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帆
摘 要:伴隨著網絡交易活動的繁榮發展,網絡合同數量越來越多,同時合同中的違約現象也打亂了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本文重點對網絡合同中預期違約和實際違約兩種情況進行了分析,并且從事前預防、事后救濟兩個角度,對解決網購合同中的違約現象提出自己看法。
關鍵詞:網購合同;違約現象;網絡交易
隨著網絡購物平臺的迅速發展,網上交易成交量與日俱增。與生活中的交易活動相同,網絡購物作為交易方式的一種,同樣也需要受到合同的法律規制。實踐中,絕大多數電商和消費者都能遵守合同內容,積極履行合同約定,但也存在部分合同違約的情況,比如賣家未按約定時間發貨,買方未按約定時間支付貨款或者取消訂單等等,這些行為阻礙了網絡交易的順利進行,對于該類現象種類以及解決方式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
一、網購合同的違約現象分析
(一)預期違約
預期違約是指在合同期限屆滿之前,合同一方當事人以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向對方表明,不再繼續履行合同中的義務而造成的違約,此時守約方可以向違約方提出違約賠償。在網絡交易中,預期違約可以分為買方和賣方兩方面。
網絡中買家違約常見的是利用商家提供了“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條款規定,在試穿或者試用過商品之后,故意以不符合預期為由要求退貨,此時賣家只能配合。在淘寶網、京東等網絡購物平臺,以及12306等車票購物平臺中,還存在著許多其它類型的預期違約。比如在訂單支付環節,買家遲遲為支付訂單款項,等支付時間截止之后,賣家必須被動接受訂單被取消的后果,這是賣家能夠預見的,買家不愿意履行合同內容的預期違約,會對賣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賣家的預期違約行為在網絡交易中也比較常見,比如賣家始終不發貨,或者超過約定期限發貨。實踐中,賣家為了打廣告、創銷量,會促銷大批量產品,造成庫存遠遠少于訂單數量,此時賣家會告知消費者遲延發貨,或者要求消費者取消訂單,最終消費者因等待不了只能退款,而作為違約方的賣家卻無需承擔責任,最終損害的只是消費者的利益。
(二)實際違約
實際違約是指在合同期限屆滿之后,一方當事人未履行合同義務,或者未安全按照合同內容履行義務,此時該當事人構成了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在網購合同中,該種違約現象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拒絕履行。該種“拒絕”既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模式的。以買方為例,在貨到付款的網絡合同履行中,部分買家會出現收到貨但拒絕付款的情況。亦或是,在收到貨物之后,沒有正當理由而拒絕簽收該貨物,此時往來的運費只能由賣家買單,對賣家無疑是不公平的。
二是遲延履行。以買家為例,運輸公司基本上會留出2-3天時間由買家取貨,而買家未按規定時間取貨,構成遲延履行。以賣家為例,違背了與買方承諾的時間發貨,最終買方不得不取消訂單。
三是不完全履行,該種情況在賣方經常出現。賣方所銷售的商品中,既有真品也有假貨,此時為了盈利,賣方經常以真假參半的方式出售商品,構成不完全履行。
二、網購合同違約問題解決對策
(一)積極預防事先違約
事先預防是考慮到網絡合同中各種可能出現的違約情形,以立法、監管的方式遏制這些可能性的發生,具體來說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是完善相關立法。無論是在《民法通則》還是在《合同法》,亦或是專門針對網絡交易活動出臺的《管理辦法》中都涉及到網絡合同問題,但是這些法律對于網絡合同的規定都過于原則化,并未細化到合同內容和履行情況等細節。在完善立法規定的過程中,有必要對網絡交易的市場、違約行為種類、違約責任承擔方式等細節性規定進一步明確,有必要時候可以針對某個環節單獨立法,以建立起我國網絡購物合同的立法體系,為預防違約提供法律參考。
二是加強網絡監管。網絡交易畢竟是市場性交易活動,僅依靠市場主體自我調節,可能無法實現高效、有序的運行,因而仍然需要國家監管部門的參與。隨著網絡交易活動的繁榮發展,各種網絡交易行為亂象叢生,需要監管部門從交易主體、交易內容、產品質量等多方面著手,凈化交易環境,維護交易秩序的穩定。
(二)完善事后違約救濟
網購合同與紙質版合同相比,其虛擬性、及時性特征更明顯,這不僅促成違約現象的頻繁發生,還導致事后救濟難度的加大。為了維護各方當事人的權益,有必要出臺完善的事后救濟模式,為主體救濟行為提供保障。
一是內部申訴救濟。通常來說,許多網絡購物網站都有設立專門的投訴版塊,接受來自消費者的投訴,負責協調消費者和賣方糾紛。因為內部申訴版塊比較便利,解決問題較為及時,在面對一些小糾紛的時候,當事人通常會選擇該種救濟方式。
二是外部救濟,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干預到網購合同糾紛解決之中。當消費者通過內部救濟途徑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許多消費者會將該問題反饋到工商管理部門,行政機關雖然無法裁決交易雙方之間的糾紛與矛盾,但因為行政機關具有的權威性、中立性,行政機關的調解結果通常能夠得到雙方當事人的認可。行政機關在介入到合同糾紛處理時,應注意到兩點:一是應及時受理當事人提出的投訴,若沒有管轄權,應及時將有權管轄的主體告知當事人。二是在糾紛解決之后,應督促違約方積極履行自己的違約責任,做到定紛止爭,保證調節的效率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網絡交易行為,因此也產生了大量的網購合同。網購合同中的違約行為,不僅會影響到交易市場有序發展,還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性。因而作為立法者、監管者都應重視網購合同中的各種違約行為,積極采取各種手段打擊違約現象,為交易各方提供一個健康、穩定、有序的網絡交易環境。
參考文獻:
[1]宋維志.迷失與復位:論違約金在《合同法》中的定位[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03)
[2]房梁,張佳利,王萌,沈虹言.網購糾紛中的管轄權問題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