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 熊 勇 范耀剛 劉德欽 汪俊州 王義剛 栗 粟 孫昌勤 周建平
(攀枝花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肝癌發病年齡40~50歲,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1〕。肝癌的死亡率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2〕。臨床行腫瘤手術切除是肝癌主要的治療方法,但由于早期肝癌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確診時患者大多數已處于肝癌晚期,從而錯失了最佳手術時期〔3〕。相關研究顯示,目前肝癌患者中能承受外科手術切除治療的僅占10%~20%,而且術后復發率較高、預后差,所以介入微創治療已成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最佳治療選擇〔4〕。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和微波消融術(MWA)是目前針對無法進行手術的肝癌患者的主要介入治療手段,但兩種介入治療手段都存在局限性,臨床效果也不佳,如TACE無法完全殺死腫瘤細胞,腫瘤細胞易復發及轉移;MWA在面對較大瘤體時容易出現治療漏洞導致治療不徹底,降低療效〔5~7〕。本研究將同期接受TACE和接受MWA、TACE聯合治療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進行對比,旨在探討MWA聯合TACE對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甲胎蛋白(AFP)水平及生存時間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接受治療的中晚期肝癌患者90例。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AFP或穿刺病理學結果確診為肝癌的患者,且TNM分期為Ⅲ~Ⅳ期;(2)腫瘤最大直徑均≥5.0 cm患者;(3)無法行手術切除治療患者;(4)肝功能 Child A 或 B 級,無肝性腦病及利尿、保肝治療病史患者;(5)病例及隨訪資料完整,治療依從性高。排除標準:(1)合并有其他腫瘤疾病;(2)彌漫性肝癌及發生轉移者;(3)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4)有門靜脈高壓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既往病史者;(5)敗血癥、膽系感染、肝膿腫病史患者;(6)混有粒子植入、射頻消融等其他介入治療方式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25~70歲,平均(53.12±7.65)歲;其中單個病灶20例,多個病灶25例;肝硬化19例,非肝硬化26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5~72歲,平均(52.26 ±6.99)歲,其中單個病灶22例,多個病灶23例;肝硬化20例,非肝硬化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灶個數及肝硬化情況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術前準備 兩組患者術前均進行血常規、生化常規、乙型肝炎五項、凝血功能及傳染病三項等常規檢查,檢測AFP指標;經胸片、CT、腹部彩超或MRI檢查確定腫瘤位置及情況。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TACE術,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下,經股動脈穿刺插管,常規消毒,采用1%利多卡因麻醉,然后經右股動脈進行穿刺,選擇性插入腹腔動脈干及腸系膜上動脈行DSA,在造影后可以觀察腫瘤病灶染色情況和血液供應情況。采用5FRH導管選擇性插入至腫瘤供血動脈,將表阿霉素(60 mg/m2)、5-氟尿嘧啶(15 mg/kg)、奧沙利鉑(85 mg/m2)及碘化油10~20 ml先后注入,混合成乳劑進行腫瘤病灶栓塞,直到腫瘤病灶內碘化油均勻沉淀、再次造影確定腫瘤供血血管是否完全栓塞,確定后將各導管和股動脈鞘管拔出,對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行加壓包扎。根據患者病情變化,TACE可適當重復2~3次,每次間隔時間需4~6 w。觀察組行TACE及 MWA聯合術,在患者TACE 治療1~2 w后,根據腫瘤體縮小程度及時制定MWA治療方案。依照患者腫瘤病灶位置選擇超聲或CT進行定位,定位后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在超聲或CT的引導下穿刺針進入腫塊中心位置,根據患者耐受程度以及腫塊的大小、形態確定射頻時間、次數、功率及進針方向,治療過程中持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消融范圍應超過腫瘤邊緣1 cm左右,選擇功率50~70 W,消融時間5~10 min,以達到可能浸潤部分腫瘤充分殺滅的目的。術后給予止血、抗感染及保肝等對癥治療。
1.4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1個月后抽取空腹靜脈血2 ml,將血液與2 ml淋巴細胞分離液混合,采用1 500 r/min離心10 min,采集淋巴細胞層,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患者各個時間段CD4+、CD8+淋巴細胞、自然殺傷(NK)細胞等免疫指標水平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AFP水平;治療后每1~3個月隨訪一次,隨訪主要終點為死亡,隨訪時間為期3年,主要通過電話、上門、門診復查等方式進行隨訪,記錄兩組患者生存時間、不良反應和復發率。

2.1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免疫指標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后CD4+、CD8+淋巴細胞、NK細胞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NK細胞和CD4+淋巴細胞水平顯著升高,CD8+淋巴細胞水平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NK細胞和CD4+淋巴細胞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CD8+淋巴細胞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免疫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2.2兩組AFP水平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AFP水平為(498.55±421.32)ng/L,對照組為(482.15±421.09)ng/L,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AFP水平為(186.57±158.93)ng/L,對照組為(312.35±278.23)ng/L,治療前,兩組AF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85,P=0.854);治療1個月后,兩組AFP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t=4.648、2.257,P=0.000、0.026),且觀察組AF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t=4.825,P=0.000)。
2.3兩組生存率對比 觀察組1、2、3年生存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率對比〔n(%),n=45〕
2.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血小板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白細胞減少、咳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45〕
