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峰
(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高速運管中心,上海市201913)
近年來,隨著高速公路運養重要性的提升,盡快完善公路科學管理體系成為行業的熱點。實踐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包括:經費合理配置,兼顧成效和節約;驗收與考核的選擇;運養工作計量及驗工計價;精細化運養及日常養護主動性等。
針對這些復雜情況,管理部門積極應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不拘泥于經費預算定額,而是在其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積極試驗根據報價清單和年度計劃對日常養護計量和驗工計價;優化考核標準,側重平時履約質量;加大巡查頻度和細度,及時派發巡查單或聯系單,力促養護企業日常養護和早期養護。
科學管理體系要求在經驗基礎上深入探討,找到內在規律。從前述可以看到,經費配置屬于資源配置,驗收或考核要看是產品還是服務,等等,這些問題歸根到底談論的是經濟。于是,結合經驗,從經濟角度入手,是否會看到一些本質、找到一些規律?本文就嘗試回到根本,初探公路管養的經濟屬性,從中提煉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經濟是指社會如何管理稀缺資源[1]。對公眾來說,優質公路和服務是稀缺資源,希望公路業主和養護企業提供。對養護企業來說,競爭的對象是公路管養的機會,其次是爭取更充足的經費,所以,管養機會和經費是稀缺資源,主要由業主配置。對業主來說,希望爭取到技術好、質量優、服務到位的運養團隊,實際上是優質養護企業,因此這些是另一種稀缺資源,需要更多的優質企業,或者企業培育更多優秀的團隊。那么,為了探討資源配置,就要先厘清行業定位,實際也是資源門類。
公路管養一個顯著特征是需要工、料、機完成特定的維修保養任務。它是否屬于工程建設行業?可以把一個維修部位看做一件工程產品,但僅作為產品遺漏了重要內涵,因為工程產品是按預定計劃、設計圖紙、方案執行生產任務并以提交驗收合格產品為主要目的,而管養不僅需要這些,它要求長期持續地及時發現問題、主動排入計劃、自主完成任務,所以管養含有工程產品要素但超出產品內涵。
管養需要:(1)于待命狀態,一旦行車人和公路設施有不特定的需要,在限定時間內行動;(2)作業不可能全部預設,而是按實迅速安排并實施,要求主動發現、預防和響應;(3)開放的工作環境,受各種因素影響大,對外協調頻繁;(4)主動、耐心、細致和抗壓等品質。可見貫穿于其中的是服務,也就是說公眾要求提供的資源是服務。
另一方面,養護企業需要盈利,但業主的側重點則不在于此,因為管養不同于一般的物業服務,而是:(1)服務對象面向公眾,公路被視為公共資源;(2)是城市或地區經濟的構成要素,對公眾影響大,關注度高;(3)業主收益以及公眾對某條公路的選擇相對于公路服務質量的彈性不明顯,很難依靠公路服務質量取得好收益,但公眾對服務需求很高。因此,公路管養更適合作為公共服務,業主代表公眾配置屬于公共資源的管養機會和養護經費。
綜上,宜將公路管養定位為公共服務行業。“公共”就是對公眾的責任,“服務”就是持續關注并及時滿足需求。
物的有用性就是使用價值……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是交換價值的物質基礎[2]。下面詳細分析管養所提供的價值,以及公眾對價值的需要。一般情況管養提供兩類服務:
(1)第一類是滿足行車人最直接的需求,涉及安全、舒適、美觀的路況等,包括消除安全隱患、損壞維修及搶修、快速處置、信息服務、路容環境、服務區保障;
(2)第二類是間接的,是為了長期維持公路的良好狀況,保證使用壽命,包括日常的小修、保養及預養護,歸納為檢測、路面預養護、橋隧預養護、保養、小修。
公眾需要路好、服務好,且少花錢。因此,對于養護企業,不僅是在完成上述工作,更應提供好的服務,也就是說其價值在于服務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是判斷企業實力的依據。對于業主,作為公眾利益代表者,其價值在于維護公路效能、高效配置經費、督促養護企業盡責等。
工程建設的價值很大程度在于“量”、“規模”,企業收益與之緊密相關,但公路管養價值方向與其迥異。為了滿足少花錢和維護公路效能的要求,其價值在于精細、提早、主動、及時,服務能力和投入要求高,但工程量小,卻是公眾的要求。如追求工程量,則必須要等到公路衰減至大中修才能體現,顯然不是公路管養的價值目標。
