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大家往往會關心自己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好不好,血糖、血壓高不高。很少有人關注過自己的牙齒,尤其是因為塞牙引起的口腔不適,對此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但網上有傳言稱,經常塞牙可能預示著口腔疾病,如果一吃東西就塞牙,可能預示著您已經患上了口腔疾病,而且時間一長,可能會引起牙槽骨缺失,甚至最后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那么,這種說法究竟是真是假呢?為了求證傳言,央視財經頻道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的相關專家。
經常性塞牙多見于中老年人群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治療科副主任醫師朱文昊說:“經常性塞牙就是指無論您吃什么東西,都容易塞牙,食物嵌塞在牙縫里,覺得腫帳不舒適。這種癥狀往往預示著可能患有某種口腔疾病。”那么,引起經常性塞牙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朱文昊進一步解釋:“這種情況多見于中老年人群,首先因為在這個人群中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的可能性較大。牙周炎就是指牙齦有炎癥,出現了牙齦萎縮,牙縫就露出來了,牙縫露出來就容易塞牙。第二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塞牙的地方出現了一個‘蟲牙,也就是齲洞,昕以容易嵌塞食物。食物嵌塞之后沒有進行清潔,細菌在這里累積也會引起齲齒持續性的發展,最終可能發展成為牙髓炎,出現牙齒疼痛的癥狀。第三點是有可能存在牙列不齊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上下頜咬合的力量就有可能把纖維性的食物嵌塞在牙縫中間,并且很難剔出來。如果沒有引起您的重視,嵌塞的食物也會引起牙齦的炎癥或者以后發生齲齒。”
有可能導致牙齒的松動和脫落
而在這些原因中,由牙周炎昕導致的經常性塞牙尤其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醫生提示,牙周炎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疾病,特別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間,它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一旦得了牙周炎這種疾病,就很難做到根治了,只能通過定期的洗牙刮治這些基礎的治療來維持。如果牙周炎沒有引起您的重視,還經常性塞牙,就會引起一個惡性循環,導致炎癥發展得更快,最終可能導致牙齒的松動和脫落。專家還告訴記者,如果出現了經常性塞牙的現象,應該盡早到醫院進行診斷與治療,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牙線以及牙間隙刷對牙縫進行清潔。
那么,我們又應該做些什么來預防經常性塞牙等口腔疾病的發生呢?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副主任醫師釋棟說:“第一點是日常的自我口腔衛生的清潔,這個是預防各種口腔疾病的基礎。第二點是要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和治療。”
同時,專家表示,口腔疾病預防重于治療,而正確清潔口腔的方法也尤為重要。
建議使用正確的刷牙方法
釋棟向大家介紹了一種清潔方法——水平顫動刷牙法。“我們作為牙周醫生,經常推薦一種叫水平顫動的刷牙法。首先要選擇軟毛牙刷,然后把這個刷毛傾斜45度,讓刷毛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的位置,這是我們清潔口腔要特別關注的一個位置。然后用輕微的水平顫動的方式,把堆積在這個位置的牙菌斑進行清理和松動,6次至8次以后轉動拂刷,每次牙刷覆蓋的牙位在1個至2個牙齒的位置。注意顫動的幅度不要過大,以免對牙齒造成磨損。然后用同樣的動作對其他的牙面進行清潔,直到把所有的牙面清潔干凈。牙齒咬合面的清潔要把牙刷垂直于牙面放置,輕輕加壓然后水平顫動,清潔咬合面的溝窩點隙,每次覆蓋1個至2個牙位。”最后專家告訴記者,刷牙應該早晚各一次,每次不得少于3分鐘,同時也不要遺漏口腔內側的齒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