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昂震
內容摘要:路遙的現實主義文學很長一段時間受到主流文學的忽視,在他以《平凡的世界》享譽文壇后,激起了學者對于其中深刻意義的多方面解讀。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不平凡”為切入點,概述內容主線,揭示平凡的世界中“人”的不凡之處,對于其中的現代意義做出解讀。
關鍵詞:路遙 《平凡的世界》 現實主義
一.《平凡的世界》內容概述
《平凡的世界》是當代作家路遙所寫的一部描繪新時期城鄉發展的長篇小說。故事主線圍繞著一個黃土高原大山里雙水村的小村落,塑造了一對平凡卻充滿了高貴品質的孫氏兄弟,以及一個個對于美好生活充滿向往的青年角色。故事中大哥孫少安家境貧寒出身低微,在家庭的責任和優異的成績之間,他選擇了犧牲自己的前途挑起家庭的重擔,成為了一個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農民。然而他的進取精神卻始終存在,他務農時時刻要求著自己做一個“出眾”的莊稼人,進城打工時又在成立奮力打拼,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他創辦了自己的磚窯廠,在破產之后又靠著自己的毅力東山再起,最后取得了事業的成功與輝煌并完成了自己創辦小學的心愿。但同時他的命運是曲折而充滿悲劇性的,他的人生一再經歷失敗,但是他卻一直與命運做著看不見的抗爭,他歷經千辛萬苦取得人生輝煌之際,卻又被妻子秀蓮罹患癌癥這盆冷水澆了滿頭。
弟弟孫少平則有著與哥哥截然不同的起點,他少年便是高材生,他經歷了與田曉霞的友誼、與郝紅梅的情感糾葛,最后成為了一名農村小學的人民教師。但是即便比起哥哥顯得順風順水的多的命運,也注定充滿了波折。農村里的權利斗爭讓他沒有精神的居所和容身之地,他背井離鄉同樣選擇了去城市拼搏。這種拼搏的經歷是背負著艱辛的,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卻沒有受到外來干擾而是在不斷地豐富、成長。他不但與剛強自立的田曉霞戀愛還與師傅王世才一家產生了深厚的情誼。但是與哥哥孫少平如出一轍,命運總是在結局捉弄世人,孫少平深愛的田曉霞在抗災中為了拯救他人而犧牲了自己。
二.平凡的“世界”
(一)平凡而真實的故事背景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將故事的背景設置在雙水村這樣一個充滿了貧困、閉塞的普通小鄉村中,這樣的世界是一個身披黃土、一路悲歌的世界。但是正是這個黃土高原上的小村莊,卻又是我們生存的大千世界的縮影。在這里人們勞動、聲息,糾葛著愛與恨、生與死,是一個閃爍著人類光芒的宏微兼備的豐富的世界。之所以說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是因為故事中所描繪的環境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鄉村,而故事的家庭也是一個出身底層并如同我們一樣的“平凡”的人們。但與此同時,人們也在艱難困苦、悲歡離合中彼此互相扶持、不斷地希冀著新的美好生活。路遙筆下孫玉厚家里最小的孩子蘭香,在家里因為女婿王滿銀勞教而陷入困境,幫著忘記喂豬的母親喂好了豬。這年僅十幾歲的孩子身上對于大人的體貼、安慰就是人們彼此扶持的體現。而孫家老兩口對于女婿王滿銀態度,即便他在勞改,老人還是為這不爭氣的女婿送去生活必需品,為他裝滿一罐黑豆高粱錢錢飯。這正是我們生活中這正是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最為真實的寫照。
(二)草根式的故事人物
故事中的孫氏兄弟是出身農村的草根式人物,他們迫于現實的重壓在生活中掙扎。可以說一整個孫家所映照的就是最為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世界》沒有刻意去塑造英雄,而是通過描寫真實生活的點滴來打動人心。孫少安、孫少平、田海民等都是不屈服于時代和惡劣生存環境的人,但是這并不代表路遙對于中國農民階層的劣根性沒有清醒的認識。無論是對于家庭承包制“分家”中那種自私混亂的描繪,還是孫玉亭與王彩娥的糾紛引來了兩大家族大打出手,這種小農的自私性與封建意識殘余都得到了深刻的體現。路遙書寫出了草根式人物“農名工”的生存狀況,他們位于城市生活的最底層,從事著最為艱苦的勞動,卻拿著最微薄的工資,這種對于平凡的草根人物、真實的社會現狀的書寫,也是“平凡”的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面。
三.平凡的世界中“不凡”之處
(一)路遙獨特的人生經歷
