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葛優、岳云鵬、杜淳、小沈陽等主演的喜劇電影《斷片之險途奪寶》在京舉行發布會。眾主創談到該片拍得很辛苦,有人爆料,一次為了搶拍一場戲,他們不得不架著剛剛吃了安眠藥準備休息的葛大爺,在早上六點冒著鵝毛大雪趕往片場。輪到葛優發言,葛優幽默地說:“看到劇本里有上山、下水的戲,那我就要考慮要多少片酬了。提了錢,人家也給了,那我就不辛苦了!”葛優認為,整個演藝圈的人都不必談辛苦:“干這行都不辛苦,給的錢都挺多的。”演員說辛苦說不易是常有的事,而葛優的這次發言,令人意外。到底演員該不該喊辛苦呢?
本職工作無須喊苦
在一些明星的采訪中,經常能聽到、看到明星們喊辛苦,比如說冬天拍夏天的戲、夏天在高溫下穿古裝、為了拍戲狂吃增肥或者猛餓減肥……不少人覺得明星們不容易,吃苦受累,感嘆拍戲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其實細想想,演員的職業是什么?就是表演,就是要按照劇本的要求、按照導演的要求塑造好人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演員分內之事,是職業素養的體現。
試想一下,在高溫下穿著長袖長褲工作的不只是演員,還有環衛工人、建筑工人,頂風冒雪早出晚歸的不只是演員,還有很多白領、職員,在高原、雪山艱苦奮戰的不只是演員,還有邊防戰士、新聞記者。記得曾經在采訪中了解到,醫生們常年從早忙到晚,顧不上吃飯、喝水。如果要做手術,他們會吃兩個油炸的雞蛋,因為沒有水分,可以不上廁所;如果不做手術,出門診的時候他們可以吃兩個水煮雞蛋。為什么長年累月辛苦著的人們不喊辛苦?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需要,在他們看來這很正常。可是,作為明星,只需要付出幾天或者幾個月的辛苦,就可以繼續光鮮舒服地生活,卻喊得比這樣的生活一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人還要兇?難道明星就比普通人嬌氣嗎?明星的辛苦就要比普通人放大?我看不然,明星的知名度放大了他們的辛苦,也放大了公眾對他們辛苦的重視程度。這讓一些明星動不動就訴苦,以示自己的不容易、自己的敬業,感覺一部戲如果沒有拍得很辛苦,就沒有宣傳點。把自己的正常工作弄得如此不正常,明星們已經習以為常。
現在很多明星都被慣壞了,某明星瘦身成功,就能連上頭條,夸其有毅力,值得敬佩。其實,維持一個健康、良好的外形不正是演員的工作需要嗎?做點分內之事有什么好夸的。人家阿米爾·汗為了《摔跤吧!爸爸》先在短期內增重27公斤拍中老年戲份,又用近半年的體能訓練減掉贅肉、練出八塊腹肌,完成青年戲份。也沒聽人家大叫辛苦。還是葛大爺說了大實話,“干這行都不辛苦,給的錢都挺多的。”是啊,和高回報相比,您那點辛苦的付出還是很值得的。既然拿了那份高收入,就要有辛苦付出的自覺,別動不動就喊苦,沒意思。
程戈
別把分內的事當功勞
在大量影視作品生產、制作、曝光的今天,演員喊辛苦并不少見,除了媒體的一些報道之外,演員作為一個極為重要的自媒體,也在無時無刻地參與著輿論場。比如他們會利用微博和微信,隨手記錄片場發生的一切。什么熬夜拍戲帶妝睡著、拍武戲意外擦傷、戲服太厚捂出痱子……乍一看,這些事情確實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心,但仔細想想,拍戲受罪是一件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演員作為一種職業,有著與社會上眾多職業相同的基本屬性。演員需要拍戲,需要以影視作品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這就要求他需要學習表演,練習人物的舉止、談吐、發音,賦予角色靈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個有追求的演員,不僅會為了一部戲去艱苦的地方體驗生活,還會以一個嚴苛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每場戲、每一個鏡頭。李雪健是公認的德藝雙馨的“老戲骨”,在一次拍攝過程中,有一個場景是他從寒冷的屋外走進屋里,鏡頭落在他的臉上。一同參與拍攝的演員問他為什么站在屋外不進去,他認為這個角色在屋外站了這么久,鼻子肯定凍紅了,于是堅持在零下十幾度的室外站了很久才進去拍攝,甚至胡子上都結了霜。
