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淺

01
過了個周末,發現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兩個字是“不要”。
“不要動煙灰缸!”
“不要把沙發靠墊搬下來?!?/p>
“不要光腳在地上跑來跑去。”
這個發現把我自己嚇了一跳,我怎么一天到晚都在否定孩子的行為呢?而在這之前,我原以為自己是個頗有耐心的媽媽。難怪人家說,剛生下孩子時,讀的是《西爾斯育兒寶典》《孩子慢慢來》,孩子再大一點兒,就改讀《莫生氣》《心經》《金剛經》了。
回放一下昨天的經歷吧。
張小又洗腳的時候,把兩張他小時候的照片塞進洗腳盆里“洗”了一遍,洗完還挺開心地告訴我:“媽媽,快來看,我把照片洗干凈了?!?/p>
正在廚房的我,預感“大事不妙”,果真,看到張小又得意揚揚地舉著那兩張“干凈”的相紙,我瞬間覺得自己要氣炸,我又開啟“吼”的模式:“這是你周歲時候的照片,你洗掉了,將來還怎么看?”
理智告訴我不應當發脾氣,因為他可能誤會了“洗照片”的含義,可是,那個瞬間,我真的感覺好窩火,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照片是留作紀念的,是為了將來看的,你這樣洗掉是在搞破壞。以后不許這樣!”他乖乖地說著“對不起”,我又有些于心不忍,感覺自己太激動了。
和一個好友說起這件事,她說她帶娃時,也經常感覺自己就是一座火山,好像下一秒鐘就會爆發。她還舉例說早上讓孩子自己去涂擦臉油,小丫頭一下子擠了滿手,掉的地上、鞋上全是。關鍵那個擦臉油超貴,她說粗略估算了一下,那一坨子估計在十五塊錢以上。
我一聽就樂了,我說那你爆發了嗎?她說:“其實很窩火,但真的是咬牙忍了,因為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因為大人偶爾也有擠出一大坨子的時候?!蔽夜菜碇菓饎倭藨嵟?,同時有些慚愧:我的理智為什么無法戰勝憤怒呢?這引起了我的反思。
02
我發現,如果原本我心情就很煩躁,或者身心疲憊,我就會很容易被孩子某種“不好”的行為激怒;如果我原本心情很好,比如中了500萬,面對孩子那些“不好”的行為,我就會比較寬容。
再比如洗照片事件,如果發生在我心情好的時候,我可能不會上來就吼他,而是耐心地跟他解釋:“‘洗照片’不是用水洗的,而是用顯影液等藥水,在暗房里讓它們形成影象。你這樣洗,會把上邊的人物洗沒了,而且無法復原,以后想看也看不成了?!?/p>
是的,有些時候,我爆發不爆發,和我原本的心情有著重要的關系,這是不是傳說中的“遷怒”?如果是否對孩子發火取決于我原本的情緒,這也意味著我自己情緒管理能力很差,我能否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它一直壓在心底,一觸即發呢?
曾經讀過一本叫《戒吼媽》的書,其中也有類似的分析:有時父母的暴躁,其實是累積了許多日常壓力,找不到出口,而家中沒有反抗力的孩子,就成為最大的出氣筒?!督浜饗尅愤€指出:讓家中充滿負面情緒的另一個原因,是父母認為孩子的行為與表現,不如自己的預期。
這兩條分析直指我的心窩,因為這兩種情況,都曾在我身上發生過。我大概希望張小又是一個乖乖的愛讀書愛學習的寶寶,而不是一腦洞隨時大開的“熊孩子”。所以,有時候我吼孩子,其實是緣于內心的負能量,緣于對孩子過高的預期。說到底,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
猛然記起小時候,每當我做錯事或者做了不好的事,媽媽吼我的時候,我總覺得她不理解我,當時特別希望有個比我強大的人,可以和她好好談談心,讓她別這么吼我。
現在想來,當我們在吼孩子的時候,孩子內心深處,何嘗不是在期待著一個不要動不動因為小事就吼叫和爆發的媽媽呢?這種反思,讓我覺得我或許可以不用一天到晚像一只隨時會被點燃的爆竹,我應當再心平氣和一些,再有耐心一些。
03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天才卡爾·威特,他曾指出:教育孩子是最考驗耐性的事,很多父母動不動就火山爆發,打罵孩子,雖然他們把孩子嚇得夠嗆,表面上管住了孩子,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氣和。
所以,無論孩子做了好事還是壞事,都盡量平靜地處理??栠€指出,他從不會用“不準這樣”“不行”這些消極的、否定的詞語,因為這些詞語容易使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而很多媽媽,顯然和我一樣犯了類似的錯誤,不要做一個情緒管理能力差的“壞媽媽”。在管理孩子前,請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請記住,我們是一個媽媽,不是一座火山,不要因為一件小事就爆發。
而卡爾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的《卡爾·威特的教育》里,還有幾句以孩子的口吻寫的話,讓我非常感動。每當熊孩子把我氣得七竅生煙時,每當我對張小又的耐心消耗殆盡時,每當我照看小家伙折騰得自己身心疲憊時,靜靜地讀一讀這幾句話,我的心情就會得到平復。
現在我把這幾句話分享給爸爸媽媽們,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我的手很小,無論在何時,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請讓我慢些走,好能跟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己慢慢地觀察和發現。并希望您不要對我過分的限制。
家務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多花些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只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不休,對待我像待您自己一樣,請愛護我,經常訓練我對人的禮貌,指導我做事情,教育我靠什么生活。
我需要您的不斷鼓勵,不要經常嚴厲地批評、威嚇我,您可以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是不要責罵我本人。
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在不成功中吸取教訓,總有一天,我會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請讓我和您一起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里得到歡樂一樣。
說一個張小又對付吼叫媽媽的趣事:有一次我吼了張小又,一會兒他說:“媽媽,我以后不第一喜歡你了?!蔽倚南?,臭小子還記仇呢。然后小家伙說:“我第零喜歡你。”我有點憤憤地說:“什么叫第零喜歡我,是說你以后不再喜歡我了嗎?”他解釋道:“那是比第一還喜歡你啊?!?/p>
他說這些,是在我吼了他十分鐘之后,我再一次領教了什么叫“孩子不記仇”,瞬間覺得好慚愧,我真是以大人之心,度小孩兒之腹啊。
讓我們從今天起,一起做一個不吼不怒、心平氣和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