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傳
用了幾天的時間把高德領同志20萬字的新作——《心路》拜讀完,掩卷沉思良久,腦海中浮現出幾個字:家國情懷。
高德領同志是我們平頂山走出去的領導,曾經是我們的父母官,他為官多年,出了名的平易近人。人們都說文如其人,讀高德領的文章就像聽一位兄長在講故事拉家常,平實而質樸,親切而深刻,讓我受益良多。這部書一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親情友情》,第二部分《游記采風》,第三部分《歷史記憶》,第四部分《心靈感悟》,第五部分《調查研究》。
書的第一部分,是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也是最能表現高德領同志本色的。他寫了他的母親,他的父親,他的舅爺,他的朋友。我們可以看到他和我們這些普通人一樣,有著最樸實的親情,有著煙火中的喜怒哀樂。其實這才是他成長的土壤,是他人生的底蘊,是他做人做官的根基,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在《懷念母親》一文里這樣寫道:“父母就是我的啟蒙老師,他們雖然從沒有給我講過大道理,但在潛移默化中教會了我如何做人,而且是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人!”這是母親給他的人生指南。要想做官先做人,能做一個好人的人,必定也能做一個好官,這是他堅守的人生信條。高德領在《父親的目光》一文里,把父親在艱辛生活中期待的目光寫得那樣深刻,那樣讓人難以忘懷,以致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總能時時記起。這目光在高德領眼里,就是那些貧困山區農民的目光,就是那些下崗職工的目光,就是那些失學兒童的目光。讀到這里,何人不怦然心動。這便是人民公仆的情懷,這便是視人民如父母的赤子情懷。這個章節里,作者還寫了其他親人和一些朋友,無不情深意長,感人至深。

第二部分名為《游記采風》。這是高德領同志因工作需要,去國內外一些地方考察所留下的文字。他的游記不像一些文人墨客那樣輕松自在,抒寫個人情懷,抒寫山川河流的秀美,他的游記里有更多的憂患意識,字里行間滲透著一個勤政官員的思考,滲透著富國強民、造福一方的思考,頗有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如他在《柏林墻前的沉思》里這樣寫道:“站在柏林墻前凝思良久,頓生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中國必須加快改革開放……唯此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永遠屹立于世界東方。”
第三部分《歷史記憶》,是作者對往事的一些回憶。有童年的,也有青年時期的;有關于名人的,也有關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變遷和鷹城的巨大變化,也可以看到高德領的本色情趣,本色喜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領導對工作的回憶,也可以看到他與百姓一樣的情感,一樣的普通生活,其中《童年趣事》就是一篇極有生活情趣的散文。作者寫了小時候的聽廣播,寫了小時候的貨郎鼓,寫了小時候的扎猛子……那童趣躍然紙上。
第四部分《心靈感悟》和第五部分《調查研究》,更多是作者對工作的思考與總結,對為政人生的感慨。長期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的高德領同志,他對人民群眾的感情都滲透在每個字里,一字一句,力透紙背。《心靈感悟》中的文章更是語言樸實、循循善誘。他將他畢生悟出的為官的哲理、修養、道德及藝術都呈現在文字里了。既有著中華文化的底蘊,又有著一個共產黨員高度的黨性修養。
心系國家發展,心系百姓疾苦,不負桑梓,不忘親情。《心路》是抒寫家國情懷的動人篇章,是一位人民公仆的心路歷程,帶給讀者的是心靈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