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嬌
內容摘要:魏晉是一個特別的時代,魏晉風流也就成為了后代文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風范。這其中特別讓后代贊嘆不已的是其間的女性風采,她們可以說是整個古代中國最為靚麗的風景,讓后人回味無窮。《世說新語·賢媛篇》三十二則事例,則比較集中而又在不同方面向我們描述了魏晉時代背景下定義的“賢媛”。
關鍵詞:《世說新語》 賢媛 女性風采
《世說新語·賢媛》篇在整本書中排行第十九,共有三十二則,展現了魏晉時期上流社會中的婦女形象,風姿綽約,不輸丈夫。她們或才思敏捷,或能言善辯,或高瞻遠矚,或忠貞情烈,其間種種便表現在她們的言行之間,本文旨在分析她們的風采精神,為后人回味一二。
一.才德篇
魏晉時期背景特殊,混亂的時代往往伴隨著思想的自由。魏晉多名士,名士則大多出生背景更為優越的名門世家,而大家族中的女子則因此受到家族影響,風氣漸長后帶來的景象即是今人所謂的魏晉多才女。
魏晉中才女名聲最重的,私以為莫若謝家女,謝道韞?!顿t媛篇》提及她對丈夫王凝之的批語,不可謂不刻薄,一個敢于在家人面前對丈夫下批語“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大膽婦人,放在后世怕是要被道學家判上個“無知婦人”之說。而謝家女生在魏晉,成長于謝氏一族,看的是謝家寶樹,自己吟的是柳絮詞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形容氣韻更被濟尼評為“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這才是真正疏朗大氣,舉世無雙的女子。紅樓有云“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有德女又豈是一個樂羊子妻能代表的呢?自然不是,世家女不同于旁人的一點就在于她們能夠作為婚娶間的紐帶,一如昔年秦晉之好背后的深切含義。
德行女子在《賢媛篇》中不可謂不多,然而評判德行的標準卻不是三從四德,而是魏晉時代自成的特有德行。比如謝安之妻勸阻謝安看歌舞,以“恐傷盛德”為由,寥寥四字,字字珠璣,凌然有聲。想來日后謝安再賞歌舞時,此情此景必然是歷歷在目了,言辭懇切,叫人嘆服。為人妻子事事替丈夫考量,為人母親的自然也就是為兒女思慮了。陶侃的母親算是其中代表人物了,陶母剪發換米,砍柱做柴,從而為兒子取得貴人的青睞,更在陶侃做官之后給她送腌魚時,回信責備他:“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p>
有德行的女子能在適當的時侯做適當的事情,能勸阻丈夫修德,能幫助兒子把握機會,能給兒子適當合理的勸誡。這樣的德行,在古代中國可謂稀罕,因為后世儒家強調女子以“三從四德”為標準,突出女子的從屬地位,基本沒有資格對丈夫甚至兒子說三道四。雖然魏晉女子之前也有孟母三遷之類的事例流傳千古,也有把兒子教育成才的女子,但魏晉時期更多的卻是勸誡丈夫,又與男子在家庭地位并列的女子,而且若丈夫不爭氣的話,還難免受到妻子奚落和指責。這就不是其他時代所能看到的了,可見魏晉風度在女子身上的充分體現。
二.性情篇
至于那些讓人更為欣賞的性格貞烈的女子,她們在傳統社會深受各種束縛和重壓,盡管也才華橫溢,但終歸默默無聞,只能成為陪襯。所以魏晉間的女子,展現出特異的光彩,尤其令人歆羨。謝道韞在家人面前評價王凝之時坦蕩不虛偽的情態我是能夠想象出來的。但是魏晉不僅僅只有一個謝道韞,魏晉有傳奇。
性情真摯誠懇的女子千千百百,淹沒在豪門深宅里的人也太多,但是總有一些能夠成為她們的代表人物。魏晉是女子展現自我的時代,冷若冰霜,孤高耿介如班婕妤,熾烈如火,情深不壽如郗超之妻,都是她們性情貞烈的象征,為后世的女子說了不能開口的話。
《賢媛篇》中的班婕妤雖然是漢末人,但時代背景接近魏晉且受到魏晉人激賞,應該屬于魏晉的時代風氣。班婕妤能面對趙飛燕以鬼神方式的陷害,坦坦蕩蕩地說一句:“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蔽也恍殴砩?,又怎會用鬼神害人?這樣的班婕妤才是昔年勸住漢成帝命她上車同行的班婕妤。只不過班婕妤沒能遇到一個明君,她的德行沒能輔助他成為楚莊公,她也自然成不了樊姬。所以赤誠坦蕩如班婕妤,即便失寵之后,她尚能冷漠對著趙家姐妹,端莊如故。這種精氣神自然是被魏晉人所一脈相承的。
班婕妤性情里的貞烈是冷寂的,而郗嘉賓之妻的貞烈是熾熱的。郗超之妻能在丈夫死后,兄嫂想把她接回家的時候,說出一句:“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或許這也是一種德行的體現,但是我更愿意將她論為深情女子,魏晉重人性的真和純,以德行來評定一個人固然是一種方法,但是從情感角度來評價她,我私心里是想把郗超之妻定為首的。她化用《詩經·王風·大師》“谷則異室,死則同穴”這樣的愛情觀,從古至今,這個未曾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女子也是個真性情的人。魏晉名士在歷史上是最深情的,所謂“一往情深正在我輩”,其間的女子名士也不遜色。
