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珊 邵洲力 田智慧
[摘要] 目的 探討聯想詞序列訓練法與隨機序列訓練法對老年人記憶效率的影響。 方法 選擇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門診收治的無明顯認知障礙的老年人60例,評估基線認知功能后隨機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兩組,實驗組進行聯想詞序列訓練,對照組進行隨機序列訓練,通過AVLT評估兩組患者的記憶力。 結果 與隨機序列訓練組相比,聯想詞序列訓練組即刻記憶得分AVLT2[(9.5±2.1)分 vs (8.1±2.3)分]、AVLT3[(12.4±2.6)分 vs (9.6±2.9)分]、即刻記憶總分AVLT-123[(28.2±5.7)分 vs (23.0±5.5)分]、短時記憶AVLT4[(11.7±2.9)分 vs (8.6±2.8分)]、長時記憶AVLT5[(10.8±2.9)分 vs (8.1±3.0)分]、再認AVLT6[(13.8±2.3)分 vs (12.3±2.4)分]、總得分AVLT-T[(64.5±9.4)分 vs (52.0±9.8)分]均有顯著性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聯想詞序列訓練法可增強老年人記憶效率。
[關鍵詞] 聯想詞序列訓練;隨機序列訓練;記憶效率;AVLT
[中圖分類號] R749.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33-0014-05
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通常會逐漸衰退,出現記憶力下降、執行功能衰退、語言理解表達下降,認知加工速度減慢等表現。若老年人群認知功能發生較嚴重衰退,很容易演變成輕度認知障礙,嚴重發展為老年癡呆癥[1]。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的數量愈發增加,伴有認知功能障礙的人群也逐年增加,威脅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其中記憶力的下降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尤其嚴重。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是預防以及延緩老年人群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關鍵點,同時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其發展為癡呆,提高老年人群體的生活質量。如何提高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尤其是記憶水平已成為目前康復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分析聯想詞序列詞匯對老年人記憶效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我院門診收治的無明顯認知障礙的老年人60例。納入標準:①既往無明顯認知及記憶障礙并經家屬證實;②MMSE得分>24分;③母語為漢語。排除標準:①構音障礙;②視覺以及視空間障礙;③執行功能障礙;④聽覺障礙;⑤精神功能障礙。所有入院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入選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實驗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60~77歲,平均(67.2±3.6)歲,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MMSE得分(27.3±1.8)分;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60~75歲,平均(66.1±2.8)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MMSE得分(27.6±2.1)分。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1.2.1 認知功能評估? 選擇成套神經心理測評量表,包括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mion,MMSE)以及聽覺詞語學習測驗(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評估基線總體認知功能,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能力、回憶能力以及言語能力,共30個條目,每個條目1分,總分為30分;聽覺詞語學習測驗測試(AVLT)評估記憶功能,本實驗AVLT評估模式:包括即刻回憶(immediate recall);短時延遲回憶(short term delayed recall);長時延遲回憶(long term delayed recall),再認(recognition),其中訓練材料AVLT包括三個清單(訓練清單A,干擾清單B,高頻清單C,其中A清單有兩種不同的排列順序:聯想詞序列以及隨機序列),每個清單包含15個單詞,A清單將呈現3遍,每次呈現后要求受試者即刻回憶A清單,完成A清單的3遍呈現后呈現B清單,要求受試者即刻回憶干擾序列B清單,5 min后要求受試者回憶A清單,20 min后要求受試者再次回憶A清單,最后要求受試者在包括A、B、C清單共45個單詞中分辨出哪些單詞源于A清單;即刻回憶得分為A清單3次自由回憶的得分(AVLT1,AVLT2,AVLT3);短時延遲回憶得分為完成B清單5 min后受試者回憶A清單的自由回憶的得分(AVLT4);長時延遲回憶得分為完成B清單20 min后受試者回憶A清單的自由回憶的得分(AVLT5);再認得分為延遲回憶結束后再認的A清單陽性數-干擾條目陽性數(AVLT6)[2-4]。AVLT總得分為上述得分之和。
