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鴻 陳園園 方 強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ICU,浙江 杭州 310003)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引起心肌細胞水腫,功能受損,影響心肌收縮舒張功能,進而引起心源性休克(CS)發生〔1,2〕。AMI合并CS患者如不能得到早期有效治療,預后極差。考慮到AMI患者急性期心肌缺血、交感神經張力增加,應用洋地黃類、擬交感胺類諸如多巴胺等傳統正性肌力藥物雖可增加心輸出量(CO),但也會明顯增加心肌耗氧和交感神經活動,有誘發心臟破裂、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風險〔3〕。左西孟旦作為一種新型鈣離子增敏劑,具有一定的正性肌力作用,目前認為對心力衰竭(HF)患者應用有益,且治療中對心率、心肌耗氧影響不顯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正性肌力藥物的不足〔4,5〕。既往認為Swan-Ganz導管是監測血流動力學的金標準,但近年來脈搏指示連續心排量監測(PICCO)技術因其具有微創、操作簡單、放置時間長、并發癥少等優點,已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6〕。PICCO除可監測患者CO外,還可動態監測全身血管阻力(SVR)、 全心舒張末容積(GEDV)、血管外肺水(EVLW)等參數,除可更加全面地反映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還可指導治療〔7〕。本研究探討PICCO監測左西孟旦在AMI合并CS患者中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重癥加強護理病房(CCU)80例合并CS的AMI(Killip Ⅳ級)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齡67~86歲,平均(71.48±13.86)歲。本研究得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左西孟旦組和對照組各40例。患者轉入CCU前均行急性介入血管再通手術,并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及多巴胺升壓維持治療。患者入CCU后行連續心電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并行積極抗凝、營養心肌、抗血小板、池汀類藥物治療。左西孟旦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悅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首劑12 μg/kg負荷量,靜注時間>10 min,再按0.1 μg·kg-1·min-1靜脈泵入1 h,此后按0.2 μg·kg-1·min-1靜脈泵入直至24 h);對照組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速度與左西孟旦相同。如患者治療中出現血壓下降,調整多巴胺劑量,如仍不能得到糾正可考慮再加用其他正性肌力藥物。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AMI診斷標準且Killip Ⅳ級,有典型心絞痛且持續30 min以上,伴心電圖導聯相鄰2個或以上導聯ST段抬高≥0.1 mV,肌鈣蛋白(Tn)T、肌酸激酶(CK)及CK-同工酶(MB)升高2倍以上;②接受IABP治療;③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開通栓塞血管;④多巴胺維持收縮壓>90 mmHg;⑤有神志模糊、皮膚濕冷、肺水腫、少尿等CS表現。排除標準:①AMI合并機械通氣并發癥;②AMI合并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③合并嚴重瓣膜狹窄;④合并大出血;⑤合并肝腎衰竭及其他嚴重全身性疾病。
1.3PICCO指標監測 患者入CCU后于用藥前、用藥12、24 h、3、7 d時應用PICCO plus監測儀(德國Pulsion公司)監測。于監測前征得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行鎖骨下靜脈和股動脈置管。每次監測前先行中心靜脈壓(CVP)及有創動脈壓(IBP)校準,將15 ml冰鹽水于右鎖骨下靜脈導管上溫度探頭(PV4046)遠端彈丸式快速注入(5 s內注射完畢),以經肺熱稀釋法連續監測CO 3次,取平均值,機器自動計算得出心指數(CI)、舒張末期容積(GEDV)、全心射血分數(GEF)、EVLWI、毛細血管通透性指數(PVPI);以經脈搏輪廓分析法得到每搏量(SV)、SV變異(V)、有創動脈壓(IBP)、心率(HR)、脈搏指示連續心排量(PCCO)、左心室收縮指數(dPmax)、脈壓變異(PPV)和SVR。PICCO監測前1 min暫停IABP。以30 d病死界定為事件終點。
1.4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基礎疾病、發病時間、休克時間、治療后IABP應用時間、CCU平均住院日、AMI相關并發癥等臨床資料;肝腎功、電解質、血糖等生化指標及PICCO血流動力學指標;門診復查或電話隨訪患者1個月內全因死亡人數。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治療前一般臨床資料及治療后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左西孟旦組與對照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左西孟旦組電解質、血糖(Glu)、血清肌酐(Scr)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一般臨床資料及治療后生化指標比較
2.2兩組PICCO監測參數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用藥后左西孟旦組CI、SV指數(SVI)、心功能指數(CFI)和GEF明顯升高(P<0.05),用藥12、24 h、3 d SVR指數(I)顯著降低(P<0.05),但7 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血管外肺水指數(ELWI)、全心舒張末容積指數(GEDI)和胸腔內血容積指數(ITBI)有下降趨勢,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療效及并發癥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左西孟旦組IABP應用時間、CCU住院日及因血流動力學惡化而增加正性肌力藥物的患者明顯減少(P<0.05);兩組30 d內死亡率及AMI相關并發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PICCO監測參數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用藥前比較:2)P<0.05

