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還珠樓主的劍俠精神有其自身的文化淵源,一方面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來自于西方現代文化,還珠樓主將兩者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超越的融合了儒釋道一體并且具有現代意義的生命觀,這種觀念就是劍俠精神。還珠的劍俠精神雖然受到動亂時事影響發展不夠成熟,仍為后世武俠小說作者提供了新的價值觀念,對俠文化的發展意義深遠。
關鍵詞:《蜀山劍俠傳》 還珠樓主 中國傳統文化 現代文化 劍俠精神
從事還珠樓主研究的學者甚少,相關著述極少,不足金庸武俠研究的百分之一,[1]這與還珠樓主作品的成就和影響力是嚴重不匹配的。本文希望從文化的角度闡釋還珠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內涵。
一.儒釋道一體的劍俠精神
最早對還珠樓主及其小說進行系統評論的徐國楨是如此看待還珠樓主筆下的劍俠的:“還珠樓主所創造的小說人物,在行為上可說如下:本來是李耳莊周一般的襟懷,可生就了釋迦牟尼的兩只眼睛,卻是替孔丘孟軻去應世辦事,于是儒釋道混成一體了。”[2]這一觀點被大多數論者所贊同,也有少數聲音認為道家或者佛家思想占據主導,但是尚無否定的聲音。
《蜀山》系列在文體上最大的創新就是將傳統的武俠小說和神魔小說進行了融合,開創了全新的“武俠+神魔”的文體模式,這類模式在當下的網絡文學仙俠小說創作中十分常見。在還珠樓主的作品里,還沒有仙俠一說,劍俠是核心人物,故事的主線就是講述劍俠如何得道成仙,而成仙的關鍵就是劍俠的精神觀念,也就是說劍俠精神就是作者最為推崇的核心價值觀念,只有堅持并不斷提升這種精神方可實現人生的終極目標,求得人生的圓滿。
這種精神具體體現在小說中劍俠們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之中,正統的峨眉派劍俠最高的追求是得道成仙,他們的修行,內在的功夫是凝煉元神,需隱逸山野,求萬法自然,這正是道家出世思想的體現;然而這種隱逸不代表他們不積極參與現世生活,他們同時還心系蒼生,他們修行的外在表現就是要懲惡揚善,對于邪惡妖人絕不姑息,這則是孔孟思想的體現;劍俠們慈悲為懷,看眾生平等,皆有超越的可能,看妖人也有改正的可能,哪怕因果報應,自己要為此多修行幾百年,這體現了佛家的平等觀念和因果報應天道輪回思想。唯有做到以上種種,才能修得正道獲得飛升,正說明劍俠精神中儒釋道的元素是不可分割的,本就是一體的。
這種儒釋道一體的劍俠精神正是還珠樓主獨特而深遠的生命超越觀的體現,還珠樓主和其他武俠作家一樣,著重于人的生命境界的探尋,而不是要進行某種封建式的觀念說教。[3]劍俠最高的追求就是得道成仙,這也就是他們生命的最高意義,他們對待生命的觀念也就是還珠樓主的生命觀。劍俠為了實現人生最大價值,在生命的使用上,既要遠離世俗,在高山上修行;又要維護世間公平正義,斬妖除魔保世間太平。這樣矛盾的生活根源于因果報應和輪回觀念,凡事皆有因果,萬物皆有輪回,想要得道成仙,必須積善行德。還珠樓主通過劍俠精神傳遞了他的生命觀念,這種儒釋道一體的觀念和傳統武俠小說單調的“為江山”、“為江湖”生命觀相比有明顯提升,這種具有現代性的觀念也是傳統文化的一次進步,對后世創作影響深遠,在這個層面上來說,還珠樓主儼然已經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通俗小說作家,更是一個優秀的現代文學作家。
二.還珠樓主思想的文化源流
還珠樓主原名李壽民,出身于書香門第,明清兩代祖上共有11位進士。他自小兼習文武,聰穎過人,曾獲得“神童”稱譽。他也曾多次登臨名山青城、峨眉,和僧人、道士一起生活,求佛問道,習練功法。
還珠樓主的家學,從內容上看,蒙學打基礎,然后經史子集、古文詩賦、醫卜地理之類,并沒有特別之處。李氏家學傳統中,真正最有特色的,卻是“他家
所難得”的“家傳之捷訣”。如八世祖崐崍公李士震,就總結出間架、脈理、意致、局陣、料當等“行文五則”,[4]此類捷訣給還珠樓主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珠所學極為豐富加之自小便聰明過人,《蜀山》中那些瑰麗奇絕的想象和深奧的哲學觀念皆得益于此。
還珠樓主的文學修養也是極為深厚的,他的文筆極為華麗,特別長于寫景。他的小說回目也極盡典雅工麗之能事,在武俠小說界可謂首屈一指。如全書第一回回目為:
月夜棹孤舟,巫峽猿啼登棧道;
天涯逢知己,移家結伴隱名山。
回目對仗工整,并且選取了月夜、孤舟、巫峽、猿啼、棧道等富有蜀山特色的意象,耐人尋味。這樣強的語言功底足見他年少時期的積累。而能夠將神魔與武俠小說相結合,并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多種傳統神魔和武俠小說的敘事技巧。還珠樓主為人稱道的想象,還有不少上古神話因素,想必《山海經》等神話典籍也給還珠樓主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李壽民父親病逝,家道中落,他不得不遠赴天津闖蕩討生活。雖然他一直惦念著家鄉,并且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壽民”,取“長壽縣中一小民”之意,鄉情至深,但是天津的生活給李壽民的思想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在軍政府任職、擔任銀行家的家庭教師,李壽民接觸了很多新文化、新思想,在風云變幻的時代背景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很大轉變,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在他身上實現了融合。