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金彬
【關鍵詞】精耕細作;復習課;知識網絡;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9-0074-02
當下數學復習課常出現以練評代復習和以考試代復習的現象,這種簡單粗暴、追逐成績提升的功利性復習方式違背了復習課設置的初衷。復習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適度整合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能力,促成核心素養的真正落地。復習教學“精耕細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1.精心設計復習課程。
復習課沒有固定的框架,不同的復習內容自然也不同,多數內容可以采用的模式進行。具體到復習內容的選擇與編組,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關注:
第一,在整體設計時,注重“新”“理”“練”。學生總是對新知識或新形式感興趣,新的演繹方式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親身經歷復習過程。理,即梳理知識脈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前先理,課上展示完善;可以設計問題引領學習,師生共理;也可以逐步梳理,建構知識網絡。梳理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自主建構。練,即練習,這是將學生學習引向深入的助推器。復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斷嘗新,進而收獲成功的喜悅,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
第二,在編組內容時,要關注起點、重點、難點與交點。思考起點,即從學生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思考重點,即圍繞重點編組內容,講練結合,落實重點,夯實雙基;思考難點,即通過有效地設計題組、對比練習,幫助學生澄清認識;思考交點,即理清知識間聯系,幫助學生有效地構建知識網絡。
第三,在設計練習時,要重母題、重題組、重多解、重糾錯和重基礎?!爸啬割}”就是要注重經典題型基本解法的解讀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母題”;“重題組”指要善于打“組合拳”,通過設計對比性題組或遞進性題組,理清知識間的異同與發展脈絡,促使學生觸類旁通;“重多解”就是通過對同一題目的不同解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重糾錯”就是設計一些思辨型練習,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重基礎”就是要以教材基礎知識為本,不人為地降低或拔高教學要求。
2.用心編組鞏固習題。
編輯小卷與復習同步。每節復習課設計一份配套的作業紙,設計練習與當堂檢測試卷。教師可以設計一張16開小卷,正面為隨堂演練,背面為當堂檢測。這種設計的好處:一是為學生提供了直接書寫的空間,便于課上展示與互動;二是可及時查看學生的練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復習情況;三是當堂檢測可以真實地把握學生當堂達成的情況,以針對性補差。
編組專項練習。在歸類復習階段,教師可以編組填空、選擇、計算、解答等專題過關練習。這種專題練習可以結合題目的評析進行專項指導,也可以先典型習題講解,再過關練習,然后針對普遍錯誤講解和個別錯誤進行講解和面批。
差異布置作業。教師可以針對學情不同分層布置作業。學優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練習,讓學生不斷有新鮮感,不斷贏得成功的體驗。為學困生布置夯實基礎、查漏補缺的習題,以鞏固基礎知識,穩步提升能力。
3.提煉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
學會傾聽。相比平時教學,復習課密度較大,課堂上的重復性表述較少。這就需要學生帶著個性思考,主動傾聽,從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交流中尋找學習方法。
審題與復查的習慣。培養學生審題和復查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謹慎的學習態度。在復習課上,一些教師對典型習題的過度講解,這容易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式,導致認知偏差。因此在復習課上,教師的講解應當指向思維提升,而非死板地記憶。在學生復查習慣培養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平時的測驗指導學生寫計算過程,比如先將草稿折成幾塊,然后每題做在相應區域里,添上題號加以區別,以方便復查。
錯題整理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錯題本,引導他們把做錯的題目分類整理。首先,教會學生整理錯題。整理錯題時要抄寫原題,寫上具體的計算過程和思維過程。其次,每次整理新的錯題時,應把前面做錯的題目先溫習一遍,對待再次出錯的習題,應主動反思其中的原因。最后,教師應定時組織學生互查互考錯題,優化復習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