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頁島
作為2018年第一部北美同步的好萊塢大片,《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攢足了噱頭:第一部中,迪倫·奧布萊恩飾演的男主角托馬斯被困于神秘迷宮中,身邊除了和他一樣失憶的、企圖逃出監獄的年輕人便再無一物,第二部中,托馬斯逃出了令他痛苦的迷宮,卻發現墻外的世界并非期待中的烏托邦:到了第三部,這位集智慧、勇氣于一身的男主角又會面臨什么樣的困境呢?
從表面上看,這部美國青少年電影講的是一個勵志、激情的爆米花故事,可從內核來看,它又分明展現了極端情況下人類如何才能自救的命題。
電影根據美國作家詹姆斯·達什納的同名科幻小說三部曲改編,情境設置充滿了濃厚的反烏托邦色彩。比如在《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中,遭受病毒侵襲的人類面臨滅頂之災,而惟一幸存的城市、WCKD組織所在地卻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而筑起高墻。WCKD領導者企圖通過人體實驗獲得死亡解藥,因而把一批對病毒免疫的年輕人囚禁起來。前兩部中男主角托馬斯和朋友們順利從迷宮中出逃,而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他們又必須再深入虎穴,到曾經逃離的地方與敵人正面抗衡。
“生存,還是毀滅”,在這種類型的電影中從來不是一個形而上的問題,而是一個不抗爭就要毀滅的問題。所以當肩負拯救人類使命的男主角托馬斯準備回到WCKD、有同伴以“你拯救不了所有人”為由勸阻他時,他會孤注一擲地說:“我可以試試?!?/p>
近些年,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人類想象力的不斷拓展,包括《移動迷宮》系列在內的反烏托邦科幻電影已經成了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門類。自從15世紀初空想社會主義學家莫爾提出理想社會的構想,秩序完美、經濟富足、人性良善、犯罪消除就成為了烏托邦社會的要素。而與之相對,很多作家和導演卻都試圖從烏托邦內部消解這種構想:完美控制、個性消除、絕對技術理性都可能帶來一個更加恐怖的世界。他們善于營造荒涼的情境,將主人公投入到極致的氛圍中,看他在人性邊緣會做怎樣的決定。與其說這是一種電影劇情設計,不如說這是一種拷問靈魂的手段——什么才是離開反烏托邦社會的武器?
作為一部充滿冒險精神的系列電影,《移動迷宮》從第一部起就展現出了自己的價值取向:團結、友善、平等,更重要的是各司其職。男主角托馬斯是惟一的領導者,紐特是副指揮,米諾是一個堅定勇敢的執行者,連運作吊車都有專人負責……積極的團隊合作使他們看起來更接近柏拉圖對《理想國》的設想:正義不僅是強者的利益,而應是包括被統治者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利益;國家由各司其職的各階層構成,一人一事是國家秩序的基礎。由此來看,《移動迷宮》雖然一直在營造一種反烏托邦氛圍,可是在“反”的過程中卻早已告訴我們:一個健康的烏托邦團體應該是怎樣的。這既是這部電影的啟示,也是這一類電影兼具商業價值和社會意義的原因。
導演:奉俊昊
主演:克里斯·埃文斯 杰米·貝爾、宋康昊
突如其來的氣候變異使地球上僅剩的幾千人登上了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車,并在車廂里建立了一個有獨立生態系統的王國。旅途中,飽受壓迫的人們為了平等和自由,最終走向了反抗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