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高潭,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
在這塊土地上,他們和全國革命老區縣人民一樣,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上演了壯麗史劇,鐫刻著一幅幅可歌可泣的英雄畫卷。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吶喊,浴血奮戰。他們不惜拋頭灑血,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高潭的中洞,被譽為“東江紅都”。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瞻仰革命圣地,看望蘇區人民,關心老區發展,詮釋著他的“老區情結”。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改革開放以來,老區人民迎來了新曙光。可以告慰先烈們的是,數十年的建設,老區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廣東,老區村人民行路難、看病難、上學難的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目前,全省老區人民,和全省、全國人民一道,正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路上,奮勇前進。
毋庸諱言,在老區建設發展中,由于各種原因,各地發展不平衡,快和慢不一,好和差有異。這除了自然條件客觀因素外,恐怕與各地、各級對老區的認識也有很大關系。或可說,你對老區人民的感情有多深,老區的變化就有多大。
本刊第10期刊登的惠東縣高潭的專題報道,惠州市的決策者們,頗具遠見卓識,深知利用好彌足珍貴的紅色資源,對當下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現實意義。他們凝煉了“高潭精神”,謀劃在中國第一個建立蘇維埃區級政權的高潭“建設三大基地”,“辦好十件實事”。市、縣、鎮各級主要領導掛帥出征,強力部門緊密配合。從調研謀劃、資金籌措到項目建設等等,都給予高度的重視和支持,使之進展順利,可羨可慕,可欽可敬。可以想見,“基地”和“實事”建成辦好之日, 高潭的明天會有多好多美!
高潭建設的事實告訴我們,只要各級黨委、政府情駐其間,老區建設就大有作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