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間借貸的發展,為起步階段或困難期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資金,作為當下盛行的融資方式,它手續簡便、門檻低、效率高等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場資金的運作效率,彌補了正規金融機構的不足。但同時,民間借貸相關的糾紛也越來越多,也反映出民間借貸發展的不完善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當務之急是如何讓民間借貸既能發揮其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促進經濟的發展,又避免對社會造成消極影響,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必須完善對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
關鍵詞:民間借貸;法律規制;合法地位
1民間借貸的相關概念
民間借貸源于民間私人之間進行的借貸活動,在我國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歷史,但對民間借貸的概念還未能達成一致。目前主要包括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民間借貸是非正規金融,泛指在國家依法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等經濟主體之間從事的資金借貸活動。另一種則認為民間借貸是民間金融的一種形式,僅指私人之間的借貸活動。然而迄今為止,我國民間借貸的相關問題還沒有正式的法律予以規范,屬于非正規的金融信貸模式。從目前各學者對民間借貸的定義來看,都體現了民間借貸的某些特點,但是卻不能對其特征進行完整的體現,所以還是存在缺陷。民間借貸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一種法律行為,是受我國法律保護的一種行為。雙方通過簽訂合同達成協議,從而形成特定的債權債務關系,以真實的意思表示為構成要素,內容合法,都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無論形式是明示還是默示。流通貨幣或者有價證券的財產為標的物可以更方便的計算利息,來更好的平衡借貸雙方的利益關系。因此我國現行的民間借貸標的物是個人所有可以支配的財產。
相較正規金融機構的借貸,民間借貸既有有償也有無償,有償借貸即指雙方約定借貸的利息,這在我國《合同法》中是受到保護的,但是利率必須在法定范圍內,即不得超過同期銀行利率的四倍,否則就屬于高利貸,超出的部分則無法受到法律的保護。民間借貸具有很大的市場,也成為現在融資的普遍現象,滿足了市場經濟多樣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民間借貸的盛行,也造成了經濟秩序的混亂,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民間借貸在數量和規模日益擴大的同時,我國法律卻沒有制定相應的明確法律條文進行規制。在沒有合乎規范的借款合同和合法的借款手續的案件中,法院的審判也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司法壓力大大增加。在民間借貸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利息,而利息則取決于利率的高低。由于缺乏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相對于正規金融機構,民間借貸的利率應該用什么手段進行規制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國家應該適當放開金融壟斷,出臺一些相關政策打擊那些真正不合法的高利貸,扶持正規的民間借貸公司,讓民間借貸透明化陽光化正規化,這樣既有利于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又便于對其進行監管,從而使其充分的發揮積極效用。這樣合理規范的民間借貸與正規金融相輔相成才能真正滿足市場經濟金融多樣化的需求。
2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
有關民間借貸,目前我國有人將其稱為“灰色金融”、“地下金融”。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出臺一個統一明確的法律法規來對其進行規制,由于缺乏官方對概念的定義,民間借貸的監管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首先,我國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法規比較零散,沒有專門的立法來針對民間借貸以及監管部門。在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中,相關的規定很是分散,分布于《民法總則》《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等多部法律中。并且大多只規定了其中的一個方面,沒有系統的整理過民間借貸所出現的問題,民間借貸出現問題時無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在對民間借貸的整體監督過程中,并沒有實際可行的法律來對其進行規范,我國在這部分確實缺乏具體的法律,實踐中只能依靠政府政策和央行的文件來進行規制,但是僅僅依靠這些又會導致民間借貸的不穩定性,雖然政策具有的靈活性是它的優勢,但是這樣也會造成民間借貸的不穩定性。沒有一部專門性的法律對民間借貸的產生和發展進行引導和約束,無法全面地概況民間借貸運行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民間借貸發展如此迅速,但是由于法律的滯后,使得民間借貸無法正常的發展,僅僅只依靠政策從側面支持民間借貸的發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正規金融行業的壟斷地位和民間借貸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或政府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盡快制定相關法律,界定清晰明確的概念,盡量將法律條文中自相矛盾或者不適應當下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的法條進行改進,并且法律不應當只對民間借貸常見的問題進行規定,而是盡可能全面長遠地考慮到可能出現或者即將出現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辦法并且落實到法律具體條文中。
針對以上問題,首先我們必須確認民間借貸的合法性,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民間借貸在發展過程中都存在過負面影響,但是臺灣等地一味進行打壓或者取締的方法并沒有取得成效,反而只是讓民間借貸行為轉到了地下,使得對其的管控更加困難,因此在當前市場經濟對民間借貸這種形式的融資有需求的客觀條件下,只能順應其發展。其次,通過制定專門的法律來對這種行為進行規范,使其具有合法性才能引導這種活動發揮積極的作用,促進經濟的發展。當然同時,民間借貸的合法化并不代表放任其發展,根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均對其進行了嚴格的管控,包括對借貸的主體資格進行限制,并對期限、利率等做了具體的規定,以引導其規范化發展。因此國家監管部門應該明確民間借貸的運行模式和規范,要有相關法律對這一系類程序進行明確的規定,要讓民間借貸活動有法可依。為了降低風險,保障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也應該對民間借貸的手續進行規范,對其加強監管以降低風險、保障市場經濟的平穩運行。
3小結
雖然民間借貸發生在經濟領域,但是規范民間借貸的發展卻更依賴法律。民間借貸自身的特性適應了市場和時代的需要,滿足了市場經濟主體的資金需求,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在逐漸對相關法律進行完善的過程中,必須全方位進行綜合性的考慮。
參考文獻:
[1]高慶國.民間借貸存在的法律問題與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2 (3).
[2]席月民.我國當前民間借貸的特點、問題及其法律對策[J].政法論叢,2012(6):61-68.
[3]賀菲.論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D].長春:吉林大學,2012:15.
[4]劉道云.論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J].金融與法,2014(9):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