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隨紅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中學,甘肅 白銀)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針對學生實施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旨在樹立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及人口觀,使得學生具備良好的生活態度、學習精神及價值觀。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地理的教學理念,給傳統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顛覆,傳統教學模式及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需求,因此開展有效的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尤為重要。
地理核心素養主要是從地理學的角度對外部事物進行觀察,并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終身發展及適應未來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符合高中生的心理認知發展規律,通過對自然、人文、區域地理等相關基礎地理知識的學習,使得學生獲取適應自身發展需求的價值觀及情感態度,促進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還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轉變傳統教學過程中被動接受地理知識的現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在核心素養視域下不斷強化自我思維及創新、創造意識。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教學應針對學生進行相應自然觀念及人文意識方面的培養,主要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人口觀、資源觀及發展觀等。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應為建立學生自然、人文意識進行準備,針對簡單的地理背景進行闡述[1],如在進行“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教學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集一些關于近年來人們生產生活過程中對于地理環境所做的積極努力及消極影響,以視頻、圖片對比及數據統計等方式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自然意識及資源觀念,繼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針對自然環境、人類協調發展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進行相應的分析及探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及自主學習、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及人生價值觀,通過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及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及引導學生參與戶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習更多課堂上學不到的地理知識及技能,從實踐中得出經驗,從實踐中得出真理,樹立學生正確及科學的人地觀念,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思考、動手操作,加深學生的區域認識能力,形成地理實踐的積極性及興趣。如在進行“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周六或周日上午的時間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去當地的自然博物館或氣象部門進行參觀,將課本中抽象、難懂的地理知識以具體、形象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并向學生提出問題:“氣象部門是如何進行每天氣溫、雨水、日照等的預測及監測的?”引導學生在參與氣象監測的過程中進行實踐操作及學習,從實踐中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讓學生積極探究思考,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精神及社會交往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地理思維模式對自然、人文的各個要素進行相應的探究及分析,形成獨特的地理綜合學習能力。如,在進行“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黃河作為實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及學習,針對黃河地上懸河的形成原因,引導學生從黃河上游的地形地貌、氣候、人類等及黃河河流中泥沙淤積等方面進行探究學習,從自理自然要素的整體性方面對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時,教師應在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視域下展開相應的多元化綜合素質及技能的教學,促進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及技能,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