1.2.2 測試詞匯選擇? ①聯想詞序列測試組:采用周亮等[5,6]構建的漢語聯想詞匯庫,提取常用高頻詞匯15個作為A序列,執行Ucinet6的Tool>Cluster>Hierarchical指令,采用Johnson層次聚類算法對網絡圖進行層次聚類,參數設置為COMPLETE_LINK(同一云集團內的單詞為高相似,而不同云集團內的單詞為低相似)和Dendrogram(樹狀圖)[3]。執行后訓練單詞得以重新排序,相同聚類的單詞相互靠近,不同聚類單詞相互離散,可得到語義相關詞匯的聯想詞訓練順序(A1聯想詞序列)[7]。本研究實驗組聯想詞序列部分詞匯的訓練順序為牛奶-奶油-香甜,聚類語義相同的單詞或可以產生聯想的詞匯排列靠近;對照組隨機序列部分詞匯的訓練順序為蘋果-窗戶-牛奶。②隨機序列測試組:采用上述A序列中的詞匯,由計算機中的隨機排列數據表進行隨機排列(A2隨機序列)。③干擾序列:取15個高頻詞作為干擾性B序列。④再認序列:再取15個高頻詞C序列加入A序列詞匯及B序列詞匯共45個詞匯作為再認序列,均隨機排序。
1.3 實驗流程
實驗在安靜、亮度適中的房間中進行。受試者在訓練前進行MMSE基線評估。隨后對符合納入標準的受試者進行AVLT模式的詞語學習測驗。方法:首先,檢查者讀出A系列(實驗組采用A1聯想詞序列;對照組A2隨機序列)15個詞語,請受試者聽完后立即回憶,在事先提醒需要回憶的情況下連續學習并立即回憶3次;然后給出干擾序列(B系列)聽覺提示并立即回憶再生,限1次;5 min后,對A系列學習過的單詞進行短時回憶再生(干擾后再生);20 min后,實施A系列單詞的長時延遲再生和再認課題。
1.4 觀察指標
本研究分析指標包括:①AVLT即刻記憶:前3次即刻回憶正確數(AVLT1,AVLT2,AVLT3),前3次自由回憶正確數之和(AVLT-123);②AVLT短時記憶(AVLT4): 干擾后5 min短時延遲回憶;③AVLT長時記憶(AVLT5):20 min后長時延遲回憶;④AVLT再認(AVLT6):20 min后再認正確數。⑤AVLT總正確數:AVLT1,AVLT2,AVLT3,AVLT4,AVLT5,AVLT6之和(AVLT-T)。AVLT1,AVLT2,AVLT3,AVLT4,AVLT5,AVLT6滿分均為15分,AVLT得分為記憶測試詞匯的正確數,得分越高記憶力越強;記憶效率以百分比表示,均為測試正確數個數/總測試詞匯(%),記憶效率越高記憶力越好[8,9]。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即刻記憶比較
采用聯想詞序列測試及隨機序列測試對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的老年人進行記憶力的評定(表2)。聯想詞序列訓練組(實驗組)較隨機序列訓練組(對照組)的第1次即刻記憶得分AVLT1分數更高,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8),實驗組較對照組第2次、第3次即刻記憶得分AVLT2、AVLT3有顯著性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68、P=0.0002),實驗組較對照組AVLT即刻記憶總分(AVLT-123)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7),實驗組較對照組AVLT平均即刻記憶得分顯著性提供(P=0.0044)。實驗組及對照組三次即刻記憶得分均逐漸提高,組內3次即刻記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2.2 兩組患者短時記憶、長時間記憶、再認比較
聯想詞序列訓練組(實驗組)較隨機序列訓練組(對照組)的短時記憶AVLT4、長時記憶AVLT5、再認AVLT6有顯著性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P=0.0008、P=0.0164)。實驗組較對照組AVLT總正確數(AVLT-T)有顯著性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見表3。
2.3 兩組患者記憶效率評定比較
隨著訓練次數增加,兩組即刻記憶效率均增加,第1次訓練后聯想詞序列訓練組記憶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重復訓練后,兩組記憶效率均提高,實驗組及對照組均在第3次訓練后記憶效率達到最高值,聯想詞序列訓練組在3次訓練后即刻記憶效率達到82.67%,隨機序列訓練組3次訓練后的記憶效率為64%,即刻記憶方面聯想詞序列訓練組表現更優異(P<0.001),且隨著重復次數增多,聯想詞序列訓練組較對照組表現愈加優異(P=0.058,0.0168,0.0002)。隨著時間延長,兩組記憶效率均下降,但實驗組AVLT短時記憶效率和AVLT長時記憶效率較對照組表現更佳(78.0% vs 57.3%,72.0% vs 54.0%,P<0.001),實驗組遺忘較對照組更少。實驗組再認效率較對照組均表現更佳(92.0% vs 82.0%,P<0.05)。見表4、圖1。
