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卓,張佼,周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50)(2.寶雞鈦業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 721014 )
關鍵字:TC16鈦合金;加熱溫度;保溫時間;組織性能
TC16鈦合金的名義成分為Ti-3Al-5Mo-4.5V,為α+β型兩相高強鈦合金,與俄羅斯BT16成分相同。TC16鈦合金的β轉變溫度為860℃±20℃。具有良好的工藝塑性,疲勞強度高,通過固溶時效或冷變形強化后抗拉強度可以達到1030~1080MPa,剪切強度為650~700MPa,并且對缺口、扭轉等應力集中敏感性較小、能很好地承受偏斜載荷。TC16鈦合金絲材(Φ4mm~Φ8mm)主要用于制造螺釘、螺栓、鉚釘、螺母、墊片等飛機用緊固件,包括螺栓、螺釘、螺母和環槽鉚釘桿等,主要用在后機身、機翼、尾翼等部位,通過對TC16,Φ6.1mm絲材組織、性能的研究,可以根據用途為緊固件后續加工選擇不同的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為獲得不同的組織與性能以及大批量生產提供更優的理論依據。
為獲得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在拉拔過程中對組織和性能的影響,選取成品規格Φ6.1mm,溫拉工序采用管式爐加熱,經不同的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以及相同的熱處理制度后分析其組織與性能的變化機理。
實驗所選用的材料均由寶鈦集團生產的Φ9.5mm的TC16棒材,坯料的化學成分,見表1,檢測相變點為860℃。
(1)拉伸工序具體步驟:
磨頭→燒頭→穿模→夾頭→連續加熱→拉伸
(2)拉伸選材
坯料的相關參數見表2:
對規格Φ7.1坯料進行拉伸,加熱溫度分別為840℃、860℃、870℃、890℃、1050℃;保溫時間分別采用1min,2min,3min,5min,并采用相同的熱處理制度具體見表3:研究組織和性能的變化機理。
3.1 按照工藝方案執行后,進行取樣、標識,對絲材的橫向進行了顯微組織分析,具體如下:
通過顯微組織可以看出,加熱溫度在840℃時,隨著加熱時間的不斷增加,圖1(a~d)試樣在500X顯微組織為典型的細小的兩相區等軸α+β轉加工組織,無原始β晶界,初生α的平均尺寸為2μm;TC16合金相變點較低,為850℃~870℃,在860℃加熱時,從圖2 a)可以看出雖然為雙態組織,已經逐漸形成細小的長條α;(b~d)可以看出隨著加熱時間的增加,晶粒在緩慢長大,逐漸形成少量的β晶界。

表1 TC16化學成分

表2 坯料參數及加熱爐加熱區長度

表3 TC16棒(絲)材熱處理制度

圖1 840℃,不同加熱時間
在870℃加熱時,對500X組織照片進行分析具體見圖3(a~d),隨著加熱時間的增加,晶粒明顯長大,原始β晶粒比較細小,已經出現完整的β晶界,平均尺寸約為40μm,部分晶界α呈斷續狀,晶內α呈平行的短條狀,從4組顯微組織照片可以看出,已經形成魏氏組織。

圖2 860℃,不同加熱時間
隨著溫度的不斷增加,β晶粒也在迅速的長大,在890℃時具體見圖4(a~d),呈現明顯魏氏組織,β晶界也在迅速的長大,原始β晶粒清晰可見,晶粒度平均尺寸為137um,β晶界上分布平直的晶界α,也存在少部分斷開的晶界α,在晶界α附近有一個極窄的貧α相區域,一個晶粒內的短條α呈編織狀;
加熱溫度增加到1050℃時,具體見圖5(a~d),隨著加熱時間的增加,原始β晶粒清晰可見,晶粒度平均尺寸為180um,類似β區加工組織,也就是網籃組織,晶界內有明顯的次生α相。

圖3 870℃,不同加熱時間

圖4 890℃,不同加熱時間

圖5 1050℃,不同加熱時間

表2 棒材的室溫力學性能
綜上分析,隨著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的變化,從以上顯微組織分析可以得出,加熱溫度從840℃到870℃,絲材顯微組織從等軸的α+β轉,無原始β晶界,逐漸轉變為魏氏組織;隨著保溫時間的增加,β晶粒也在迅速的長大,出現的明顯β晶粒。經對不同加熱溫度和不同保溫時間的顯微組織分析,在840℃時顯微組織更符合加工要求。
3.2 力學性能比較
為了進一步比較不同溫度下的產品的力學性能,我們選取不同加熱溫度,1min 的試樣進行力學性能測試,包括抗拉強度、剪切性能、伸長率和收縮率,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1)從顯微組織照片可以看出,試樣840℃下為兩相區加工組織,無β晶界形成,860℃時發生相變,出現完整的β晶界,隨著加熱溫度的不斷升高,β晶粒迅速長大,加熱溫度提高到870℃時,形成魏氏組織,晶粒較大,晶界明顯。在840℃~1050℃時,試樣平均晶粒尺寸為2um~180um之間,840℃時顯微組織更符合加工要求。
2)通過對棒材試樣力學性能對比,在840℃時棒材綜合性能最優,隨著溫度的不斷增加,棒材的拉伸強度及塑性指標明顯下降,剪切性能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