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茲
1945年6月19日,昂山素季出生于緬甸前首都仰光,父親是著名的昂山將軍,被尊稱為“緬甸國父”。
有名無姓,是緬甸自古以來的傳統。為了體現對這顆掌上明珠的珍愛,昂山夫婦將各自的名字和祖輩的名字糅在一起為她取名:昂山來自父名,素來自祖母之名,季則是母親的名字。
不幸的是,昂山沒能陪伴心愛的女兒長大。在昂山素季剛滿2 歲時,父親昂山被政敵暗殺,年僅32歲。雖然對父親只有一些朦朧的記憶,她還是從身邊人的回憶中、從史料中,漸漸拼湊出一個“無私無畏,致力于為緬甸帶來自由民主”的父親形象。跟很多人一樣,昂山素季成為了自己父親信仰的追隨者。
多年后,昂山素季的英國籍丈夫邁克·阿里斯如此評價妻子:“自幼年起,素(昂山素季的昵稱)就有要為人民做些什么的憂患意識。她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是那位領導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民族英雄——昂山的女兒。”
1960年,15歲的昂山素季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鑒于昂山將軍生前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私交很好,為了和印度發展關系,緬甸政府任命昂山夫人為駐印度大使,昂山素季跟隨母親來到印度。她選擇了新德里一所基督教會女子學院繼續學業,之后轉入德里大學新成立的女子學院攻讀政治學。
1964年,昂山素季離開印度,前往英國求學。她選擇了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專業。這是牛津大學非常有特色的跨學科專業,繼承了英國古典通識教育的傳統,培養出不少政治精英。
畢業時,由于當時緬甸的政治形勢,昂山素季無法回國,她選擇了留校任職。1969年,一心想多看看這個世界的昂山素季來到美國紐約,住在一個緬甸籍的聯合國官員家中。后來,她努力申請到在聯合國總部的工作機會,還成了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緬甸人吳丹家中的常客。在聯合國總部,她體會到了世界的脈搏。隨后幾年,她到過不丹外交部任職,還游歷了日本等國。
昂山素季接受的西方教育和國際化生活經歷,使她具備了與父親不盡相同的政治理念和更為鮮明的個人形象——以強大的內心、堅忍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困難。
自帶光環的民主領袖
在牛津大學,19歲的昂山素季不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還結識了邁克·阿里斯,她未來的丈夫。這個英國人癡迷于昂山素季身上的東方魅力,8 年后,在不丹的一座雪山下,向她求婚。1972年,兩人正式結為夫妻。
婚后的昂山素季充當了完美的家庭主婦角色,在倫敦大學進修博士的同時,還承擔所有家務,甚至親手幫阿里斯熨燙襪子。她對家庭毫無保留的付出一度讓她那些激進的女權主義朋友感到不滿,但又不得不佩服她能夠把家庭和事業兼顧得那么妥當。
如果不是一通電話,或許昂山素季就將在倫敦安穩度過她的一生。在和阿里斯結婚 16 年之后,1988 年,她從電話中得知,母親中風了。于是她立刻飛往仰光,本來以為只會待上幾個星期,沒想到這一去,整整 22 年里,她就再也沒有離開緬甸一步。
1988 年對于緬甸而言是值得紀念的一個年份,這一年里緬甸發生了著名的“8888 運動”。事情起于當時的軍政府首領吳奈溫,他迷信“9”這個數字能為他帶來好運,重振萎靡的經濟,于是發行了面值為 45 元和 90 元的新貨幣,舊幣一律作廢,沒有任何緩沖和補償。
吳奈溫的突發奇想導致緬甸國內大亂,民怨載道。在 8 月 8 日這一天,人們不顧政府禁令,走上街頭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僅在仰光,游行人數就超過了 50 萬。當時,一個由學者組成的請愿團找到昂山素季,他們請求她出來領導這場運動——一場志在改變緬甸,為緬甸帶來民主和自由選舉的運動。昂山素季是最適合的人選,身為“國父”的女兒,她自帶光環,擁有足夠的威望。
民眾的鮮血和舉國彌漫的恐怖氣氛讓昂山素季無法再回避,于是她接過了父親的政治遺產,開始走上政治舞臺——這個身份帶給她榮耀,同時也賦予她責任。16 年前,在雪山下被求婚的時候,昂山素季就問過阿里斯:如果將來,我的祖國和人民需要我,我隨時會回去,你介不介意?
那年8月26日,在仰光瑞德貢大金塔廣場上,她對近百萬群眾進行了第一次公開演講:“是的,我是曾經居住在國外;是的,我嫁給了一個外國人。但這從未改變我對國家的熱愛和忠誠。作為父親的女兒,我不能對這里發生的一切無動于衷。緬甸正在發生危機,我們要爭取緬甸的第二次獨立。”幾十年前,昂山將軍在同一個廣場上宣布自己將為緬甸獨立而戰;如今他的女兒站在這里,發誓要為國家民主履行自己的職責。
昂山素季組建了新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簡稱“民盟”),隨著聲望的不斷攀升,政府對她也越來越忌憚。1989 年,當局以“煽動騷亂”的罪名軟禁昂山素季,其間經過短暫釋放、再度軟禁的多次反復,直到 2010 年,她才最終獲得自由。
緬甸“鋼鐵蘭花”
在被軟禁的二十多年里,昂山素季被嚴禁跟外人接觸,跟丈夫阿里斯也只見過 5 次面,最后一次是 1995 年的圣誕節。不久之后,阿里斯就患上了癌癥,緬甸方借此要挾昂山素季:要么她跟丈夫從此天各一方,要么她離開緬甸,去見他最后一面。
事實上,昂山素季隨時都可以離開緬甸,政府甚至會為她鋪紅毯,敲鑼打鼓歡送她,只求她不要待在國內。但是,昂山素季一旦離開緬甸,從此只能流亡在外,再也不可能回緬甸,她過去所作的努力也將一筆勾銷。
據阿里斯的弟弟說,當昂山素季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再也不可能見到阿里斯的時候,她穿上最喜歡的裙子,頭戴一朵玫瑰,到緬甸的英國大使館里,為阿里斯錄制了一段視頻。在視頻里,她向阿里斯告白,“是你的愛支撐我走到現在”。
當這段視頻被偷偷運出去,送到阿里斯身邊的時候,他已經過世了,年僅53歲。他至死也沒能再看一眼妻子。噩耗傳來,昂山素季癱倒在地,悲痛不已。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家庭的分離,是我爭取自由緬甸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
2015年,“民盟”終于在大選中獲勝。但因緬甸憲法規定:與外國公民結婚或子女為外國人的緬甸人不能成為總統或副總統,因此緬甸聯邦議會為昂山素季特設“國務資政”一職,這一職位也被外界評論為緬甸“事實上的總理”。上任后的昂山素季,非常重視與鄰國大國——中國之間的邦交關系。談及和中國的淵源,她則表示母親杜慶芝和中國老一輩領導人就有著深厚友誼,曾多次帶年幼的自己到中國駐緬使館做客。至今,她仍保存著使館當時送她的兒童唐裝旗袍。
自1989年被軟禁到走上政治前臺的20多年里,昂山素季幾經磨難,但她的意志并未消沉,始終懷抱對慈悲、正義與道德堅如磐石的信念。見過她多次的英國記者稱她“心如鋼鐵”,法國作曲家艾瑞克塞拉在其傳記電影《The Lady》中為她創作的一首樂曲就名為《鋼鐵蘭花》。
編輯/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