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敬軍
不少人有這樣一種經歷:用指甲或鈍器輕輕劃幾下皮膚,不出一會兒,皮膚上就鼓起了被劃過的痕跡。有人戲稱:就像一塊“寫字板”。其實,這是一種尷尬的過敏性皮膚病,即皮膚劃痕癥。
什么是皮膚劃痕癥
皮膚劃痕癥,也稱為人工性蕁麻疹,系過敏性蕁麻疹的一種特殊類型。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的人群,兒童也不例外,往往先有皮膚瘙癢或灼熱,經搔抓、輕劃或摩擦后,可出現線狀風團。這種線狀風團會按照劃痕的紋路生起,如同一幅即興的浮雕作品。劃痕癥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單純性皮膚劃痕癥 每100個人里,有5個人可能會出現單純性的皮膚劃痕癥。皮膚受中等程度的敲打或鈍物劃過后出現的一道道風疹塊,大多沒有瘙癢或其他不適的感覺,可以認為是放大的生理反應。
癥狀性皮膚劃痕癥 這是物理性蕁麻疹最常見的類型,表現為搔抓處和其他受摩擦的部位出現線狀的紅斑風團,如衣服的衣領和袖口等處。紅斑風團的邊緣會出現紅暈現象,其形狀很像皮膚被皮鞭抽打后留下的痕跡。
皮膚劃痕癥因何而起
造成劃痕癥的內在因素為機體本身具有過敏體質。引起皮膚劃痕癥最常見的過敏原是藥物,尤其是青霉素、血清類制劑,還有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細菌、真菌及其代謝產物等。外在因素包括飲食、吸入物、氣候環(huán)境、接觸過敏物因素等,這些都是皮膚劃痕癥最常見的誘因。
另外,一些其他的疾病也會造成皮膚劃痕癥的出現,如內臟和全身性疾病以及內分泌紊亂等。
應對劃痕癥的四大攻略
找到發(fā)病根源 最新研究顯示,過敏人群體內自由基數量比非過敏人群高許多。找到了過敏的發(fā)病根源,就可以找到治愈的方法。如正用青霉素的患者應立即停用青霉素;伴有細菌感染者應進行抗感染治療;伴有足癬等真菌感染者可進行抗真菌治療等。
采用抗組胺類藥物 抗組胺藥物需要聯合規(guī)律的治療一段時間才能治愈。可以根據患者的工作性質和經濟條件選擇和搭配使用無嗜睡性和嗜睡性的抗過敏藥物,如白天服用無嗜睡的抗過敏藥物(鹽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晚上睡前再服用有嗜睡性的抗過敏藥物(去氯羥嗪等)。
治療劑量需注意 抗過敏藥物治療開始足量服用,控制到持續(xù)2周不出現皮疹,再逐漸減量至停藥,全療程3~6個月。如果減量后開始有反復,說明減量過早,應恢復到最初的治療劑量,再維持1~2周。如果一見好就停藥,癥狀很可能會復發(fā)。癥狀嚴重的皮膚劃痕癥在常規(guī)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
手工“脫敏治療” 鍛煉性的“脫敏治療”簡單易行,療效不錯。即在兩次發(fā)作期間,反復摩擦皮膚,逐漸增大壓力,使皮膚對外界刺激產生耐受而逐步脫敏。
(作者每周一、二全天有專家門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