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香花
摘 要:作為正當防衛制度的核心問題,正當防衛的限度不僅是判斷正當防衛是否正當的重要條件,而且是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分界線,幾乎所有司法實務中的正當防衛案件都會涉及正當防衛的限度這個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對于某故意傷害案的分析對正當防衛的防衛限度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正當防衛;限度;于某故意傷害案
一、正當防衛的條件
一是防衛起因,不法侵害現實存在。不法侵害是指違背法律的侵襲和損害,既包括犯罪行為,又包括一般違法行為;既包括侵害人身權利的行為,又包括侵犯財產及其他權利的行為。二是防衛時間,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正在進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經開始并且尚未結束的這段時期。對尚未開始或已經結束的不法侵害,不能進行防衛,否則即是防衛不適時。三是防衛對象,即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正當防衛的對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本人,不能對不法侵害人之外的人實施防衛行為。在共同實施不法侵害的場合,共同侵害具有整體性,可對每一個共同侵害人進行正當防衛。四是防衛意圖,出于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有防衛認識和意志。五是防衛限度,尚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這就是說正當防衛的成立條件包括客觀條件、主觀條件和限度條件。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是定性條件,確定了正當防衛“正”的性質和前提條件,不符合這些條件的不是正當防衛;限度條件是定量條件,確定了正當防衛“當”的要求和合理限度,不符合該條件的雖然仍有防衛性質,但不是正當防衛,屬于防衛過當。防衛過當行為具有防衛的前提條件和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只是在制止不法侵害過程中,沒有合理控制防衛行為的強度,明顯超過正當防衛必要限度,并造成不應有的重大損害后果,從而轉化為有害于社會的違法犯罪行為。
二、關于于某的捅刺行為性質
根絕我國刑法有關規定,分析于某故意傷害案的具體情況和證據,于某的行為雖然具有防衛性,但屬于防衛過當。
(1)于某的行為具有防衛性。于某是為了使他和他母親的人身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為,因此具備正當防衛的客觀和主觀條件,行為有防衛性質。
(2)于某的行為不屬于特殊防衛。對于特殊防衛,前提條件是存在嚴重危及本人或他人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于某故意傷害案中,被害人的實施的多種不法侵害行為不屬于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具備實施一般防衛行為的前提條件,但不符合實施特殊防衛的前提,因此于某的行為不屬于特殊防衛。
(3)于某的捅刺行為屬于防衛過當。防衛過當是在具備正當防衛客觀和主觀前提條件下,防衛反擊明顯超越必要限度,并造成致人重傷或死亡的過當結果。認定防衛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應當從不法侵害的性質、手段、強度、危害程度,以及防衛行為的性質、時機、手段、強度、所處環境和損害后果等方面綜合分析,并判定。于某故意傷害案中,于某面臨的不法侵害并不危及人身安全,他卻持刀連續捅刺四人,因此應當判定于某的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屬于防衛過當。
三、關于定罪量刑
(1)關于定罪。于某故意傷害案中,于某的目的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使其離開接待室,在案證據不能證實其故意追求或放任致人死亡危害結果發生,因此于某的行為不能構成故意殺人罪,但他為了完成自身目的,對致多人傷亡的過當結果的發生持聽之任之的態度,已構成防衛過當情形下的故意傷害罪。認定于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既是嚴格司法的要求,又符合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觀念。
(2)關于量刑。《刑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本C合考慮于某故意傷害案防衛權益的性質、防衛方法、防衛強度、防衛起因、損害后果、過當程度、所處環境等情節,對于某應當減輕處罰。
四、結論
如上所述,于某的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傷亡后果,減輕處罰依法應當在三至十年有期徒刑的法定刑幅度內量刑。鑒于于某歸案后如實供述主要罪行,且被害方有以惡劣手段侮辱于某之母的嚴重過錯等可以從輕處罰情節,綜合考慮于某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危害后果,最終判處于某有期徒刑五年。
把握正當防衛的限度是刑法案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在司法實踐中運用正當防衛,保護國家合法權益、公共利益、公民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權益,防止非法侵害,遏制犯罪分子,對于預防和減少犯罪具有重要意義。想要才能正確運用正當防衛,必須要建立在正確認識和把握正當防衛的限度的基礎上。把握正當防衛的限度需要根據基本原則,對具體案例進行具體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把握非法保護正當權益的必要性和合法防衛的限制;第二,沒有不正當的損害。“無限防衛”并非沒有限制。它是指具體形式的具體犯罪的辯護。在這個前提下,即使它導致非法侵犯人民群眾,它也不被認定為防衛過當,也不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