現代思想在他身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他的傳奇婚姻,他不顧“輩分差異”和“師生戀”這兩大傳統文化所不容的因素,拒絕金錢的誘惑,不畏暴力和權勢的威脅,堅持與銀行家的二小姐結婚。這樣反傳統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是時代給予的。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人生最大的價值,實現生命的圓滿,需要與時俱進,時刻站在時代的前沿,這樣的追求不僅體現在他的現實生活,同樣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李壽民廣博的學識讓他在儒釋道三家之間可以自由行走并且可以將不同的觀念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獨特而具有超越性的觀念,古代文學的深厚積累和家學的作文技法讓他的寫作得心應手,個人豐富的經歷讓他接觸到了現代文化并深受影響,結合了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讓他的作品更具有現代性的超越。endprint
三.劍俠精神的超越性探索
武俠小說最重要的就是世界觀的塑造,還珠樓主的劍俠精神開創性地將儒釋道三家精神融為一體,打造出一個超越傳統武俠小說的世界觀,意義極為深遠。后世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或多或少都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而當代更能承接還珠小說源流的仙俠小說,更是普遍因襲了還珠儒釋道一體的價值觀,最為暢銷的作品《誅仙》、《花千骨》、《仙劍奇俠傳》等都是這樣的世界觀。
《蜀山》系列也吸取了傳統文學作品里的精華,敘事技巧、結構多取自志怪小說,語言也習得古典的華美,還珠在此基礎上的創新主要在于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引入了西方的成長敘事模式,將故事主線定為凡人修仙,通過劍俠的成長故事來表現劍俠精神,宣揚自己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文白結合的語言,更加貼近普通市民讀者,并且絲毫不失古典韻味。
俠客形象之得以形成和發展,與讀者大眾的心理需求大有關系。[5]因為人們往往通過閱讀武俠小說得到了自由自在的審美體驗,想象出來的神化描寫,使俠客有了超人的力量。小說家也必須努力使俠客的形象舉止符合當時人們的需要,也就是人們對俠客的共同“期待視野”。這種期待視野一方面有助于還珠的創作,儒釋道一體的結合滿足了當時社會各方面觀念混亂的需要,傳統精神也被注入了現代因子更具有現代性,另一方面對于期待視野的屈服,也削弱了劍俠精神的表現,為了迎合世俗文化,作家降低了作品的格調,書中不乏血腥的暴力描寫和淫亂的黃色描寫,這些描寫都非常細致且出格,極大滿足了部分讀者獵奇心理的需要,然對于整部作品的思想價值來說毫無意義,反而有損于劍俠精神的展現。
當時新興的商業文化對于還珠樓主的創作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還珠樓主借著報刊業發展的東風成為了一名作家。然作為一名報章小說家,以稿費為生,創作的壓力也是極為巨大的,加上后期染上鴉片,花費日益增多,每天都要交稿,難免有靈感匱乏需要生編硬湊的時候,所以還珠的作品顯得過于冗雜重復,還珠很多時候還同時兼寫多部小說,多的時候每天要創作兩萬字,花在構思上的心思就少了許多,小說整體性和連貫性也大大下降,對于劍俠精神的表現也有所削弱。身處亂世,政治文化本就處于高壓狀態,身無長技只能賣文為生的的通俗小說家還珠不敢正面對抗當局,又因不與日本人合作被投獄,為避難不得已遷居上海,加之遭遇全國性的嚴重通貨膨脹,對于以稿費為生的他來說,必須創作得更快更遠離時事才能維持生計,而迎合大眾讀者是最簡單最快捷的生財之道,所以還珠后期的創作質量逐步下滑,劍俠精神也逐步消弭在這些劣作之中,沒有進一步地提升高度,這實在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商業文化既成就了還珠樓主,也最終毀掉了還珠樓主。
參考文獻
[1]韓云波.中國通俗文學與大眾文化:還珠樓主研究[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1-2
[2]徐國楨.還珠樓主論[M].上海:正氣書局,1949.
[3]孔慶東,蔣炯毅.論《蜀山劍俠傳》的超越生命觀[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2):73
[4]李永明.還珠樓主家世考述[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18-33
[5]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作者介紹:喬成龍,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