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
摘 要:建筑施工行業經過近40年的市場化發展,競爭日趨激勵,而開發商更加良莠不齊,建筑施工企業為謀求更大發展面臨著更加復雜的風險。從施工合同風險管理入手,更早的甄別施工項目風險,精心策劃,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化解、控制風險,規范經營管理行為,避免亡羊補牢。
關鍵詞:施工合同;風險識別;風險管理
合同是雙方權利義務的約定,是雙方責任的劃分,也是風險承擔范圍的劃分,甚至是雙方利益的劃分。對于承包人來說,尤其應重視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風險管控,在簽訂合同時及早識別,協商修訂規避風險;在施工過程中警惕風險,盡力控制、化解風險。
一、施工合同主要風險分析
1.業主資信風險
目前房地產行業,一是基于地方稅務要求,二是開發商為斬斷投資風險,設立“項目公司”的做法越來越普遍。一些實力較弱的開發商設立的“項目公司”往往是“皮包公司”,最終成為開發商投資失敗的避風港。業主資信風險無疑是最大的風險,對于初次合作的發包人,及早的、深入的了解發包人資信是十分必要的,為以后履約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
2.行政審批風險
當前未批先建行仍然存在,而政審批手續不僅關系到工程項目的合法性,也影響施工合同的效力。部分項目在施工時,尚未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一旦土地使用權發生爭議,已開工的項目將無法繼續進行施工,長期的待工必將給施工單位造成很大的停窩工損失,甚至會中途退場;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可能面臨重大拆改、變更,甚至無法竣工備案;未取得建設工程施工許可,面臨政府勒令停工和罰款的行政處罰。另外,未取得“三證”前,雙方簽訂的施工合同是無效的①,想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糾紛也將更加復雜。
3.材料調差風險
材料調差風險也稱價格上漲風險,正常情況下的市場價格波動屬于商業風險,屬于承包人應當承擔的風險范圍。建筑行業屬于高能耗、重污染行業,受當前環保治理政策的影響較大,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鋼材、混凝土等都呈現大幅上漲,甚至是人工費也因冬季環保停工而較大幅度上漲。這種價格上漲是“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②,是施工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當前形勢下,在合同簽訂時應充分考慮當前的市場環境,對價格波動約定合理的承擔范圍、調整方式,超過波動范圍的“重大變化”給予調整是應對“情勢變更”的最好辦法,既不用通過艱難地談判來“突破”合同約定,也不用訴訟靠法官謹慎的自由裁量來調整。
4.放棄停工權風險
承包人的停工權是《合同法》規定的抗辯權,在發包人不按約定或不履行主要義務(支付工程款)時,承包人有權暫停或放緩施工。施工項目是高投入項目,且投入的人、財、物固化為工程,具有不可逆性和特種物性。在發包人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時,承包人通過行使停工權促進發包人及時履約,同時降低投入,在發包人無力支付工程款時,則可以避免損失擴大。
5.放棄優先受償權風險
工程款優先受償權具有次高等級的優先性,僅次于稅金、職工工資社保等公共性債權,優先于抵押、擔保及普通債權受償。雖然法律規定對優先權有諸多限制,但對于可以行使優先權的項目來說具有極大的保障性,在發包人無法清償工程款時,甚至發包人破產,享有優先受償權就不至于“錢財兩空”。
優先受償權行使時間僅有6個月,且此期間是不變期間,不可中斷、不可延長,對于多數正常竣工的工程項目來說,竣工驗收6個月內竣工結算尚未完成,優先受償權很容易因超過行使期限而“自然喪失”。對于未完的建設工程,工程款優先受償權則更具實際意義。“爛尾工程”的優先受償權起算時間雖仍存在較大爭議,較為認可的意見是自合同解除或終止履行之日起計算③。“爛尾工程”本身極具風險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停工博弈后,合同解除或終止履行時,承包人對發包人的資金狀況、履行能力、履約信用及經營情況都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在6個月內行使優先受償權時間相對充裕。
二、施工合同風險管控措施
風險的管理包括風險評估、風險識別和風險管控,首先需要對施工合同風險有相應的評估和識別,再根據風險的影響程度,以及自身的綜合實力,選取一種或多種措施來管控風險。風險管控措施一般包括規避風險、保留風險、轉移風險、化解風險、分擔風險等措施④,這些風險管控措施同樣適用于施工合同風險管控。
1.知己知彼,全面了解發包人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首次合作的發包人,需要充分調查了解發包人的主體資格、資質,注冊資本及實繳資本,股權結構及股東,投資情況及關聯公司,訴訟糾紛和執行案件等信用情況。對發包人做一個全面的“體檢”,了解發包人的“過往史”對其信用有一個全面的判斷,有利于之后履約過程中與發包人的“斗爭”。
2.久久為功,打好風險管控持久戰
合同簽訂時,可能顧忌發包人的優勢地位,戰略合作關系等諸多外在因素,接受了不利的合同條件,這些風險被接受了。在履約過程中,雙方的地位會不斷的發生變化,尤其是發包人不能按合同履約時,承包人就需要利用此時的優勢地位來化解前期留下隱患,控制風險。同時,一些風險在合同簽訂時可能被掩蓋了,或者還未出現苗頭,因此在履約過程中也需要持續地識別新風險,管控風險。合同風險管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長期地堅持不懈的管控。
3.敢于斗爭,善于行使承包人權利
斗爭是團結的一種方式。在合同簽訂時,及履約過程中要敢于斗爭,切不可顧忌與發包人的關系,一味地姑息發包人侵蝕承包人的權利,踐踏合約精神。當發包人長期拖欠工程進度款,又無資金來源且無法提供支付保障時,承包人需要果斷的行使停工權,給發包人施壓。當工程“爛尾”時,合同已經解除或終止履行時,發包人顯然此時已“回天無力”,需要把握好6個月的優先受償權行使期間,積極行使權利。
注釋:
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的暫行規定》第10條規定.
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6條規定.
③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26條規定.
④《中建全面風險管理資料匯編》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7頁.
參考文獻:
[1]譚敬慧著.建設工程疑難問題與法律實務[M].法律出版社,2016.2.
[2]陳旻著.建設工程案件審判實務與案例精析[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1.
[3]中建全面風險管理資料匯編.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內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