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鵬

考上北大研究生后,常被問:“你本科是北大的嗎?”我能猜到對方已經備好的夸贊詞。但我不得不將對方的期待打個折扣,“不好意思,本科不是。”出于慣性,對方一定會追問:“那你本科是哪的?”“小學校,沒知名度。”對方覺得你謙虛,“你說說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哦。”最怕空氣突然安靜……對方的確沒聽說過,但忘不了客氣一句:“也挺厲害的。”有位外校同學得知我本科學校后對我說:“原來北大的生源已經差到這種地步了!”有好一陣兒,我都感覺抱歉,對我們專業41位同學中17位來自北大本校的同學和其他來自復旦大學等名校的同學。我想會不會因為我考上了北大而給北大抹了黑。
我本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讀會計學專業,學校是三本院校。我有三本學生最常見的自卑,甚至我都沒參加過招聘會,因為聽說招聘會看大門的不讓三本的學生進。我本科畢業的工作是網投的,第二天就通知我去面試,面試的HR看我是男的、活的就問我簽不簽。我看是個“中”字頭企業,說出去也不算太丟人,就簽了。干了一年,月薪從1750元漲到了2800元,漲到2800元的那最后六個月押了我六個月工資,我天天擔心公司倒閉,就干脆辭職考研了。我拿到了北大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時,心里很忐忑,雖然老師沒有因為我的“出身”放棄我,但我能融入那個精英的環境嗎?我甚至為此焦慮到在知乎發帖子,有一條回復是,“你能這么問,表明考上北大也就是你人生的頂點了”。
我以為會有江湖中傳言的那種鄙視鏈,但開學以后發現北大人在自己鉆研的領域確有舍我其誰的傲骨,但在為人上很謙恭。所謂的鄙視其實是來自外界的。
在通識教育上,我實在比北大本科畢業的同學差了一大截。但在專業領域,我用手拍著我的胸脯說,還可以。在創作上,我的確像中了邪一樣篤定和堅持。高二時我開始發表作品,獲得了全國中學生語文能力競賽高二組三等獎。高考沒報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因為我的成績只能上三本,我曲線救國——報會計學。大學期間,我專心致志搞創作。畢業時我加入了吉林省作家協會。2014年我發現北大中文系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碩士班,其中一門專業課考寫作,我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因為我唯一會的就是寫作。于是我認真備考了一年,后來,考上了。畢業時,我以筆試、面試第一的成績考上《詩刊》社編輯崗,與《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亞軍彭敏師兄成了同事。同年8月,我成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我畢業了,仍會反思我們的教育。龔自珍在179年前呼喚“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為什么今天反而發明高校鄙視鏈?不知是教育的進步還是退步。
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想我考上北大研究生應該沒有給北大抹黑。
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的本科也是我的青春,我同樣熱愛它。
曾經,為了摘掉三本的帽子,我考了北大。如今北大教會我自信地戴上三本的帽子,這代表一個人擁有了獨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