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勞動合同法影響下,企業的勞動用工模式產生了改變。企業在雇傭人才與辭退員工時,需要充分了解相關法律條文,對加強對勞務派遣工作的重視程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用工成本損失。就此,本文首先詳細闡明了企業在辭退員工時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并且給出了相應的防范法律風險策略。
關鍵詞:企業;辭退員工;法律風險;防范措施
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取決于人才資源,一個企業有引進人才,也就會有淘汰員工,無論是企業家還是職員,都會產生一定的沉重改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后,員工的法律權益有所增加,企業公司在辭退員工時,不再僅僅依靠主觀思想,否則將會給企業帶來一定風險。
一、企業辭退員工類型
1.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有條令規定: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條件下,可以不需要追究解除原由,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主要分為三種:
(1)勞動者出現工作錯誤,用人單位有權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勞動者沒有犯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3)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解除勞動合同。
二、存在問題及面臨法律風險
1.用人單位對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認識不到位
用人單位沒有深刻理解《勞動合同法》中,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者的條件,沒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①沒有明確指明員工通過試用期的條件;②沒有詳細的員工試用期審核標準;③沒有相關的材料證明勞動者不滿足錄用標準。以上三點工作沒有做好,無法讓企業順利的進行人才篩選,對企業信譽度的造成影響,并且也讓勞動者心有余悸,不能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
2.制定的規章制度用詞含糊,未準確量化,制定程序不合法
企業在人事管理工作上沒有一個嚴謹的規章制度,例如,在勞動者職位失職、徇私舞弊、偷用公款造成嚴重損失,以及勞動者私下與其他企業建立勞動關系,并且對用人單位的企業私有信息進行泄露等規章制度的制定,用詞不明確,懲罰沒有具體化,導致發生一系列問題的時候,用人單位不能馬上做出判斷,讓辭退工作變得被動;另外,在企業在制定內部制度的時候,與《勞動合同法》發生的沖突,導致用人單位無法仲裁。
3.對“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把握不準,解除合同不當
用人單位對法律知識的欠缺,導致有些辭退仲裁無法進行。例如,在勞動者牽扯到犯罪,并且被公安部門拘留,抓捕,或者是在勞動者被判罪,有的工作單位會以為勞動合同自動解除,還有的是上訴期已經逾期等情況。讓不法勞動者有機可乘,對用人單位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4.對經濟性裁員理解存在偏差,解除程序不合法
用人單位沒有正確理解經濟性裁員的概念,一旦遇到資金問題是,就立馬以經濟性裁員為理由,另外及時是正確的經濟性裁員,也需要走一般的法定程序。否則將會發生裁員爭議。
三、對策措施
1.規范試用期的勞動合同管理工作
在招聘前要對“錄用條件”就進行詳細說明,例如條件如學歷、技術、證書、崗位職責等。并且進行事先公示,公示的方法一定要公開化,一是為了達到告示的效果,另外也可以作為辭退的證據,比如,可以通過在企業大廳中貼上招聘公告、并且在勞動者進入使用期前,為他們發放錄用條件知曉合同,并且要求他們在上面簽字等方式進行錄用條件公示工作,達到公示的效果。并且在勞動者試用期間,時刻做好考核記錄,并且給他們進行公開性的考核評分,用這個來反應他們的錄用條件是否滿,另外用人單位要注意,在試用期間不符合的勞動者,要立刻辭退,根據《勞動合同法》中規定,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解除勞動合同,就需要承擔較高的辭退費用。
2.辭退有過錯的員工應該依據充分、證據確鑿、程序合法
對于有嚴重的職責過錯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并不可以直接辭退,要根據詳細的量化規定,并且需要提供錯的證據,才能讓辭退勞動者。因此,用人單位需要收集好勞動者對企業產生嚴重損失的證據,并且在人事管理部門大會上進行討論,然后再進行辭退公示,最后向工會進行審核,在審核通過之后,立刻與勞動者按照一定的程序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3.準確把握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勞動合同解除
面對不同的辭退情況,要具體分析處理,實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需要聯系相關公安機構,一切辭退、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都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進行。
4.經濟性裁員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并履行法定程序
明確經濟性裁員的內容以及法律限制。其中經濟性裁員的內容主要有兩點:①只有被銀行即將宣布破產的企業,或者是達到人民法院評定企業經營困難標準的企業;②企業必須在實施了停止招工、加班、降低員工工資等措施后,企業依舊不能正常運營。經濟性裁員的法律限制:符合經濟性裁員的企業也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裁員,首先在30個工作日前需要向企業全體職員說明情況,通知工會并且給予相關的企業信息;在聽取了工會與職工的意見后,給出詳細的裁員方案,并且為被裁減人員提供裁減人員證明書,以及給予一定的資金賠償。
四、總結
綜上所述,企業想要在辭退員工時候,保障企業權益,避免法律風險,首先需要熟悉掌握、明確《中國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內容,然后根據法律規定,制定出詳細的招聘錄用條件,以及制定一個企業的員工規章制度,并且制度用詞要做好用詞精準,具體量化,最后,在確定資格后,都需要按照法律程序進行。
參考文獻:
[1]王宏剛.國有企業員工離職辭退會計處理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21(24):191-192.
[2]李建華.淺析新勞動合同法企業辭退員工法律風險防范[J].山西科技,2008(06):21-22.
[3]辭退員工管理與違紀員工處理研討會[J].職業,2004(05):55.
作者簡介:
秦華(1973~ ),女,漢族,云南楚雄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職工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