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110847)
指導:鄭曙琴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為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微血管病變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增長,DR的發病風險也隨之增加,據統計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為24.7%~37.5%,8%視力喪失[1]。在DR病因尚未明確,無理想西藥干預的前提下,尋求中醫藥對DR的有效干預手段,探討DR的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尋求DR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有效干預以期延緩甚至杜絕DR的發生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以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DR的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對患者按照收錄的先后次序進行編號,根據眼科會診醫生診斷,分為DR組85例和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DR)組47例。DR組男45例,女40例;平均年齡(63.11±10.57)歲;收縮壓(135.66±22.43)mmHg,舒張壓(77.22±12.03)mmHg;合并頸動脈硬化56例,合并下肢動脈硬化70例。NDR組男26例,女21例;平均年齡(61.58±12.50)歲;收縮壓(133.04±18.91)mmHg,舒張壓(79.28±8.97)mmHg;合并頸動脈硬化37例,合并下肢動脈硬化37例。2組性別、年齡、血壓、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糖尿病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擬定:(1)糖尿病癥狀+任何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2)空腹血漿葡萄糖水平≥7.0mmol/L;(3)OGTT試驗中2小時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4)滿足以上3項中任意一項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1.2.2 DR診斷標準 參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醫防治指南》[3]擬定:(1)有明確糖尿病病史;(2)眼底檢查可見微動脈瘤、出血、硬性滲出、棉絮斑、靜脈串珠狀、黃斑水腫、新生血管、視網膜前出血及玻璃體積血等;(3)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可幫助確診。
1.2.3 DR中醫辨證標準 參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醫防治指南》[3]分為氣陰兩虛,絡脈瘀阻證;肝腎虧虛,目絡失養證;陰陽兩虛,血瘀痰凝證。
1.3 資料收集 收集入院時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血壓、BMI、WC等一般資料。入院第二天凌晨空腹采血,使用日立生化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TG、CHOL、HDL-C、LDL-C)、C反應蛋白、尿酸(UA)水平。收集患者入院后早6點至次日6點全部尿液,混合均勻后取出一管,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中醫證型采用構成比,2組間臨床資料比較、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者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服從正態分布者采用秩和檢驗。將臨床相關因素資料做Logistic回歸分析。
2.1 DR組患者中醫證型構成比 見表1。

表1 DR組中醫證型構成比
2.2 2組患者DR相關影響因素比較 見表2。
表2 DR組與NDR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影響因素比較(±s)

表2 DR組與NDR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影響因素比較(±s)
注:*與NDR組比較,P<0.05。
影響因素 DR組 NDR組糖尿病病程(月) 198.32±85.13* 93.38±87.74 BMI(kg/m2) 24.12±2.97* 25.60±3.90 WC(cm) 88.43±9.61 91.15±10.94 TG(mmol/L) 1.89±1.23 1.86±1.86 CHOL(mmol/L) 5.13±1.31 4.85±1.30 HDL-C(mmol/L) 1.23±0.35 1.07±0.31 LDL-C(mmol/L) 2.81±0.98* 2.44±0.72 UA(μmol/L) 337.17±91.41 315.09±93.84 HbA1c(%) 8.95±1.92* 8.01±1.86 C反應蛋白(mg/L) 2.92±5.32 4.8±12.75尿微量白蛋白(mg/L) 169.50±312.53* 51.79±84.58
2.3 DR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糖尿病病程、HbAlc、LDL-C、尿微量白蛋白是DR發生的危險因素。詳見表3。

表3 DR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DR屬于中醫學消渴病變癥,多數醫家稱之為“消渴目病”,并將其歸屬于“雀目”“內障”“暴盲”“視瞻昏渺”等范疇。陳通文[4]、李勁亮[5]提出氣陰兩虛,瘀血阻絡是DR的主要病機,與本研究結果DR中醫證型分布規律相符,以氣陰兩虛,絡脈瘀阻證占主體。糖尿病日久,肝腎虧虛,目失濡養,或陰虛致虛火上擾,灼傷目絡,或陰損及陽,致陰陽兩虛,寒凝血瘀,目絡阻滯,均可導致DR的發生。陳云亞[6]認為糖尿病初起多陰虛燥熱,久則氣陰兩虛,瘀血阻絡,失其常度,而成本病。本病的發生發展是由陰虛至氣陰兩虛至陰陽兩虛逐步轉化的過程。
DR影響因素較多,本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HbAlc、LDL-C、尿微量白蛋白是DR發生的危險因素。(1)糖尿病病程越長,視網膜受其他危險因素侵害的時間也就越長,從而直接影響DR的發生發展。沈瑩等[7]認為糖尿病病程在DR發生發展中是獨立危險因素之一,研究發現DR發生率隨著糖尿病的病程平均每年增加10.8%。(2)眾多研究證實尿微量白蛋白是增加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獨立因素[8]。尿微量白蛋白的異常被認為是微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的表現,并且會加速微血管的病變。(3)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首先報道了控制血糖能夠延緩新發的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進程[9]。糖化血紅蛋白每升高1%,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度就會升高2倍[10]。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可以預防、延緩微血管病變的發展和眼部的并發癥。(4)血脂代謝的異常可能直接或間接地改變細胞膜的脂質結構,導致血管壁的損害、內皮功能的紊亂,最終形成微血栓,導致視網膜屏障破壞,從而發生視網膜病變。
綜上所述,DR臨床以氣陰兩虛,絡脈瘀阻證多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及尿微量白蛋白、LDL-C、HbA1c指標對DR發生發展起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一旦確診為糖尿病,更應該嚴格控制血糖血脂及其他相關危險因素,以防止或延緩DR的發生、發展,從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本研究對DR中醫證型的研究只作了初步探索,病例數量較少,未來主要側重點是擴大患者樣本量,深入研究DR中醫證型與相關危險因素的關系,為DR的中西醫結合防治提供線索。
[1]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J].中華眼科雜志,2014,50(11):851.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3):31.
[3]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醫防治指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4):154.
[4] 陳通文.糖尿病從瘀論治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0,7(1):18.
[5] 李勁亮.消渴明目方治療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35例[J].國醫論壇,2000,15(6):24.
[6] 陳云亞.血尿酸與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及血管并發癥的關系[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7(3):224.
[7] 沈瑩,陳玲,陸雷群.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因素分析[J].上海醫學,2009,32(12):1121.
[8] AJOY MOHAN V K,NITHYANANDAM S,IDICULLA J.Microalbuminuria and low hemoglobin as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increasing severit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Indian J Ophthalmol,2011,59(3):207.
[9] 胡長軍.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危險因素分析及中醫證型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14.
[10] LESKE M.C.,HENNIS A.,王大江.高血糖、高血壓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9年發病率:巴巴多斯眼病研究[J].世界核心醫學期刊文摘.眼科學分冊,200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