3 討論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認知功能尤其是記憶力逐漸下降,部分老年人發展成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甚至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10]。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正逐年增加,據統計當前世界上AD患者約有5300萬人,按時間每33秒會新增1例[11]。研究表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病率在農村地區、低教育水平及體力勞動為主的老年人群中增加,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增高。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可進展成阿爾茨海默病,當前研究表明個體大腦網絡的優化異常可早期發現輕度認知障礙甚至預測其轉化為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12]。若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會有較高的風險發展成為阿爾茨海默病,且認知障礙與高風險死亡相關[13-15]。在Morrs等[16]對MCI患者長期的隨訪研究中發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在5年內轉化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超過一半以上,且隨著認知能力的下降,其病情進展速度更快。因此老年人記憶力早期介入干預已刻不容緩的。在此背景下,如何訓練增強老年人的記憶效率對延緩老年人記憶力衰退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網絡分析技術發展加快,詞匯聯想網絡變為研究概念間語義聯系的重要工具[17]。聯想詞序列訓練法以擴散激活模型和語義啟動效應為理論基礎,以詞匯聯想測試和復雜網絡分析[18]為數據采集和分析手段,在構建正常人漢語聯想反應詞匯庫[19]的基礎上,創立了漢語刺激詞匯和聯想詞匯之間的詞匯聯想網絡,在此基礎上對漢語人群的語義記憶的復雜網絡結構進行分析[20],指導訓練素材的選取和排序。語義記憶涉及了左側大腦半球獨特的神經網絡,包括以下7個腦區:頂下小葉后部、顳中回、梭狀回和海馬回、額前皮質背內側、額下回、額前皮質腹內側、扣帶后回。研究表明位于左側頂下小葉后部的角回在語義過程中可被激活[21]。研究表明扣帶后回主要負責編碼工作記憶,通過訓練特別是在知覺任務學習中可以增強單詞的編碼學習效應,語義檢索增強通常可增強工作記憶編碼[22]。關于詞匯學習的既往研究[23]通過功能神經影像學顯示在健康受試者中左側海馬及頂葉皮質的下部激活通常預示著新詞匯聯想學習的成功,獲取新單詞時主要涉及記憶相關的區域,因此推測語義記憶參與言語功能訓練過程。
以上分析提示,語義記憶涉及多個腦區,這些腦區之間具有復雜的相互聯系。言語任務同樣涉及多種腦區并存在復雜的腦區之間的聯系。語義記憶的腦神經功能網絡和言語活動的腦神經功能網絡既有交疊又存在差異。基于語義知識的聯想詞序列訓練法對失語癥患者臨床有效,通過聯想詞序列訓練,激活言語活動的腦神經功能網絡以及語義記憶的腦神經功能網絡,強化記憶的腦功能網絡,也可能增強正常人包括老年人的語義記憶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想詞序列訓練法可增強老年人記憶效率,聯想詞序列訓練組在AVLT即刻回憶AVLT2、AVLT3、即刻記憶總分AVLT-123、短時記憶AVLT4、長時記憶AVLT5、再認AVLT6等方面均較對照組表現更出色。隨著訓練次數增加兩組即刻記憶效率均增加,聯想詞序列訓練組即刻最高記憶效率高于隨機序列訓練組。隨著時間延長,聯想詞序列訓練組遺忘較對照組更少,再認較對照組也表現更佳。有研究表明老年時的記憶問題是由于老年人記憶中的新聯系的形成或恢復能力不足造成的,基于與年齡相關的工作記憶減少的一種機制解釋[24,25]。本研究表明通過聯想詞序列訓練進行語義相關的詞匯記憶,訓練增強工作記憶,結果顯示聯想詞序列訓練可增強老年人的記憶效率,周亮等[5,6]建立的漢語聯想詞匯庫及詞匯聯想網絡可作為老年人記憶訓練的材料使用。
綜上所述,聯想詞序列訓練法可通過網絡分析技術從聯想詞匯庫中選取訓練詞匯,通過聚類自動生成詞匯的訓練順序,增強語義間的聯系,增加訓練時的聯想,強化老年人記憶中新聯系的形成及恢復能力,從而增強老年人的記憶效率。我們將進一步測試長期的聯想詞序列訓練對記憶效率的影響,以及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及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測試聯想詞序列訓練法對記憶效率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尹述飛,朱心怡,李娟.主觀記憶減退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可塑性(綜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8):600-606.
