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華 樸泉宇 符 昱
(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江蘇 蘇州 215101)
腦卒中后抑郁(PSD)是腦血管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以老年人多見,以輕、中度抑郁為主,發病率高達40%~50%〔1〕?;颊叨嗍悄X卒中發生以后精神狀態出現異常,焦慮悲傷、多思憂慮,興趣或快感缺失,常伴有疲乏,納少,眠差,自殺等情感障礙性疾病,若誤治或失治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中西醫結合治療PSD,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改善患者心理因素的觀點日益受到眾多學者重視〔2〕。本文觀察養血清腦顆粒聯合氟西汀片治療PSD效果。
1.1一般資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120例老年PSD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60~75歲,平均(65.3±2.3)歲;病程7~20 d,平均病程(11.2±1.3)d;腦栓塞者37例,腦出血者23例;合并糖尿病19例,冠心病17例,高血壓27例;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60~77歲,平均(65.5±2.6)歲;病程7~20 d,平均病程(11.5±1.6)d;腦栓塞者36例,腦出血者24例;合并糖尿病21例,冠心病18例,高血壓25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風病證候學與診斷標準》〔3〕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確診,患者經磁共振成像(MRI)或CT檢查確診,多發病急驟,神經功能出現缺損,但是意識清醒。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4〕中抑郁的診斷標準確診,患者多是由腦卒中后發生的精神障礙,臨床出現焦慮緊張、情緒低落、情感脆弱、思慮過度、興趣減退等表現,且多見頭痛而脹,心煩易怒,口渴口干,納少,神疲乏力,頭暈眼花,眠差多夢,舌紅,脈弦細弱,中醫辨證為肝亢血虛之證。
1.3納入標準 (1)患者年齡≥60歲,病程≥7 d;(2)患者意識清醒,依從性好;(3)經MRI或CT檢查為腦栓塞或腦出血患者,符合上述腦卒中、抑郁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肝亢血虛證;(4)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排除標準 排除依從性差、資料不完整影響研究效果的患者;排除存在藥物禁忌證或過敏反應的患者;排除意識不清的患者;排除腦卒中后合并嚴重并發癥,甚至休克、死亡的患者;排除既往有腦卒中病史、精神障礙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心肺、肝腎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者;排除感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5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降壓、營養腦神經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氟西汀片(法國PATHEON FRANCE,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 J20120001,規格:20 mg,產地:法國),每次20 mg,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養血清腦顆粒(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60082,規格:4 g,產地:天津)聯合治療,每次1袋,3次/d。均2 w為1個療程,連續4個療程。
1.6觀察指標、療效標準 (1)比較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參照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減分率進行評定。治愈:HAMD減少率>75%;顯效:HAMD減少率51%~75%;有效:HAMD減少率25%~50%;無效:HAMD減少率<25%。(2)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依照癥狀分級量化表對頭痛而脹、心煩易怒、神疲乏力、頭暈眼花等主要癥狀給予0分(無癥狀),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評價,評分愈低,病情好轉。(3)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6〕對患者抑郁、焦慮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分。(4)用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NIHSS)〔7〕評價治療過程中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變化。(5)對用藥安全性進行評估。
1.7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t檢驗。
2.1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91.7%,36例治愈、12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較對照組(76.7%,25例治愈、10例顯效、11例有效、14例無效)明顯升高(χ2=5.065,P=0.043)。
2.2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但觀察組明顯較對照組更低(P<0.01)。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n=60)
2.3兩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 觀察組HAMD、HAMA評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分,n=60)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4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6、8 w觀察組NIH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對比分,n=60)
2.5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過程中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1例倦怠嗜睡,2例口干,1例納差,1例胃腸道反應,用藥安全性91.7%;對照組2例倦怠嗜睡,3例口干,2例納差,2例失眠,2例胃腸道反應,用藥安全性81.7%;觀察組用藥安全性明顯較對照組更高(P<0.05)。
PSD以腦卒中后精神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F代醫學認為,神經內分泌、損傷的解剖位置、遺傳基因、社會心理等因素都會對PSD發生發展產生影響〔8〕。PSD程度越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重,預后也越差〔9〕。本研究表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PSD發生有顯著相關性,與李海華等〔10〕報道一致。在治療方面,氟西汀等傳統的抗抑郁藥物雖可通過調節神經遞質的水平來發揮治療作用,但起效慢、不良反應較大,且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積極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能改善腦血管功能、腦代謝,又能緩解或抑郁、焦慮情緒癥狀的藥物尤為重要〔11〕。
中醫學認為,PSD屬“中風”、“郁證”等范疇。中風后患者情緒低落、過度擔心憂慮或思慮過度傷脾,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耗傷心血,不能濡養心神,心失所養,神無所依;情緒低落致肝氣郁滯,氣機不暢,郁久化火,上擾心神;由此可見,中風雖其病位在腦,但與脾、心、肝關系尤其密切〔12〕。臨床治療須疏肝解郁、養血安神。養血清腦顆粒為中藥制劑,由鉤藤、夏枯草、決明子、珍珠母、當歸、川芎、雞血藤、熟地黃、白芍、延胡索、細辛等中藥有效成分精制而成,具有清肝養血、活血通絡之效。方中鉤藤功可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夏枯草、決明子主入肝經,重在清肝;珍珠母重在平肝安神;當歸、川芎、雞血藤主入血分,重在養血活血;熟地黃補血滋潤,益精填髓;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收斂;延胡索主入氣分,重在行氣止痛;細辛溫肺化飲、祛痰止痛;多要配伍,標本兼治,共奏補血養血、平肝潛陽之效?,F代藥理研究認為,養血清腦顆粒具有改善腦供血、增加記憶力、降低氧自由基的產生、安神、減少細胞凋亡等腦神經元保護作用,對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情緒低落、煩躁易怒、記憶力減退、多汗、睡眠障礙、自主神經紊亂等癥狀有重要作用〔13〕。
1張新奇,明淑萍.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卒中后抑郁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4):61-2.
2劉建兵,馬芳菲,解燕昭,等.卒中后抑郁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36):4095-6.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中風病證候學與診斷標準〔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2-9.
4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一輯)〔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4,32.
6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214-5,225-7.
7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
8張青蓮,李東芳,連 霞.卒中后焦慮抑郁發生的相關因素〔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3):326-8.
9趙蕓蕓,黃 燕.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分布及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6909-10.
10李海華,汪 毅,張 琴,等.腦卒中后抑郁與神經功能缺損的關系研究〔J〕.重慶醫學,2012;41(3):241-3.
11李東芳,于靳洋.養血清腦顆粒治療腦梗死后抑郁狀態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11):1490-1.
12張瀟丹,何 薇,賈 敏,等.腦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機及針刺治療研究〔J〕.四川中醫,2015;33(2):184-6.
13閆偉華.養血清腦顆粒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