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文
摘 要:本文主要淺析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的法律問題保護,從而為廣大網民提供安全的上網保障。網絡空間是針對傳統的物理空間而言的,也稱電子空間、虛擬空間或賽博空間(cyberspace一詞的音譯)。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快,網絡逐漸進入人們的實際生活。網絡給人們帶來便利,但也給人們的個人隱私帶來了安全隱患。隱私權作為一種基本人格權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一般認為,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其內容具有真實性和隱秘性,主要包括個人生活安寧權、私人信息保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及個人隱私利用權等。隱私權是公民的人格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伴隨著人類對自身的尊嚴、權利、價值的認識而產生。因此,在網絡空間中個人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法律保護
一、侵害個人隱私的行為類型
1.非法收集、利用個人數據
網絡環境下隱私權因所處環境的特別,使之客體內容不同于傳統隱私權。網絡環境下,隱私權的客體主要是涉及到與個人身份及特征密切相聯系的信息以及網上活動蹤跡等,這些客體是網絡環境下隱私權所保護的對象同時也是網絡環境下隱私權侵權行為所侵害的對象。如利用網絡跟蹤軟件非法跟蹤用戶在網上的一舉一動,大量收集用戶喜歡訪的網站,掌握用戶習慣,建立起龐大的個人信息數據庫,再把數據庫用于營銷戰略或販賣給其他商家,獲取巨額利潤。
2.非法干涉、監視私人活動
個人未經授權進入他人系統收集獲得資料或打擾他人安寧;未經授權截獲或復制他人正在傳遞的電子信息。如個人電子郵件,在傳輸過程中,極易被他人、黑客或ISP公司(網絡服務提供商)截獲和篡改,使收信人看到的不是真正的發信人發來的內容;利用電子監控系統監視他人在網上的言行,這主要存在于雇主對雇員隱私權的侵害。企業老板可以利用一種叫做“網絡神探”的軟件,監視員工在單位上網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這種監視軟件明顯侵害了雇員的合法權益。有些網站在收集個人網絡行為的相關信息時并未履行告知義務,也未明確收集信息的目的。個別網站在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后再二次利用,這些都侵犯了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將個人網絡活動蹤跡納入到網絡環境下隱私權的客體是有必要的。
3.擅自泄露他人隱私
垃圾短信源源不斷,騷擾電話接二連三,個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電子郵箱可以每天都會收到十幾封垃圾郵件,也是以推銷為主,而且還是些亂七八糟且沒有創意的廣告。個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牽連上你了。本來就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別人冒用你的名義所干的一切壞事都歸到你的名下了,哪怕最后費心周折得個清白,但再怎么說你的個人名譽還是受到了破壞。個人生活安寧,包括個人電子郵箱、個人網頁和網站不受他人非法干擾;個人網上行蹤不受他人的非法跟蹤;個人的網絡空間不受他人非法侵入和騷擾等;在他人不愿意的情況下禁止騷擾他人,如要求與其聊天。在網絡上個人的生活安寧也是網絡環境下隱私權的重要方面。
二、法律隱私權的保護
1.保護網絡隱私權的必要性
在進行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保護的過程中,要根據我國法律和網絡空間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個人隱私權的保護,這樣可以保證對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保護的有效性。因此,在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的保護中,要選擇綜合性的保護模式,也就是在提高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立法保護力度的基礎上,還要在互聯網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等方面保護網民的隱私權,避免發生抑制網絡電子產業迅速發展的情況,為廣大網民安全上網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時,還可以從網絡電子產業入手,網絡電子行業可以自行組織制定保護個人隱私權的相關標準,以此來輔助法律保護,促進網絡電子行業的自律性。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從過去的實物交易到現在的信息交易,信息交易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交易方式。網絡隱私作為一種信息,它的特殊性在于:對于權利人來說可能沒有什么是使用價值而對于商人來說這些信息就有了經濟價值,網絡隱私不僅僅是公民個人純粹的私事,而且還是具有經濟價值的信息,法律應予保護,對網絡隱私侵權給予界定。
2.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各種措施
我國在網絡隱私權的保護上,必須遵循利益平衡原則,協調處理好國家利益、行業利益和個人隱私權利益之間的平衡。行業自律的作用在許多方面都顯現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網絡企業比政府更了解他們自己的行業。即使是制定了有關的法律,行業自律仍不會因而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它會同相關的立法相結合,繼續發揮其應有的使用。在鼓勵業界自律的基礎上,應制定出指導性、可操作性的立法規范,才能為消費者的網絡隱私權提供最終的保障。提高消費者的自我防范意識。無論是行業自律還是國家立法,都是一種公共保護機制,都是依靠外部力量進行規范,但消費者自身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注重自己的隱私權保護。注重網絡道德建設,使網絡道德深入人心。通過構建適應網絡空間的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倫理的調節功能,使人們自覺地維護網絡空間的倫理健康,尊重他人隱私,從而為控制網絡隱私權侵權行為鑄起第一道防線。努力開發更先進的網絡技術,增加網絡的安全性,也是保護網絡隱私權所必不可少的一種措施。
網絡環境下隱私權是伴隨著網絡的產生而產生的,是隱私權在網絡環境下發展的新的范疇。信息管理人必須在法律事先許可或個人同意的范圍內使用數據,資料的使用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并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進行必要的保護。此外,為了保障國家安全與社會公共利益,數據主體的隱私權利也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網絡環境下隱私權并不是法定的概念,其與傳統隱私權具有一些不同的特點,但可以保護網絡環境下的隱私權,維護網民合法權益的行使,促進網絡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北京群眾出版社,1997.
[2]張秀蘭.我國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問題及對策[J].情報科學,2005(10).
[3]吳琭.網絡隱私權及其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16.
[4]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第二版).群眾出版社,2004:137.
[5]孫明亮.網絡環境下的隱私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5.
[6]王全弟,趙麗梅.論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的法律保護[J].法學論壇,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