表3 兩組療效、預后及并發癥比較
2.4左西孟旦組治療安全性 與治療前比較,左西孟旦組用藥后24 h谷丙轉氨酶(ALT)和Scr略有升高,血壓、谷草轉氨酶(AST)略有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左西孟旦組肝腎功及血壓比較
目前認為,AMI發生CS的首要治療是改善心臟泵血功能,迅速恢復冠狀動脈及外周組織灌注〔8〕。作為一種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鈣離子增敏劑,已有動物研究證實,將左西孟旦應用于AMI時,對心率、心肌耗氧無明顯影響,還可減少梗死心肌范圍〔9,10〕。與多巴胺相比,左西孟旦可顯著增加HF患者的CO〔11〕;應用左西孟旦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組織灌注及CO高于多巴胺〔12〕。此外,左西孟旦還可顯著改善心肌舒張功能、擴張周圍血管〔13〕。
本研究提示左西孟旦可顯著改善AMI合并CS患者的近期心臟功能,究其原因可能與其擴張冠狀動脈,減輕心肌缺血;抑制鈣離子通道激活,預防鈣超載引起的心肌細胞損傷;通過ATP敏感鉀離子通道產生擴血管作用,降低心臟后負荷,減少心臟做功,緩解心肌缺氧及損傷有關〔14〕。本研究提示左西孟旦可降低后負荷,其擴血管作用多持續1~3 d。GEDI和ITBI較CVP和PAWP反映心臟前負荷更敏感,且ITBI與EVLW密切相關〔15〕。容量管理是重癥患者救治中的重要環節,借助PICCO早期評估血流動力學狀態,并直觀進行精細容量管理,對指導重癥CS的AMI患者臨床救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提示應用左西孟旦可更助于早期改善AMI合并CS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態及心功能。應用左西孟旦早期可發生可逆性的肝腎功能損傷及血壓輕微下降。考慮到納入患者已行IABP且應用多巴胺,具有機械輔助及升壓保障,提示在輔助升壓基礎上應用左西孟旦是相對安全的。
本研究雖為單中心前瞻性研究,仍有一定局限性。首先,納入樣本量仍相對較少;其次,納入病例隨訪時間短,研究數據只能表現部分特征,未來將會設計更為嚴謹的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研究。
綜上,PICCO可實時、有效、準確地監測合并CS的AMI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應用左西孟旦有助于早期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紊亂和心臟功能,減少CCU住院時間及IABP使用時間;左西孟旦對肝腎功能損傷及血壓影響較輕,應用相對安全。
1高曉津,楊進剛,楊躍進,等.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3):206-10.
2Kolte D,Khera S,Dabhadkar KC,etal.Treads in coronary angiography,revascularization,and outcomes of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ng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6;117(1):1-9.
3Reyentovich A,Barghash MH,Hochman JS.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J〕.Nat Rev Cardiol,2016;13(8):481-92.
4何 芳,楊國杰.左西孟旦對心力衰竭危重患者死亡率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5):422-7.
5Bozhinovska M,Taleska G,Fabian A,etal.The role of levosimendan in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J〕.Open Acce Maced J Med Sci,2016;4(3):510-6.
6鄭喜勝,張海洋,倪 猛,等.老年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監測儀應用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6):1247-9.
7張汝敏,王世富,馬 爽,等.PiCCO技術優化膿毒性休克患者EGDT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4;34(6):739-42.
8黃月華.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診療經驗〔J〕.中國實用醫藥,2013;30(1):131-2.
9韋吉偉.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5):180-1.
10Karakus EI,Halici Z,Albayrak A,etal.Benefici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levosimendan on antioxidant status of acute inflammation induced in paw of rat:involvement in inflammatory mediators〔J〕.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2013;112(3):156-63.
11Zhang J,Yang B,Zhao H,et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vosimendan for left heart failure in the very elderly〔J〕.Chin J Mult Organ Dis Elderly,2015;14(11):845-8.
12Zangrillo A,Putzu A,Monaco F,etal.Levosimendan reduce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J Crit Care,2015;30(5):908-13.
13Nieminen MS,Buerke M,Cohen-Solál A,etal.The role of levosimendan in acute heart failure complicat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review and expert consensus opinion〔J〕.Int J Cardiol,2016;218:150-7.
14郭輝榮,王東波,徐志勇.左西孟旦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23):3643-4.
15溫振杰.PICCO監測指導下液體管理對肺水腫危重患者CI、EVLWI、GEDVI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