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瑞 申建賓 劉曉輝 曹 梅 李勇紅 崔應麟
(河南省中醫院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2)
動脈硬化閉塞癥多在老年患者中發病,而且發病時多伴隨不同程度心血管病變,后期常因冠心病或心腦血管等延續疾病再次住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延續性護理〔1,2〕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通過提高健康知識水平和健康教育等形式,幫助老年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使內心緊張情緒得到緩解釋放,改善生活質量〔3〕。本文旨在探討老年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護理對策及對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以及細胞間黏附因子(ICAM)-1水平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中醫院收治的老年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84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64~78歲,平均(69.5±2.3)歲,病程1個月至3年,平均(1.5±0.9)年;研究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63~79歲,平均(68.7±2.6)歲,病程1個月至2.5年,平均(1.6±1.0)年。納入標準:(1)門診診斷為動脈硬化閉塞癥首次入院治療的本市老年居民,(2)具有正確理解及溝通能力且無嚴重并發癥。排除標準:伴精神障礙或在治療中出現嚴重并發疾病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按照醫囑要求指導老年患者服用抗凝藥物并掌握正確病情觀察監測方法〔4〕;患者必須遵循醫囑按時、定量服藥,改變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5〕。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采取延續性護理。
1.2.1延續性護理小組 由1名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和6名護理醫師組成。小組成員護理前應進行專業培訓,明確延續護理理念,綜合分析患者資料及健康培訓內容、隨訪方式、注意事項等。延續性護理崗前培訓應明確本次調查最終目的及影響,充分掌握研究者使用方法,按照調查最終結果進行資料填寫及整理工作;培訓后對所有人員進行考核,及格者方可參與后續工作。
1.2.2延續性護理方案 住院期間:患者入院第2天進行健康知識培訓,邀請一位或多位患者家屬參與,協助醫護人員完成培訓工作,使患者準確掌握自身病情及康復知識,建立正確康復意識。1次/d,每次20 min,持續2 w,強化早期心理建設,鞏固患者機體恢復訓練:首先開展有效心理疏導,增進患者與同病房病友關系,建立和諧病房環境;其次是合理飲食,住院期間戒煙戒酒,食用清淡食物。通過健康培訓使患者了解發病原因,有助于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保持穩定樂觀心理。醫護人員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體檢,檢查結果讓患者直觀感受健康生活習慣對自己的益處。在治療過程中穿插進行疾病講解,針對患者情況學習適當治療方案、用藥劑量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狀。指導患者掌握患肢保護措施,預防損傷或冷熱刺激,注意患肢保暖,皮膚干燥時應及時護理。行走鍛煉應穿合適鞋襪,鍛煉過程循序漸進,逐漸恢復側支循環功能。延續性護理小組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制定相應運動方案,并向病人家屬傳達注意事項,在醫生與家屬陪同下進行鍛煉。最后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健康培訓方案,建立健康日記,對用藥時間、飲食、睡眠、體重、吸煙情況、血壓及鍛煉時間、方式等進行詳細記錄,患者還可將自己治療時內心想法記錄下來。
1.2.3出院后護理內容 (1)應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及時掌握患者心理活動,發現異常情緒及時疏導,延續健康培訓工作,及時掌握患者飲食及睡眠等情況,同時跟蹤追訪用藥情況。(2)監督患者定期門診復查,根據復查結果及時進行用藥及鍛煉方案調整。出院3個月后患者需每周鍛煉3次左右,每次30 min,隨著康復情況及出院時間適當增加。隨時進行家庭訪問,對健康日記填寫情況做好監督。(3)定期進行健康知識講座,加強患者與家屬健康知識教育,提高患者康復意識及處理應急事件的方法。
1.3觀察指標 診斷標準,再閉塞:超聲觀察治療段血管無彩色血流信號;再狹窄:超聲觀察治療段最狹窄處與正常管腔直徑對比損傷程度大于50%。生活質量評定:以生活質量核心30(QOL-C30)問卷為參考依據,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及物質生活方面每項1~5分,患者依據自身情況進行打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使用密度梯度對檢測前列腺素,采用Griss方法檢測血漿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及P選擇素(P-S)。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行t檢驗。
2.1兩組護理結果比較 研究組出院后12個月及24個月的狹窄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隨訪期再閉塞、再狹窄率比較〔n(%),n=42〕
2.2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出院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24個月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有一定改善,研究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VEGF、ICAM-1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VEGF、ICAM-1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與出院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表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及ICAM-1水平對比
與護理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發病時會出現局部或全身各處動脈硬化〔5〕,其中最重要的機制是內膜增生造成的硬化斑塊,斑塊形成的必然前提是內膜下血管閉塞。有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在動脈硬化斑塊內出現繼而發生病變,病變性新生血管使動脈硬化病情惡化,可能引發斑塊破裂導致內部出血,誘發其他并發癥〔6〕。臨床護理中為保證患者某階段護理工作穩定狀態而持續采取同種護理模式稱之為延續護理〔7〕。延續護理小組幫助患者及家屬提高疾病知識掌握及意外事故應急處理措施,同時繼續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以防止患者復發或再次入院等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狹窄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除此之外,老年患者入院后雖及時控制病情,但是潛在致病因素并未完全治愈,復發率仍然較高,再次復發對患者身心危害巨大,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VEGF是目前研究中發現作用最強的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超強的血管內皮增生作用,可促進血管生成。正調控因子是促進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負調控因子則起到相反作用,因此正負調控因子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8〕。VEGF促進血管生成過程中釋放抑制因子(ENS),ENS是目前研究發現最強的人體自身血管抑制因子。ENS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再生繁殖等正常活動,對斑塊內新生血管產生抑制作用,抑制動脈硬化斑塊生長,使斑塊得到有效控制,從而緩解動脈硬化病情惡化程度,相關并發癥得到有效防治。內皮細胞脫落或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性障礙會造成內皮細胞損傷,黏附因子可以增強單核細胞黏附性,促進內皮血管分泌活性物質。
綜上所述,老年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應用延續性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效果,改善VEGF及ICAM-1水平。
1申 琳,蘇 怡,金 嵐,等.循證護理模式在高齡下肢動脈硬化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5;3(1):64-6.
2周 瑾,楊 萍,周長虹,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術后遵醫行為及健康知識掌握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1):1601-4.
3韓貴俊,張琳娜,高 暢,等.延續護理對老年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5;1(3):495-6.
4Hussey KK,Hussey JK,Thorpe P,etal.The role of subimial angioplasty in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disease of the lower limb:the North-East of Scotland experience〔J〕.Surgeon,2016;6(6):329-34.
5劉 巖,耿艷俠,張琳娜,等.自我管理教育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重慶醫學,2016;45(18):2578-9.
6Lipsitz EC,Ohki T.Fate of collateral vessels following subintimal angioplasty〔J〕.J Endovasc Ther,2016;11(3):269-73.
7王超楠,劉昌偉,來志超,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抑郁情緒發生情況及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5;37(5):557-61.
8戴莉敏,劉 媛,方 英,等.延續護理在糖尿病無癥狀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1(29):3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