2.5兩組復發率比較 3年內,觀察組15例復發,復發率為33.33%(15/45),對照組25例復發,復發率為55.56%(25/45),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P=0.034)。
肝癌因發病隱匿,惡性程度高,多數患者發現時已處于中晚期而無法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研究治療肝癌的非手術方案極為重要〔8〕。TACE是近年來治療肝癌中晚期患者的首選方法,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但由于肝臟腫瘤供血相對復雜,TACE治療多次穿刺容易引起肝動脈、腸系膜動脈狹窄,建立側支循環易促使腫瘤生長,腫瘤周邊及包膜下的癌細胞無法徹底殺死,增加腫瘤轉移和復發率,遠期預后效果差〔9〕。本文研究結果顯示,TACE聯合MWA治療能明顯延長患者治療后的生存時間,減少復發率。相關研究顯示〔10,11〕,肝癌是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術后易復發,死亡率較高,如患者不接受治療,生存周期僅2~6 w,而由此可見兩種手術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生存時間。TACE通過腫瘤供血動脈直接注射化療藥物,有效濃度高,效果好、療效快,而MWA治療能有效消除TACE治療后殘留的病灶,MWA聯合TACE治療能結合兩種方法的優勢,進而更好的改善預后,減少復發率。
MWA是一種在影像引導下通過微波輻射使得病灶組織受到高溫凝固壞死,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熱消融技術,但是對于瘤體較大者,在三維空間上易存在治療漏洞導致治療不徹底,降低了療效〔12〕。相關研究顯示,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亂或障礙。本文研究結果說明TACE聯合MWA治療肝癌中晚期能有效糾正患者免疫功能紊亂,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其原因主要是TACE治療雖然能有效抑制腫瘤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但反復TACE治療對患者正常肝組織損害較大,所以單純TACE治療對免疫功能糾正效果不佳。TACE聯合MWA治療,MWA滅活腫瘤組織后,機體免疫系統受到腫瘤組織抑制較小,抗原呈遞細胞數量增加,導致抗原提呈效率得到提升,且MWA治療創傷較小,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也較小〔13〕。TACE聯合MWA治療通常是通過微波熱毀損作用清除局部殘留的腫瘤病灶,熱凝掉肝癌側支血管網,從而達到抑制腫瘤轉移及繼續生長的目的。本文結果還顯示TACE聯合MWA治療能有效降低肝癌患者AFP水平,延長患者生存期。分析原因AFP是一種糖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并在胎兒出生2 w左右消失,所以正常成年人血清中AFP的水平極低,當肝細胞出現癌變時,肝細胞恢復產生AFP的功能,隨著癌變的進展血清中AFP也含量也急劇增加〔14〕,通過TACE聯合MWA治療后,AFP水平隨著患者病情的恢復而逐漸下降。并且兩種治療方法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相對TACE,TACE聯合MWA治療肝癌更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AFP水平及復發率,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存時間。
1唐海峰,喬 敏,袁翠云,等.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聯合微波消融對肝癌患者AFP水平、復發率及生存時間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6;14(10):1019-21.
2Yan SY,Zhang Y,Sun C,etal.Comparison of real-tim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and standard ultrasonography in liver cancer microwave ablation〔J〕.Exp Ther Med,2016;12(3):1345-8.
3張金梁,翟 博,方泰石,等.晚期肝癌和復發性肝癌治療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358-61.
4趙 鵬,鄭加生,張洪海,等.肝動脈導管化療栓塞聯合 CT 引導精準微波消融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及影響因素〔J〕.中華腫瘤雜志,2016;38(2):138-45.
5Chetboun M,Kianmanesh R,Sommacale D,etal.Complete necrosis after microwave thermosphere abla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histological proof of efficacy〔J〕.J Surg Oncol,2016;113(7):843-4.
6李 梅,姚 樂,程 媛,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微波消融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5;23(16):2351-5.
7疏 云,王洪云,陶黎明,等.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微波消融治療大肝癌的療效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4;29(8):996-8.
8鄧 興,胡 鴻,游 箭,等.TACE聯合微波消融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效果分析〔J〕.西部醫學,2016;28(4):524-7.
9李 征,米登海,楊克虎,等.經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微波消融治療肝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5;24(11):957-63.
10宋 澤,李 虹,齊 翰,等.CT導向下微波消融治療肝癌肺轉移瘤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57-60.
11Chiang J,Cristescu M,Lee MH,etal.Effects of microwave ablation on arterial and venous vasculature after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Radiology,2016;281(2):617-24.
12Philips P,Groeschl RT,Hanna EM,etal.Single-stage resection and microwave ablation for biloba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J〕.Br J Surg,2016;103(8):1048-54.
13姚 征,陳玉堂,郝偉遠,等.經導管化療栓塞聯合經皮微波消融治療中晚期肝癌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5):731-3.
14Luo X,Zhang B,Dong S,et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tumor thrombus occupying the right atrium and portal vein: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Medicine(Baltimore),2015;94(34):e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