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麗+蔣俊
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以下簡稱“執轉破”)作為特定司法歷史的產物,承載著拯救病能企業、淘汰落后企業和化解“僵尸案件”的經濟、司法雙重期望。但在司法實踐中,執轉破制度卻尚未達到所期待的理想效果,執轉破的制度功能未能在實踐中得到很好的發揮。本文試圖從司法宏觀角度對執轉破制度產生的背景及其具備的司法功能進行剖析論述,并提出從執行釋明、執行預檢、府院聯動三方面選擇出發,提升執轉破過程中程序的協同化,以期對更好實現執轉破制度的司法效果有所裨益。
一、內外格局下執轉破機制提出之司法必然
(一)外部格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及經濟體制的調整,部分企業未能及時更新經營理念、轉換經營方式而喪失經營能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化解產能過剩,加政策引導力度,完善企業退出機制。201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要任務。在這種經濟大環境下,加快清理涉企的執行“僵尸案件”,充分發揮破產制度在涉企案件中的司法功能必將成為人民法院的重要任務。
(二)內部格局
執行形勢與司法實踐要求。近幾年,各地法院執行收案數急劇上升,執行積案基數也在逐年擴大,人民法院面臨著清理執行積案“大山”的巨大壓力。以S法院為例,2015年、2016年的終本案件比例超過執結案件總數的57%,總收案數中超過半數以上的案件成為了積案,其中涉企案件終本率超過10%,而涉企終本案件數中有將近65%的案件屬于“執行不能”案件。此類案件每年都需耗費大量的執行資源去“回頭看”,但效果均不明顯,一般的執行措施也顯得捉襟見肘。因此周強院長在全國兩會上承諾“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對加快清理執行積案提出了緊迫的內部要求。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若干問題的知道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公布實施,正式將執轉破機制推上了歷史舞臺。
二、執行不能下執轉破機制之三重效益
執行案件執結的最理想方式自然是執行到位。然而,如前述,執行程序終結的案件中,執行不能案件所占比例較大。通過將這類符合執轉破條件的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可以實現一破而終的司法目的,并從中產生應有的司法效能。
(一)公平參與分配
執行程序中對查控到的被執行人財產進行分配,實質上只是一種“個別清償”。破產程序不同于執行程序之處在于,其通過特有的管理人接管、債權申報等規則,一方面發揮管理人接管調查債務人企業、行使破產撤銷權、加速未到期債權(包括未到期出資)到期等充實債務人企業財產的功能;另一方面,破產程序通過終止債務人企業的經營,從而切斷產生新的債權債務關系的可能,避免債務人企業出現繼續負債或隱匿、轉移財產,使財產愈加稀釋的情況發生,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全部債權人的可清償率。
(二)統籌兼顧利益
執轉破機制將執行不能的債務企業移送破產審查,對僵化程度不同的債務企業區分適用破產清算、重整和解程序,對于喪失生機的“僵尸企業”,通過破產清算將企業退出市場,釋放人、財、物等市場資源,促使優質生產要素從無效需求領域向有效需求領域轉移,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解決債權人與債務人企業之間糾紛的同時,又盤活了社會資源,為企業再生、資源重置留出空間,進一步打造出市場投資機會和社會就業機會,實現市場經濟的良性循環。
(三)高效清理糾紛
較于執行程序,破產程序在債務清理、債權分配等方面具備顯著的高效、集中和經濟優勢。通過在破產程序中引入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這類專業中介機構,來接管債務人企業的運營、財產、賬簿資料等,對債務企業的財產進行管理、變價、分配。同時,將債務企業債權債務的主張和確認,全部交由專業律師事務所負責,并由其作為管理人代為行使起訴和應訴的權利,從而高效地維護債務企業的合法權利。
三、司法語境下執轉破機制之協同化選擇
(一)多主體釋明
雖然《意見》第4條采取禁止企業法人參與執行分配的方式倒逼后位債權人申請破產審查,但限于破產制度本身的專業性以及以往破產實踐的匱乏、破產理念的缺失和破產知識的不足,破產程序的效益功能并未被人們熟知以及通過執轉破加以有效運用和充分發揮。因此,對于存在無財產可供執行、程序終結等情況的執行案件,筆者認為,執行承辦人應根據當事人在案件中地位進行相應的釋明,目的在于告知執轉破機制對于當事人所處地位的利益,幫助當事人做出合理判斷,從而提高執轉破的可接受性。
(二)全方位“預檢”
鑒于執行程序中,執行部門通過執行查控等手段,實際上對被執行企業的財產狀況、人員信息有著較為確切的掌握。因此,筆者建議,將執行案件的“預檢”結果作為判斷移送破產審查的形式要件進行考量,對于符合某一形式要件的執行案件,即可移送破產審查。例如:案件事實清楚、債權債務爭議少、可分配財產數額少、債權人人數少的;經執行部門初步確認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債權人分配的;被執行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破產費用的;被執行企業人員下落不明,財產狀況不清,且確無財產可供分配,或財產不足以清償破產費用的。
(三)促府院聯動
若要執轉破的司法效能最大化,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聯動必不可少。尤其是對于涉及員工人數較多,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和建筑行業等影響較大、資產較為分散以及有重大維穩隱患的案件,法院若不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時進行溝通合作,一味進行破產審理,容易引發集體性事件。同樣,此類案件對于政府部門而言,也是維穩的重難點所在。因此,法院與政府部門打通信息通道,互通協作,定期召開破產會議,通過法律途徑以合法方式解決可能發生的突發性群體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同時,建議推動政府設立破產專項資金,用以保障執轉破案件中管理人費用等破產費用能夠得到有效清償,保證執轉破機制長遠、高效地運轉。
參考文獻:
[1]程品方主編.《人民法院企業破產審判實務疑難問題解析》,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100-101頁.
[2]王一鳴,陳昌盛,李承健.《正確理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載《人民日報》,2016年3月29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