保證影視劇的拍攝質量與進度,服從導演的安排,是每一位演員分內的事,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就“叫苦不迭”,只能說明對演員這個身份不滿意,對演戲這件事不熱愛。演員吃苦受罪與普通勞動者為了工作加班受累一樣,沒有理由叫苦連連,且暫不說演員的辛苦程度與其他行業相比是否真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單從收入報酬這一項來說,就要比一般人多得多。陳道明在接受央視采訪談到演員職業觀時曾說:“現在動不動什么手破了,哪兒摔傷了,什么冬天在水里頭、夏天穿著大皮襖,變成了一個演員的功勞。你的職業就是這個,然后還把它當作敬業?演員就應該吃這樣的苦!”演員是公眾人物,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一些人卻只想著如何能一夜成名,而不是打磨自己的表演技巧,遇到一點小困難就自認為是勞苦功高了。毫不夸張地說,一個演員如果連這點覺悟都沒有,那最好還是早點離開這一行吧。
李雪源
辛苦也須喊出來
葛優是什么人,我們常講影視圖的大腕兒,葛優是當之無愧的大腕兒,所以,葛優的片酬有多高,相信不是你我能想象的。于是我們就能理解他說的意思,錢都到位了,還喊什么辛苦。
葛優人緣好,也敬業,也就是他這樣的腕兒,保留著一些老演員的范兒。拿了錢,一定會按要求干好活,而不會喊累喊疼。這一點,現在的一些嬌嫩的明星該向他學習。
但是說實話,演員這個職業有辛苦的地方,甚至有危險的地方。比如,動作戲的拍攝,這些年多有演員受傷,比如黃曉明在拍電影《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時,左腳兩根腳趾骨折;俞灝明拍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爆破戲時被燒傷;劉德華前段時間從馬上摔下來,現在還沒有好利索。甚至有拍戲身亡的,這是極端情況。至于冬天拍攝夏天的戲,夏天拍冬天的戲等等,以至于在東北冬天跳進冰河中拍攝,這些難道不辛苦?
“給的錢都挺多”,這是葛優的真心話,但是,客觀上來講,是給明星的錢都挺多,演藝圈還是有很多人的錢并不是那么高大上,比如劇組的一般工作人員,如負責攝像、燈光、服裝、道具等的人員,以及眾多非知名演員,他們也算是演藝圈的人士吧,劇組的苦絕對不會落下他們。但是,錢卻未必有多少。
辛苦還是要喊出來的,其中除了宣泄一下情緒,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能讓普通人對演藝圈這個行當有所了解,如果都不喊辛苦,豈不是讓外人覺得當演員是掉進蜜罐中了,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做著明星夢,其中就有大家夸大了演員這個職業的收獲,而忽視了這個職業的風險的原因。
倒是希望明星都喊喊苦,因為喊苦,至少是在拍攝中他們是受苦了。而不喊苦,倒是讓人懷疑,是不是他們用了替身演員,是不是做了假。如果這樣,豈不更糟。
伍其
記者觀點
大牌歌手長心眼 搭上電影這趟車
今年夏天,張靚穎很忙,忙著發新歌,且首首都是最近炙手可熱的影視劇主題曲。比如電影《鮫珠傳》的主題曲《請讓愛情相信你》,電視劇《醉玲瓏》主題曲《玲瓏》,據說還有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主題曲。縱觀張靚穎這些年的音樂歷程,影視劇主題曲對其知名度的提升似乎發揮了極大作用,比如為好萊塢大片《終結者5:創世紀》獻唱全球主題曲,一度提升了其國際影響力。
不難看出,獻唱影視劇主題曲成為了歌手提升人氣和形象的一種捷徑。比如歌手張杰,雖說多年來人氣不減,但總被網友吐槽“鄉土”氣息濃厚。而通過與派拉蒙三度合作,接連為好萊塢大片《星際迷航3》《間諜同盟》《變形金剛5》獻唱,這確實為張杰贏得了不錯的口碑,也讓其形象漸漸國際化。除此之外,有了片方的助攻,在歌曲宣傳推廣上自然節省了一大筆費用,這對于歌手及其經紀公司來說,自然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當然,不光歌手需要抱住電影的大腿,電影在上映之前同樣需要“先聲奪人”,這自然離不開具有粉絲效應的大牌歌手。比如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大手筆邀請了陳奕迅獻唱主題曲《在這個世界相遇》,成功地讓電影未映先火。還有不少好萊塢大片,為了打人中國市場,紛紛邀請中國人氣歌手獻唱中文版主題曲,通過歌手的極高人氣和粉絲,短時間為影片聚集熱度。于是乎,大牌歌手也成為了電影主題曲的標配。
其實,無論觀眾是因為一首歌而愛上一部電影,還是因為一部電影愛上一首歌。對于電影和歌手來說,都是一盤雙贏的局。
白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