三.遠見篇
遠見本不屬于女子,整日在閨房中孤寂度日的人是無力也無法展現其遠見的。而且這樣的特性,必須要是有一定的閱歷和歷練。魏晉確有這樣一些識見超過男子的女性。當然,她們大多是已經嫁作人婦的女子,如許允婦,幾次幫助丈夫成功脫險。書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描述的都是慈母憑借自己的觀察感受,從而對兒子親友教誨,最后一語成讖的事例。
但是我要特別說的卻是一個未曾嫁娶的女子,也是少數在《賢媛篇》留下名字的女子,李絡秀。聰慧,有眼界,知道把握住自己由平民階層轉變為貴族階層的機會,能夠勸住父兄,從而委身做妾,并且能在進入貴族階層之后,教導兒子和自己的娘家做親戚,兒子更在后來成為一代重臣。魏晉多傳奇,李絡秀的事跡,確確實實叫人咂舌。這樣的眼界和對自己未來的謀劃,可以說是相當有城府的女子。
王渾之妻鐘氏否定兒子武子為女兒看好的武將之子,正是從形貌氣質看出他不是長壽之人,雖有才能卻沒有足夠的壽命去發揮,絕非女兒的良配。而《賢媛篇》首段提及的陳嬰之母更是直接表示:“不可!自我為汝家婦,少見貧賤,一旦富貴,不祥。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毙愿駪撘彩呛芄⒅钡年惸钢苯颖硎静恍校聝鹤右蚋毁F而遭遇艱險。endprint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女子能夠通過自己的經歷去預見未來的問題,直面當下的禍患,手段果決利落,以女子身,行男子事,巾幗不讓須眉。有人說,妻賢夫禍少,未嘗沒有道理,一個能在家族面臨大難時毅然決然做出判斷,給出解決方案的媳婦,臨危不懼,胸有成竹,或許才真正能夠教導出良才美玉,以此傳代。
四.風度篇
一個人的風度是能夠令人折服的。風度指的是人的言談舉止和儀態,也特指美好的舉止姿態。風度是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最直觀感受,它往往折射出這個人的氣韻,有一句話說得委婉而又恰當:“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你讀過的書和你愛過的人?!庇行┤嗽谶@個世上初初相見,就能一見鐘情芳心暗許,又或是一見如故,引以為友,正是因為雙方的氣質相互吸引,相互融洽,相互折服。
南康公主被李勢之妹折服,賈充第二任妻子郭槐被丈夫的前妻李婉所折服。南康性妒,卻能夠在面對李勢之妹時,為其“發委籍地,膚色玉曜,不為動容,徐徐而語”所折服。兩個人同為公主,南康卻能被其從容淡定的風度面貌所折服,可見李勢之妹在面對南康時所表現出來的瀟灑不懼,南康于此時已然輸了一籌,等到這個絕色美人在她面前說著:“國破家亡,無心至此;今日若能見殺,乃是本懷”時,南康心里大概也已然確定了自己一敗涂地的境況。而在這個時候她反而沒有了當初的威風,而是選擇了“慚而退”這個結局。《妒記》曾言“主于是擲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遂善之?!彼叫囊詾槟峡蹬e動也是坦蕩,風采無二,能為李勢之妹形貌所折服,甘拜下風,坦蕩認輸。
形貌可以驚為天人,風度言辭卻能夠讓人如沐春風,化解潛在的矛盾,李勢之妹驚了南康公主,同樣的事再次發生,李婉也讓郭槐在相見的第一面就倒退了一射之地。賈充的兩任妻子,也是與李勢之妹和南康一般無二。郭槐心有不服,帶了不少奴仆拜見因特赦才歸來的李婉,不聽賈充勸解:“彼剛介有才氣,卿往不如不去。”她盛氣凌人而往,卻反被李婉的氣度折服,自覺向她行禮。沒有旁人預想中的刀光劍影,腥風血雨,而是從見到的第一眼就為眼前人的氣度所折服,甚至不用開口說上一句話,就已經輸得干干凈凈。
而昔年濟尼所說的:“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也不禁讓人思索這兩個女子到底會是什么情態,才能夠為時人夸贊,青史留名。魏晉女性名士的風度,讓當時人折服,也讓后人艷羨不已,但她們絕非社會地位所致,而是內在的修養素質和外顯的風韻氣度奪人氣魄,心悅誠服。
《世說新語·賢媛》講述的女子多以才德,性情,風度多個方面聞名,獨獨缺少容色,可見當時人對女子美好品質的關注點并不落在眉毛上面,而是看重女子為人媳時所暗含的背后實力,以及女子本身所有的個人魅力,能言善辯,目光遠大,慧眼識英。也正是這些所謂的個人實力,才有了編者劉義慶對她們的評定——“賢媛”。
(作者單位:常熟理工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