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芬
(寧夏賀蘭縣回民高級中學,寧夏 銀川)
我們可以通過地理來了解國土疆域,讓學生意識到中國地大物博,我們還可以通過地理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樹立偉大的理想,樹立自己想走出家門去看看的想法,從而更加熱愛學習,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分析促進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景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地理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教學工具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進而使學生主動走進課堂中,為有效教學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中圖版地理必修2“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一節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根據有關資料歸納、分析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首先,我會讓學生說一說現如今我們的自然環境中存在哪些問題,接下來出示一些環境問題的圖片引發學生思考(如全球變暖、酸雨、大氣污染等),然后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根據教材中的圖表資料,說一說全球氣候變暖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背景以及海平面變化與氣候的關系,進而讓學生深入學習人地關系,同時為可持續發展做鋪墊。如此,我通過聯系相關情景,讓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的成因及危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重要方式被應用到地理課堂中。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圖片、文字、聲音一體化的特點,可以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展示到學生眼前,給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將難以表述的、抽象的地理知識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促進學生的理解記憶,進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在宇宙中”一節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宇宙的概念,認識天體,掌握天體系統的結構,認識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首先,我播放“天宮一號”的新聞導入教學:“宇宙一詞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同學們能用自己的理解說一說什么是宇宙嗎?”(學生積極回答)接下來我讓學生閱讀教材,通過畫圖的形式標注出宇宙的天體結構,然后提問:“許多科學家認為在其他行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你覺得可信嗎?”以此過渡到地球和其他行星物理特征的差異,讓學生了解其他行星的分布位置及特征。最后讓學生思考地球與其他行星相比,有哪些特征,通過比較,學生認識到了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基本條件相關知識。如此,我通過多媒體教學,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地理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服務生活。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貼近性,進而促使學生運用一些地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最終實現地理知識的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一節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的構成要素以及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形成。我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教學:“我們知道,在不同的地區存在著地理差異,例如我國從炎熱的華南到涼爽的北方,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內陸,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觀各不相同,為什么存在這么大差異呢?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接下來讓學生閱讀教材,觀看書上的“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通過對多種要素的分析,了解氣候的變化規律。如此,我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以致用。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教師以“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學方式單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效率也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拓展學生思維,進而實現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
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遷移”一節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分析人口遷移和人口移動兩概念的關系,明確不同地理概念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本節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1)當今世界人口的主要遷出地和遷入地都有哪些?(2)人口遷移的類型有哪些?(3)二戰之后人口遷移都有哪些特點?(4)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哪些?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積極參與指導,最后指名小組為大家展示。如此,我運用小組探究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綜上所述,地理作為一門具有人文特色的學科,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的高中地理教師要認識地理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效率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