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牛在十二生肖中居次位,與十二地支“丑”同序,故又稱為丑牛。丑時是晚上一時到三時,這個時辰牛有吃夜草的習慣,農家常常夜半挑燈喂牛,所以丑時屬牛。
關于牛成為十二生肖,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古時,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時常往返于天宮和大地之間。有一天,農夫托牛給玉帝傳個口信,說是人間寸草不生,大地光禿禿的,太難看,請玉帝帶點母草籽給人間,把人間打扮得好看些。玉帝聽了,覺得有道理,便問殿下眾神誰愿去人間撒草種。
牛自告奮勇地接受了這個任務。玉帝囑咐牛到人間后,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帶著草籽,走出天宮,在跨出南天門時,不小心跌了一跤,下人間后,頭腦暈乎乎的,誤以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三把草籽。于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叢生,農夫根本無法種莊稼了。玉帝知道壞事了,召來牛一問才知道粗心的牛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辦壞了。玉帝很生氣,懲罰牛只準吃草,幫助農夫除草,同時,還要幫助農夫干活兒。于是,牛從此便一輩子給農夫當苦力,并且一直以青草為食物。
牛到人間后,任勞任怨,勤懇踏實,為農夫做了不少工作,博得人們的好評。在排生肖的時候,人們一至推舉他為生肖。要不是老鼠投機,牛就成為了十二生肖的首領了。
在中國數千年的農耕社會的文化氛圍中,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地位在眾多動物中首屈一指。古代帝王祭祀時,最高規格的“太牢”就是豬、牛、羊三牲,諸侯、士大夫祭祀時只能用減去牛的“少牢”。牛在中國人心中是受到尊崇的,道教中的正一派因為牛的勤勞,所以門中弟子禁食牛肉。與此同時,古時許多朝代都立法禁止居民私自交易、宰殺。不光是因為牛是重要的耕作工具,更是因為牛在古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牛皮、牛筋都是制作攻城器械和弓箭的重要原料。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些資源都是會被官府強征的。
武俠中的牛,反倒主要是作為食品出現的。以《水滸傳》和其他一些武俠作品為代表,“二斤牛肉,一壺好酒”快成為人人皆知的大俠套餐了。究其原因,倒不是因為牛肉有多么好吃,不過江湖上這些亡命之徒,又怎會守規矩?“二斤牛肉”反倒成為他們江湖地位的象征了。
那么本期的“牛”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馬上為您揭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