路遙是一位現實主義作家,而在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所能夠體現的“現實”與他自身坎坷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他出生于陜北的黃土高原,年僅七歲時家中由于貧困將路遙過繼給了二伯,盡管二伯供路遙讀完了小學,但是伯父無力負擔他后來的學費,路遙的初中三年都是在老師同學的接濟中度過的。在學校路遙只能吃最便宜的菜,以窩窩頭果腹,終日在饑餓所帶來眩暈困擾下為了學業而努力。正是這樣的路遙才能將“平凡”的苦難刻畫的那樣令人刻骨銘心。他在描寫孫少平的求學經歷時寫道:“他瞧見乙菜盤的底子上還有一點殘湯剩水就很快蹲下來,慌得如同偷竊一般,用勺子把盤底上混合著雨水的生菜湯王自己的碗里舀。”這樣生動而又讓讀者倍感心酸的細節,正是路遙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也正是這樣的艱辛造就了一個追求寫實、歌頌人民、內心富有悲憫情懷的路遙。因此雖然全書中所寫的都是普通的人平凡的事,但是在讀者眼中每一個情節都是不同凡響的。
(二)可貴的人物自我意識
在孫氏兄弟的身上,路遙賦予了他們最為不凡的人格魅力,那就是一種自我覺醒的現代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使得整部作品不是只悲天憫人、痛苦畢現,而是充滿著“人”的抗爭,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孫少安性格倔強,即便是知道自己不能夠繼續上學了也要進一回初中考場,以名列第三的優異成績證明自己并不是考不上初中才輟學的。他挑起了養家的重擔,即便是做一個普通農民,他也有著做一個“出眾”的莊稼人的追求。這種對于“出眾”的追求區別于父親那種“光宗耀祖”的虛榮心和小農意識,是一種真正的自我覺醒的現代意識。孫少安的人生便一直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敢于對現實進行一次次的挑戰,一次次地打破困苦的現狀。這種自我覺醒還體現在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悲劇愛情中,他們一個是城市底層的農民工,一個是省委書記的親女兒,這種身份差距是不容于世俗的,但是大膽自立、不畏世俗的田曉霞深愛著孫少平,這使得他們可以跨越重重阻礙走到一起。無論結局是否是幸福的,這其中所體現的二人那種頑強的抗爭精神與自我意識,都注定了這個故事不再“平凡”。
(三)崇高的人情氛圍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區別于其他現實主義作家作為可貴的一點,就是他并沒有將重心放在民族劣根性的揭露,而是以一種溫情的筆觸去一點一滴地描繪苦難世界中那種人與人的溫情。這種溫情很突出地體現在了孫家這個小家庭里,他們有著那樣不爭氣的女婿王滿銀,可是老兩口在王滿銀勞教落難之際依舊沒有放棄他,而是為他送去必備的衣食。蘭花對這個也許世間所有人都唾棄的浪蕩游子卻抱著一種理解關懷的態度,默默地付出真情。她的善良樸實最終感化了這個漂泊浪蕩的男人,喚起了他對于家庭與家人的愛。雖然他們的世界很平凡,沒有大富大貴,沒有波瀾壯闊,有的只是人生無法回避的種種苦難,但是他們卻用最為溫暖的人情,為酸楚的苦難生活,增添了一抹屬于人情的甜蜜。這種崇高、美好的人情氛圍正是“平凡”的世界種,最為“不凡”的人所特有的。
四.結語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呈現了平凡的鄉村中“不平凡”的普通人。他歌頌了一種苦難中高尚的人情美,贊揚了人們不屈從命運與現實,對于美好生活始終充滿希望和追求。整個故事在悲劇性的人物命運中始終貫穿著堅持理想、不畏艱險、積極進取的精神。這樣的作品能夠得到年輕人的喜愛,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這對于生活在物質豐富、條件優越時代中的新一代青年,具有著促進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并終身奮斗的非凡力量。
參考文獻
[1]路遙.平凡的世界[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2]馬瀟.艱難生存與情感救贖——評《平凡的世界》[J].安徽文學,2014(1):23-24.
[3]湯思源.《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學,2011(11):36-37.
[4]余見哲.平凡人物的“不平凡”——《平凡的世界》讀后感[J].劍南文學,2016(8).
(作者單位:湖南汨羅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