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愛
(甘肅省武威第一中學,甘肅 武威)
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成敗。然而,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對于語文學科的內涵、外延及學科意義等認識不清,認為語文只是學生需要應付的一門學科,教師只是語文知識的擁有者和講授者,卻忽略了語文學科性質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忽略了自身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長此以往,語文逐漸變成了認字詞、背課文、寫作文、考分數等的機械組合,教師遂而淪落為貌似不可或缺、實則可有可無的尷尬角色。然而,許多老師卻依然“唯我獨尊”,教學過程中仍用“滿堂灌”的方式講授知識,讓學生大量做題以提高考試成績,過分注重總結解題方法,卻無視知識的運用、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理解方法的指導和語文素養的提升,最終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語文課堂了無生機的現實困境。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語文老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問題給予充分關注,并提出相關策略。
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這遠遠不夠。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既要諳習眾多作家作品,對于歷史、地理、音樂、美學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識也應有所涉獵。換言之,語文教師應該既是專家,又是雜家,這樣才能在新課程背景下做到教學游刃有余。
此外,語文教師還應是教學活動的研究者,既研究教材中的學科專業問題,更研究教學方法策略問題。也就是說,由經驗教學轉變為科學教學,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最終完成由“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的轉變,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升課堂內涵和趣味,讓學生樂于學習、學有所獲。
以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為基礎,高中語文教師還應注重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等問題。教師更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對話交流和學習思考中。從知識的保有者、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尊重學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思考和接收過程;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注重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合理、高效的教學理念為導引,教學方法創新自然更容易推陳出新。比如,教師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一兩個問題,讓學生獨自或分組查閱資料、討論分析、梳理總結,把課堂變成一個知識交流和思想交鋒的平臺。如此,則發揮了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將原始的單純聽講發展為目標明確的實踐,既獲得了知識,更提升了能力。
課堂是教學實施的重要平臺。對教師而言,除了“教”的任務,還有“管”的任務。換言之,提升課堂管理能力、構建高效課堂也是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但有些語文課堂管理無疑存在一些不足,如:過分強調秩序、規范,卻未能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不斷強調甚至渲染考試、升學的緊張氣氛,卻未能重視知識本身的內涵和趣味;以提升學生成績和教師業績為目標,卻未能重視學生的學科發展和身心健康。究其根本,是把教師個人的期許和愿望當成了學生的最終目標。
提升組織管理能力、構建高效課堂,語文教師要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學生,讓學生把學習為己任;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課堂感受,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要發動學生相互學習、競爭,進而激發其潛能。總之,構建高效課堂的實質是在教師科學合理的構設、引導下把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充分調動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在聽課、思考、討論、發問、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
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應秉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原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學生,最終達成促其向上、向善的教育目的。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應努力做到不抱怨、不氣餒、不驕躁、不抑郁,以誠實、正直、熱情、開朗、樂觀、豁達的個性面對困難,以高尚坦蕩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羅素說:“為愛所支配的知識是教育者所必需的,也是他的學生所應獲得的。”希望我們都能給學生以愛的教育,讓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