[2] 田智慧,江鐘立,叢芳,等.詞聯導航訓練法與Schuell刺激療法改善卒中后言語功能的對比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10):119-123.
[3] 高敏行,江鐘立,林楓,等.家屬實施語義導航訓練法改善失語癥患者言語功能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5):419-423,428.
[4] 孫麗,江鐘立,林楓,等.語義導航策略改善失語癥患者命名能力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5):415-419.
[5] 周亮,江鐘立,林楓,等.青年人和老年人詞匯聯想反應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4):297-300.
[6] 林楓,江鐘立,周亮,等.青年人和老年人認知聯系網絡的整體結構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4):291-296.
[7] 孫麗,江鐘立,林楓,等.語義導航策略訓練對失語癥患者詞匯命名泛化效應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11):830-833.
[8] 李沁潔,苗雅,鐘遠.華山版聽覺詞語學習測驗在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診斷中的應用[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6,22(5):282-285.
[9] 洪霞,張振馨,武力勇,等.聽覺詞語學習測驗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2,34(3):262-266.
[10] 潘曉東,陳曉春.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路在何方[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50(5):323-325.
[11] Alzheimer's Association.2016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J]. Alzheimers Dement,2016,12(4):459-509.
[12] Gan CL,O'Sullivan MJ,Metzler-Baddeley C,et al.Association of imaging abnormalities of the subcallosal septal area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Clin Radiol,2017,72(11):915-922.
[13] 吳越,程灶火.輕度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9):2215-2217.
[14] Oliveira FF,Chen ES,Smith MC,et al. Predictors of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decline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dementia from brazil[J]. 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2016,30(3):243-250.
[15] An R,Liu GG.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mortality among the oldest-old Chinese[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6, 31(12):1345-1353.
[16] Morris JC,Storandt M, Miller JP,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represents early-stage Alzheimer disease[J]. Arch Neurol,2001,58(3):397-405.
[17] Steyvers M,Tenenbaum JB.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semantic networks:Statistical analyses and a model? of semantic growth[J].Cogn Sci,2005,29(1):41-78.
[18] 江鐘立,林楓,孟殿懷.復雜適應性系統理論在言語認知康復中的應用前景[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2):183-185.
[19] 林楓,江鐘立,周亮,等.青年和老年人群認知聯系網絡的局部結構特征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6):505-509.
[20] 林楓,賀丹軍,江鐘立.適應性存儲和快速提取的記憶結構模式分析[J].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2009,6(2):40-49.
[21] Binder JR,Desai RH,Graves WW,et al. Where is the semantic system? A critical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120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tudies[J].Cereb Cortex,2009, 19(12):2767-2796.
[22] Kwon M,Shim WH,Kim SJ,et al. 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 after left frontal lobe infarction:Loss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J]. Eur Neurol,2017,78(1-2):15-21.
[23] Breitenstein C,Jansen A,Deppe M,et al. Hippocampus activity differentiates good from poor learners of a novel lexicon[J].Neuroimage,2005,25(3):958-968.
[24] Barker GR,Warburton EC. Object-in-place associative recognition memory depends on glutamate receptor neurotransmission within two defined hippocampal-cortical circuits:A critical role for AMPA and NMDA receptors in the hippocampus,perirhinal,and prefrontal cortices[J]. Cereb Cortex,2015,25(2):472-481.
[25] Van Ocker JC,Light LL,Olfman D,et al. Effects of repetition on age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ve recognition[J].Memory,2017,25(3):350-359.
(收稿日期: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