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雨。北京廣播電視報社組織北京一些社區的代表、讀者和攝影愛好者們,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一起觀看了“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成就展。
10個單元,40余件(套)展品,40多段視頻及230多張照片,配合模型、多媒體制作和互動裝置,圖文并茂,全方位介紹了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面貌和未來的發展藍圖。
展柜里,一套香港郵政發行的“香港九七回歸紀念郵票”,吸引了攝影愛好者的注意。他們取出相機,用照片凝聚成紀念。一位讀者走到一張照片前,駐足觀看:一面由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贈予香港搜救隊的致謝錦旗,向世人展示著祖國大家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骨肉親情。一位老年讀者一邊參觀,一邊拿出一個小本子,把看到的內容一筆一畫記錄在本子上。“20年發生了這么多的變化,真的為祖國感到驕傲,為香港的發展感到高興。”
展覽現場,有“同心圓”、“回到二十年前的自己”和“我是大明星”三個互動裝置的設置。“這是一個同心圓,寓意與祖國心連心。在這里按一下,就是為祖國貢獻心跳,越多人按,它就跳得越快。”讀者王先生把手按在觸模板上,一顆澎湃的紅心閃現在面前的電子大屏幕上。記者看到,這顆紅心的心跳數字顯示近31萬。
藝水芳園社區主任金東海告訴記者:“成就展讓我們看到了20年來香港的科技、經濟、文教等領域的不凡成就,20年內地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帶動社區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我們為香港和內地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作為社區的一員,我們對祖國的歸屬感越來越高。”
“‘同心創前,掌握新機遇是特區慶祝20周年的主題,也是與內地攜手共創未來的美好。”北京廣播電視報社運營總監吳鍵先生表示:“我們今天和讀者一起,走進國家博物館參觀,一是希望為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多貢獻一些脈搏和心跳,讓‘同心的力量更加強大;二是通過活動,讓社區、讀者們一起,共同感受香港回歸20年取得的成就,讓讀者對香港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三是把‘紫荊花開京港情系列文化活動做的更加豐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