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1月13日,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2018年 4號文),這是監管部門接力2017“三三四十”專項整治之后,又一次出拳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
從政策背景看,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列為今后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首,并強調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而銀行業是金融的大塊頭,因此,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對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至關重要。
盡管2017年三四月份銀監會開展“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的專項整治效果顯著,取得了諸階段性成效,遏制了金融市場亂象和違法違規行為高發多發勢頭,但是金融風險高發多發態勢依然復雜嚴峻,銀行業股東管理、公司治理和風險防控機制還比較薄弱,市場亂象生成的深層次原因沒有發生根本轉變,打贏銀行業風險防范化解攻堅戰的任務仍很艱巨。2017年只是治理亂象的第一階段,即控制亂象增量,2018年監管則要更進一步,解決亂象的根源,將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工作推入深水區,針對造就市場亂象的更深層次原因進行梳理、糾偏和整治。
通過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切實鞏固前期專項治理成果,持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嚴肅懲處違法違規行為,著力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做精專業、合規經營、穩健發展,促進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堅決打贏銀行業風險防范化解攻堅戰。
從政策設計看,4號文對2018年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提出一些具體的、操作性的工作要求,明確設定評估、檢查、督查和整改等環節,以評估檢驗質效,以檢查鎖定問題,以督查確保真實,以整改促進規范。
4號文附件《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從8個維度、22個方面對整治亂象工作全面展開部署,從公司治理到宏觀政策,從影子銀行到利益輸送,從規范表內外業務到違法違規展業,從消費者保護到案件操作,都提出了細致的要求,內容覆蓋之廣、標準要求之嚴,堪稱史上銀行業監管最明晰的方向圖譜和操作手冊。
如果說,以往的整治把違規亂象震懾得枝干搖蕩,那么此次監管風暴是要把違規亂象連根拔起,正本清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比如同業業務一直是監管的“荒漠之地”,此次從同業治理改革不到位、突破監管比例或期限控制、未按“穿透式”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進行風險管理、多層嵌套隱匿最終投向、突破監管要求、期限錯配、違規簽訂“陰陽合同”“抽屜協議”、兜底承諾、違規充當“通道”為他人提供方便、不履行風控職責等源頭上整治,有望在整治違規開展同業業務方面有所突破。
而要正本清源,穿透式監管是關鍵中關鍵。縱觀4號文,貫徹始終的是穿透式監管,從現象“穿透”到根源,撥開亂象的混沌“霧障”,剝開畫皮看本質,試圖抓住亂象的“元兇”,有望徹底根治。
去年4月12日,銀監會以“銀監發﹝2017﹞7號”下發《關于切實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要求針對銀行業目前存在的突出風險,補充完善股東管理、交叉金融產品、理財業務等監管制度。
用“穿透”二字概括銀監會2017年7號文的內涵最為恰當了。7號文緊緊抓住當前金融業的風險源頭——金融機構股東身份模糊、金融產品交叉滲透、網貸信息披露失真、理財業務流離于表外等,用穿透式監管貫穿其中,補上監管短板,讓監管行走事中,穿越風險迷霧,努力破解“牛欄里關貓”現象。
金融風險往往是在監管制度縫隙處滋生,牛欄的間隙那么大,哪能關得住調皮的小貓?金融監管制度粗放,風險也會橫沖直撞。2017年7號文試圖以制度細密化破解金融監管“牛欄里關貓”現象,以穿透術監管預防風險,而2018年4號文庚續穿透術,所以備受期待。
要想正本清源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準確實施穿透術,監管層本身的功夫很重要。目前銀行業監管也有很多不合規的情況,越權或違反程序監管,以情緒代替程序;發現違法違規行為不處理或選擇性執法,憑個人意志自由裁量;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監管,消極怠工;監管過程存在弄虛作假或不廉潔行為,以權謀私;監管工作存在重大失誤或造成嚴重影響和損失,問責不力。借助此次整治銀行業亂象行動,監管工作也會與時俱進,從源頭上改進。
我們相信,銀監會一定會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為重要抓手,切實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