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韻
您有沒有過被劃傷、割傷的經歷?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有吧。但當有人建議您打破傷風針的時候,您會打嗎?不少人在想,不就割個小口、扎根小刺嗎?殊不知,有些傷口看似微不足道,若不謹慎處理,也會有嚴重后果。
別小看這些“小傷口”
破傷風是由于破傷風桿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臨床上以牙關緊閉、陣發性痙攣、強直性痙攣等為特征。破傷風潛伏期通常為7~8天,也可短至24小時或長達數月、數年。潛伏期越短者,預后越差。約90%的患者在受傷后2周內發病,偶見患者在摘除體內存留多年的異物后出現破傷風癥狀。
破傷風雖然不是傳染病,但破傷風患者死亡率較高,一旦感染,平均病死率為20%~30%,重癥患者高達70%,新生兒及老年人的病死率尤其高。
破傷風桿菌藏在哪里
破傷風的病原菌是破傷風桿菌,但引起臨床癥狀的并不是菌株,而是破傷風桿菌繁殖時所產生的外毒素。破傷風桿菌是一種厭氧菌,多生長在泥土及鐵銹中,經體表破損處侵入人體組織,在無氧的條件下或傷口較深并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況下易生長繁殖。傷口的創傷面較小,傷口內有壞死組織、血塊充塞,或填塞過緊、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個適合破傷風桿菌生長繁殖的缺氧環境。如果同時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將消耗傷口內殘留的氧氣,使破傷風更容易發生。
當傷口深到需要縫針,或是受到一些比較嚴重的外傷時(如釘子、木頭、鐵刺等尖銳物質的刺傷),或被沾染泥土、帶鐵銹的鐵器扎傷時均應及時注射破傷風疫苗抗毒素。
破傷風,防大于治
破傷風的治療較為困難,因此預防極為重要。破傷風的預防主要包括主動免疫、被動免疫和受傷后的清創處理。
主動免疫 這是預防破傷風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針對破傷風最有效、最可靠、最經濟的預防方法。所用的抗原是破傷風類毒素,它有抗原作用,但無毒性。我國早已將該疫苗列入兒童計劃免疫,接種對象為3~5月齡幼兒,第1年皮下注射共3次,每次間隔4周;第2年皮下注射1次,并在1歲半至2歲再復種1次;以后每隔2年可加強注射1次,直至入學前,以保持抗體水平。對未進行過破傷風主動免疫的易受傷的職業工作者,可采用破傷風類毒素進行人群免疫,其具有經濟安全有效的特點。破傷風類毒素免疫性強,接種后成功率高,很少有接種后再發病者。
被動免疫 這是指創傷發生后24小時內,多數醫院采用破傷風抗毒素(TAT)的肌肉注射,注射前需先做皮試測驗。如皮試陽性者則應改為脫敏注射法分次給予,注射后可維持保護期約10天,亦可用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肌內注射,可維持保護期3~4周;雖仍可能有部分人發病,不過通常潛伏期長,病情亦較輕。
清創處理 本病關鍵在于預防及正確地處理傷口,往往可避免破傷風。對于一般小的傷口,可先用自來水把傷口外面的泥、灰沖洗干凈。有條件時可在傷口涂上消毒藥水,然后在傷口上蓋一塊干凈的紗布,輕輕包扎后再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對于一些大的傷口,可先用干凈的紗布壓住傷口,然后迅速去醫院治療。對傷口及時徹底地清創和處理,消除無氧環境,積極的主動、被動免疫都能有效防止破傷風桿菌的感染和繁殖,斷絕毒素的來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