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恒
我曾碰到一個1歲多的寶寶圖圖(化名),半夜吐血,一家老小陪同前來急診。圖圖在我的建議下做了胃鏡,胃鏡檢查結果令全家人包括醫(yī)生都大吃一驚:圖圖的十二指腸有個大潰瘍合并活動性出血,幽門螺桿菌感染強陽性。
在我們的仔細追問下奶奶才說出了真相。她經常幫圖圖把飯吹涼,有時候圖圖看到奶奶碗里的東西想吃,她就嚼碎了喂她吃。
奶奶很早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她嚼飯喂給孩子吃時,孩子也被感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患了十二指腸潰瘍,造成胃出血。謎底揭開后,一家人后悔不已!
幽門螺桿菌無處不在
幽門螺桿菌感染了世界范圍內一半以上的人群,在發(fā)展中國家,兒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往往一人得病,傳染一家。其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對于孩子來說,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高危因素有:
1.家庭成員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2.社會經濟狀況差;
3.喂養(yǎng)者缺乏喂養(yǎng)知識的教育和輔導;
4.不潔凈的食用水。
以上這些都是引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父母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得多。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早在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列為引起胃癌的I級致癌原。相對于成人,兒童更易被幽門螺桿菌感染,50%以上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在兒童期獲得,一旦感染,很少可以自然根除,嚴重者可引起組織惡變。
幽門螺桿菌感染癥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腹部不適、惡心、嘔吐、噯氣、反酸、黑便等消化道癥狀;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紫癜;慢性蕁麻疹;兒童生長發(fā)育遲緩等。
小朋友都需要篩查嗎
不需要。篩查幽門螺桿菌需要看情況,需要考慮孩子是否有癥狀,家人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等。
感染幽門螺桿菌都需要治療嗎
一般應遵循以下治療原則:無癥狀、無危險因素的孩子不需做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
治療幽門螺桿菌也講究性價比。有的嬰幼兒沒有什么癥狀或者癥狀很輕,不必治療,否則幾種抗菌藥物吃2周,一方面小朋友太小吃藥很困難,另一方面吃藥過程中也有許多副作用,如胃腸道反應、過敏、增加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等。
幽門螺桿菌該如何預防
幽門螺桿菌治療后易復發(fā),因此,要加強預防措施。
1.家庭成員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時,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進餐時提倡家庭分餐制,全體家庭成員幽門螺桿菌篩查。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嘔吐物、糞便要及時清理,盡量做到消毒。
2.加強幽門螺桿菌科普知識宣傳,糾正喂養(yǎng)者嚼食物或者吹涼食物給孩子吃的陋習,教育兒童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凈的瓜果和蔬菜,避免攝入不潔飲料。改善兒童居住環(huán)境,防止環(huán)境污染和水源污染。此外,嘴對嘴親吻孩子,也容易傳染幽門螺桿菌。
3.避免接觸貓、狗等寵物,接觸后應洗手或消毒。
4.注意口腔衛(wèi)生,定期更換牙刷。
目前幽門螺桿菌疫苗已在進行臨床研究,不久的將來有望應用于臨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