為天生橋電站庫區風景名勝區、宮保府榮祿第風景名勝區、那巖寨風景名勝區景區。詳見圖2。
(2)金礦資源開發規劃布局。西林縣已查明中型金礦床1處,保有金金屬量3309千克(含共、伴生金),目前建有馬肚金礦礦山1座,年設計年產礦石量10萬噸,礦業產值200萬元。規劃西林縣重點開發該礦區金礦資源,依托資源和開發基礎,鼓勵礦區進一步擴大采礦規模,改進采選技術,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有效保護礦山地質環境,為西林縣有色金屬采選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樹立標桿。
(3)銻礦資源開發規劃布局。西林縣已發現馬蒿銻礦中型礦床1處,保有銻金屬量3463噸,目前建有馬蒿礦山1座,年設計年產礦石量3萬噸。規劃西林縣重點開發該礦區銻礦資源,對已有礦山進行整合重組,通過招商引進實力較強的企業開展銻礦深加工以及冶金領域的應用研發,為西林縣銻業轉型升級提供資源保障,促進生態冶煉工業發展。
(4)石灰巖、輝綠巖、白堊土資源開發規劃布局。西林縣建筑石料用灰巖、輝綠巖資源儲量較大、但產地集中,規劃以資源富集區為基礎,并扣除禁止開采區后確定允許開采區,共劃定允許開區4個,詳見圖2。
(5)頁巖開發規劃布局。西林縣頁巖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主要供應鄉鎮行政中心所在地,為方便供應地就近取材,規劃以鄉鎮行政中心所在地周邊為劃區對象,并扣除禁止開采區后確定允許開采區,共劃定允許開采區8個,詳見圖2。

圖2 礦產資源開發規劃布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