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把“頭大”和聰明聯系起來,甚至發明了大頭娃娃的民俗道具,舞蹈演員頭上戴著大大的類似頭盔的道具,又唱又跳,不僅倍添節日氣氛,也有對孩子聰明吉祥的祝福。但是頭大真的好嗎?其實,過大的頭圍反而和疾病密切相關。
我們都知道臭名昭著的“毒奶粉事件”:2004年,安徽阜陽地區有100余位嬰兒陸續患上了一種怪病。本來出生時健康的孩子,在喂養期間因食用了“毒奶粉”,開始變得四肢短小、身體瘦弱,尤其是嬰兒的腦袋顯得偏大、嘴小、浮腫、低燒。而導致這些嬰兒變成“大頭娃娃”甚至奪去他們生命的,就是“腦積水”。
腦子里的“水”,很重要
人類有一個奇妙的機制——把重要又嬌嫩的東西保護在“水”里。比如,胎兒被保護在“羊水”里,羊水可以保護胎兒免在母親的運動中受到沖擊,同時還可起到交換母嬰代謝產物的作用。人腦也是如此,保護人腦的“水”就是“腦脊液”。腦脊液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不斷循環的。人的腦脊液總量大約為140毫升,腦脊液主要由側腦室脈絡叢分泌,每天大約分泌500毫升。正常情況下,腦脊液的總量保持穩定,也就是腦脊液的吸收量大約也是500毫升,總量保持平衡。
那么如果側腦室脈絡叢這樣的“出水管道”堵了,會怎么樣?這就成為了“腦積水”。如果顱腔里的水不斷增多,嬰兒柔軟的頭骨就會被不斷地撐大,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則從量變成為了質變。從視覺上看,寶寶的頭可能已經非常大了。所以,在嬰兒體檢的時候,醫生都會重點測量頭圍。若頭圍異常,就需要引起重視,嚴密觀察。
腦積水如何“排水”
腦積水的發生可能有腫瘤、出血、感染、先天畸形以及腦脊液的吸收能力不行等原因。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極少數的患者可以通過切除腫瘤等方式以解除堵塞。但是大部分患兒很難使腦脊液的循環再通暢起來,那怎么辦呢?
1939年,Torkldsen首先報道用橡皮管做側腦室與枕大池分流術,為腦積水外引流奠定了基礎。簡單地說,就是在游泳池里加一個管道,把水引到下一級的水道里。現在更普遍的方式是腦室腹腔分流,也就是把腦室里的水引到腹腔里,腹腔有超強吸收能力的大網膜,這樣就能使腦脊液的分泌和吸收重歸平衡。
您可能會問,那么這個管子放多久呢?很遺憾,這樣的管子要放一輩子。隨著孩子的長大,管子不夠長了,可能還需要做多次手術更換分流管。如果出現感染等問題,可能會導致管子的再度堵塞。一旦管子堵塞了,患兒很快就會出現癥狀,如頭暈頭疼、精神不振、全身無力,甚至昏迷。可以說一旦被確診了這樣的疾病,就需要終身治療。
腦積水的患兒很痛苦,但遺憾的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如果腦脊液分泌太多,我們可以采用脈絡叢灼燒的方法,也就是用手術的方式讓進水少一點。如果腦脊液吸收不了,我們只能想辦法改善腦積水的吸收能力,讓人體恢復吸收腦脊液的能力。對于需要放置分流管的患者,我們盡所能地保護這根管子的通暢,讓這條新的“下水道”盡可能地維持更長的時間。同時,我們還用動物模型模擬腦積水,嘗試找到更好的治療方式。
頭大可并不一定聰明,很可能是“腦積水”。我們在努力,希望給患兒和他們的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