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紅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第七中學,甘肅 蘭州)
古時有句俗語,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是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寫文章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共讀共寫教學模式的出現就為師生互動教學的模式提供了契機,師生共讀共寫,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科的教學本質在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然而,高中語文教學長期存在“重記憶、輕培養”和“重背誦、輕寫作”的現象,阻礙了高中學生語文閱讀、寫作能力的發展,制約了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有效性的實現。
只有厚積才能薄發,若要培養學生廣泛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就必須提升學生廣泛閱讀的學習能力。在高中階段,教師幫助學生選擇該讀什么類型的書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簡單概述一下。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不再需要閱讀一些內涵簡單的書籍內容了,《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朝花夕拾》等啟發式書籍,在學生的初中階段就已有涉獵,于是,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選擇一些內涵豐富、富含思想哲理的書籍內容閱讀,教師在選擇書籍的同時,不應將目光局限于中國古典書籍,優秀的外文書籍同樣值得借鑒,例如,《高老頭》《簡·愛》《哈姆雷特》《紅與黑》等,也能深刻揭露人性本質,適合高中生閱讀。
當教師幫助學生選擇完書籍之后,師生就要共同讀書了。師生共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師應充分考慮、安排閱讀時間和任務分配。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時間安排,選擇一部分內容與學生共同閱讀,在一定時間之后,師生再共同交流探討。閱讀外文書籍,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的文學功底,還能為以后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的讀書、寫作就是知識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了各種書籍之后,教師就可以合理地安排學生寫作的任務和內容,共寫就是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寫。只有老師通過自身的寫作體驗,才能知道布置的寫作任務的難點和要點,當學生寫完之后教師才能做出最中肯、最確切的點評。
在教學實踐中,關于快餐類的課外書籍,教師就可以選擇讓學生粗讀,但若是好書就需要學生細致精讀了。比如,《紅樓夢》中有一句“詩禮簪纓之族”。就是用來描繪賈府的大家庭環境的,學生基礎薄弱,可能很難理解語句含義,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地給予指導,告訴學生“詩禮”就是指賈府的男人們飽讀詩書、學富五車,而“簪纓”就是指賈府的人們穿得珠光寶氣、華貴漂亮,當學生了解文章的具體含義的時候,就會提升他們對于閱讀的興趣了。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自控力還尚且薄弱,要求他們堅持閱讀也并非易事。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情況,讓學生持之以恒、自覺主動地閱讀。如,教師可以根據高中語文的學科特點制定一個閱讀任務,督促學生的閱讀進度。在學生讀完一部分內容之后,將內容主旨以及閱讀心得記錄下來,這種方式既督促了學生讀書的數量,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檢查學習狀況。
“記”是強化讀書的有效方式。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做讀書筆記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摘錄、批注和心得體會等。當學生掌握了記錄方法之后,就要讓他們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多樣的寫作形式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寫作需求。教師不應限制學生的寫作想象和寫作的再創造,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創作。當學生寫完寫作任務之后教師需要一一評閱。在評閱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交流、疑問的態度與學生探討,而不是從個人角度出發,全盤否定或肯定。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每次教學活動后,教師都應及時地進行反思、總結。教學反思應包括各個方面:閱讀的導入、展示及評價等,教師都應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探究。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在做出指正的同時,教師要進行自我反思,從而提升師生共讀共寫的教學模式。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素質涵養就需要以師生共讀共寫的方式來完善教學現狀,讓學生和教師在共同學習的氛圍中一起進步,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