不同于一般服務業消費者直接通過市場選擇服務,管養的公共性要求業主代表公眾選擇服務能力好的企業。目前已有市場準入資質,可以通過投標文件中體現的服務能力加以選擇。但是,服務能力是個抽象概念,不同企業和個人的理解會有很大差別,因此僅靠投標文件來選擇好企業就有不少難度。如能對養護企業服務能力進行定期公共評級,將會極大地改善這種情況。可將服務能力劃分為若干向度,如主動性、及時性、精細性、規范性、先進性等向度,再細分為指標,如將“主動性”分為計劃主動性、發現問題主動性、預處置主動性、改進主動性、投入主動性等指標,然后到具體的工作類別中。
通過評級可直觀反映服務能力的波動,選擇時就可參考企業評級。年末,可將一年內服務能力等級作為考核依據之一。
常規的路況考核結果是公眾直觀感受的反映,是路段管養的“成績單”,其中既包含養護企業服務能力,也包含了業主監管和效能維護的成效。因此,考核結果對業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公路管養的價格須兼有工作量和服務能力。過去由于將管養的定位偏向于工程,所以更多強調“量”。由前述知,工程能凝聚為可觀的實體,但公路管養在“量”上不顯著,“量”只能反映工作結果,過程中的服務隱含且容易耗散,須用服務能力和設施狀況來度量。
企業為提高服務能力需要持續投入,這些構成其成本,服務能力差異的企業投入不同,成本就不同,對價格的必要需求自然不同。而且,管養任務邊際成本[3]很高,作業最終體現的“實物量”很少,但每次均須人、機、料等的整體投入(人占了很大比重),可以說,投入的充分程度直接決定了服務質量。因此,工作量是必要的,但如能考慮將服務能力等級的不同體現為價格的差異,則不僅反映了管養的內在需求,更有利于促進企業提升服務水平。
工作量是運營實際發生的量,除了與設施量有關,還與公路新舊、交通組成、路網區域、工程質量、運營歷史等多種因素有關,分析這些因素的影響將十分復雜,但其影響凝聚在管養工作中,在工作量歷史資料中集中反映,因此利用歷史資料估算工作量,得到結果必然會比僅通過設施量估計準確很多。
管養任務同時包含工作量和服務。但是,由前述知,管養在“量”上的顯著性不高,但過程中的服務投入很大,因此為了不顯著的“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精確計量,業主總的效率提高不明顯。而且,管養價值所決定的需要養護企業實施的早期、精細作業(如及時修補一小塊路面翻漿或小塊沉陷)由于“量”太少且不顯著,卻最不易計量,所以無助于促進企業精細養護的主動性。
但工作量監管仍是必要的。可采取兩個原則,一是抓住項目,二是分門別類。如果一個報價項目整體上未實施(如箱梁由于質量很好,無須任何維修保養),就可保留其經費,用作其他項目。對于可按報價和年計劃執行的項目(如保潔、檢查、周期性保養),工作量監管具有可行性。
服務能力需要考核評定。在尚無對企業公共評級的情況下,可在既有考核中增加服務能力的比重,以表1為例。
推進養護企業早期、精細養護是個難題。其根源是定位偏差,未重視服務價值,將公路管養定位成工程,未考慮企業在服務能力上投入的差異,組價以工作量為基準。養護企業定位偏差導致其以工程角度看待管養。工程重“量”,而精細養護量小,所以被忽視。但管養的價值在于花錢少、效能好,所以從服務角度看,精細養護具有極高的價值。所以,首先是確立管養的服務定位。從業主和行業角度,認可精細養護的價值,而對養護企業,在行業和業主倡導、推進下,把企業服務能力分解、落地到每個崗位,可以有很多辦法,如擴充服務力量,采取執業師制以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劃分責任區、區長帶班制,崗位服務能力評級等。

表1 服務能力考核示意表
通過對公路管養經濟屬性分析,找到了公共服務這個定位,確定了服務能力、效能維護等價值,提出了服務能力公共評級機制,給出了考慮服務能力的價格結構,指出了根據歷史資料估算工作量的合理性,提出了管養計量和服務能力考核的一些思考,發現了精細養護問題的根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1]N.格里高利.曼昆(美).經濟學原理[M].梁小民,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卡爾.馬克思(德).資本論(第一卷)[M].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阿爾弗雷德.馬歇爾(英).經濟學原理[M].彭逸林,譯.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