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枝
精準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必須打贏的攻堅戰。在廣東省核定的新時期精準扶貧的2277個行政村,其中革命老區(以下簡稱老區)的行政村和貧困人口分別占60%以上,這說明老區的脫貧任務還很重。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加大對原中央蘇區縣、欠發達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边@體現了省委的決心。當前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行“精準滴灌”。對因自然、歷史等多重因素影響至今發展相對滯后的老區,必須采取系統措施,凝聚多方力量,加快發展步伐,建立長效機制?!熬珳实喂唷钡谋澈?,確實需要“充足水源”。
一、用足用活老區政策。廣東改革開放能取得顯著成就,很重要一條就是用足用活中央賦予的政策。廣東的老區要在脫貧攻堅中取得成效,必須用足用活中央賦予和省制定的有關政策。一是落實中央和省關于老區建設的文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老區建設,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這兩個文件體現了習總書記扶貧開發和老區建設的重要思想,總體要求明確,支持政策和保證措施力度大,是新時期老區脫貧攻堅開發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和力量支撐。各地老區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落實,用足用活政策,將政策的紅利轉化為老區脫貧攻堅的新成效。二是抓好中央賦予我省的原中央蘇區縣和海陸豐革命老區有關優惠政策的對接落實,以推動這兩個地方更快地振興發展。
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縣域經濟。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的推動下,不少老區縣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一些縣的財力仍較薄弱。要大力支持老區縣域根據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等因素,培育發展與主體功能定位相適應的特色支柱產業,大力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經濟。省在布局重大產業項目時,要適當照顧老區縣,并爭取將更多的國家級、省級各種示范、試點項目在老區實施。珠江三角洲的結對幫扶市,要幫助老區縣以園區為載體集聚發展工業,并繼續為其引進效益好的工業項目。要努力通過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財力,增強老區脫貧攻堅的后勁。
三、切實幫助老區解決幾個突出問題。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老區的基礎設施雖有長進,但目前仍是一個短板。要進一步幫助老區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并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完善老區內國省道干線公路、環城公路、鄉村公路和旅游公路網絡,加強老區農田水利、電網、安全飲水建設等,為老區的脫貧攻堅創造好的條件。二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繼續扶持老區教育事業,加大對老區支教力度,緩解老區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增加廣東省“千校扶千?!睅头鰧W校數量,聯系更多的優質學校,為老區教師提供更多的外出學習機會;為了防止“因病返貧”等問題,要加強老區農村醫療社保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老區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和社保兜底制度。發展要靠人才支撐,要為老區吸納教師、醫生等方面的人才創造條件,并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三是生態保護。為了避免在開發建設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各地一定要把住外來企業的“準入”門檻,切實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并加大生態保護的支持力度,為美麗老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四、不斷創新,拓寬幫扶老區的路徑。一是創新老區籌資方式。要利用好“10·17”國家扶貧日、“6·30”廣東扶貧濟困日兩個平臺籌措資金,把財政撥、單位籌、社會幫、個人捐、金融貸、貧困戶眾籌等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幫扶資金,積極探索公益眾籌扶貧新模式。二是創新老區幫扶方式。要在領導掛、單位扶的基礎上,通過“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等形式,推進企業與貧困戶建立新的合作關系,尋求建立企業與貧困戶利益共享、風險由企業適當承擔的新型利益機制。三是創新政策措施。對到老區創業幫扶、帶動貧困戶勞動力轉移、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盟興辦公益事業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等,給予大力支持,有關部門要在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研究制定優惠政策措施,并落實公益扶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等。
五、激發貧困老區的內生動力。脫貧攻堅,既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更需要充分調動貧困老區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扶貧必須扶志。要克服一些地方扶貧工作中“重物質輕精神”的傾向,切實增強老區鎮黨委、政府的脫貧責任感;要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健全強有力的基層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完善有關保障機制。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建設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引導廣大貧困農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爭當老區扶貧攻堅的主力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