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洪
(安順市農業科學院,貴州安順 561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被應用到農業領域,實現了糧食產量節節攀高。然后在我國玉米種業發展過程中,階段性過剩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價格不斷下降、庫存不斷增加等,亟待對玉米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因此,研究分析玉米種業發展現狀、趨勢,并針對現階段我國玉米種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玉米種子總量過剩 相關農業數據表明,我國玉米種子庫存每年都在遞增,2014年全國玉米種子庫存高達12.1億kg,可以滿足2a的種植需求。再加上近年來市場上玉米種子一直處于供大于需的局面,導致玉米種子總量存在過剩問題。
1.2 玉米種子質量不達標 首先,現階段我國對玉米種子的質量要求如表1所示,相比較國外的知名種業公司,質量標準較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表1 我國現行玉米種子質量標準 %
其次,種子企業生產不達標。很多玉米種子生產企業未能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要求進行種子的生產加工,再加上相關部門缺少對玉米種子的監管力度,導致玉米種子質量存在嚴重的問題。
最后,種子質量達不到機械化生產要求。由于種子質量不達標,在進行機械化播種過程中,種子發芽率較低,很容易出現田間缺苗、斷壟等問題,給玉米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制約了玉米機械化生產的發展。
1.3 制種風險較大 為了提高玉米種子的抗病性能,玉米育種專家在玉米種子培育過程中引入了一些熱帶和亞熱帶的優質玉米種子資源,但是這些新品種具有一定的熱帶種質,在我國北方等寒冷區域種植時因無法適應較為冷涼的氣候條件,導致出現籽粒不結實、發育不完善等問題,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2.1 為糧食安全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我國人口基數較大,糧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一旦發生糧食危機,將會給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帶來巨大的影響。作為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玉米在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關畜牧業和出口貿易的不斷發展與增長,對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對玉米種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作為農業生產過程中最重要且無法替代的生產原料,種子關乎著農業生產的未來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制種技術也在不斷革新。玉米種子從過去的農家種逐步發展到了單交種,并在不斷更新優化,極大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玉米產量。
2.2 向規范化與技術密集化方向發展 一是種子生產和銷售更加規范化。近年來,隨著大批國外優質玉米種子的進入,給我國本土的玉米種子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玉米種業的發展。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頒布和實施,建立了種子產業生產和銷售相關的標準和規范。
二是技術創新。為了確保我國玉米種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相關種子企業必須重視科技創新,積極學習先進的國外育種經驗,提升育種的精準性,培育優質玉米種子,提高我國玉米種業的市場競爭力。
2.3 向注重品質和適應機械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各種產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優質玉米,因其具有高營養價值和生物學特性,且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備受市場的喜愛。因此,相關玉米種子企業必須以市場需求作為研發的重點,積極培育高品質的玉米種子,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另外,一方面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人工費日益增長,另一方面玉米價格不斷下降,在此影響下,在玉米生產過程中,各階段的機械設備相繼投入使用,我國玉米機械化生產水平在不斷提高。
3.1 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政策扶持 必須健全玉米種業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在玉米種業發展過程中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首先,完善玉米種業的審定管理機制,對出現的玉米種業產品質量問題,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從而保護農民的利益。其次,打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并制定玉米種業發展扶持政策,通過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降低相關稅收,來幫助企業加強優質玉米品種的培育和相關人才隊伍的建設[1]。
3.2 保護知識產權,提高種子質量標準 為了提高種子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應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要給予嚴厲的打擊和處罰。同時,為了滿足當前玉米機械化生產的發展趨勢,應重新定義種子的質量標準,并加強相關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于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種子應禁止進入市場,從而督促企業不斷提升自身育種能力,生產出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種子產品[2]。
3.3 整合資源,加強科企合作 為了增強玉米育種的力量,應重視科企合作,將企業、科研院所等連接成一個共贏的玉米育種體系。同時,還應鼓勵種子企業做大做強,對不良企業兼并重組,推動玉米種業的快速發展。
3.4 調整育種方向,創新技術路線 一是適應玉米種業機械化發展趨勢,重視培育具有中早熟、脫水快、耐密植等性能的玉米種子;二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應加強對高營養、高蛋白、口味好的玉米品種的培育;三是積極學習發達國家的育種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進行改良升級,培育出符合本地人使用習慣的玉米新品種。
3.5 注重人才培養,改革培養機制 現階段,我國種子企業普遍存在相關育種研發人員短缺、學院派的學生不能滿足當前市場需求的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優質玉米品種的培育,而且造成了大批相關專業的高校學生存在就業困難問題。因此,必須對現有的培養機制進行改革,加強科企聯合培養,讓學生提前進入市場,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教育培養,同時解決企業招人難和學生就業難問題。
3.6 汲取成功經驗,建立玉米商業化育種技術體系 現代玉米種業發展離不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農作物商業化育種技術體系。因此,相關玉米種業企業應對國外的成功經驗進行認真學習,并在農業部門的支持下,加大玉米種業的研發投入力度,并充分引入現代生物技術,建立玉米種業商業化育種體系,提高企業的種質創新能力和新品種培育能力[3]。
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品種之一,玉米種業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優質玉米種子較少、玉米種業產值過剩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玉米種業的現代化發展。因此,相關種子企業應緊跟市場發展趨勢,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培育經驗和技術,并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加大對優質玉米品種的培育力度,培育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優質玉米品種,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推動我國玉米種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