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接受了“一條”的訪問,聊了不少。我總結一下中心思想,這也是我這些時間的所想所得。
指責80后90后抗壓能力不強是不公平的,因為經濟和生存的壓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給了這一代人太多的壓力。
雜文這東西,無論起初三觀多正,寫著寫著,會發現自己容易變成一個雞賊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么樣煽動更多人的情緒,當我發現自己有這方面傾向的時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很久沒寫雜文也是因為悲劇的源頭往往雷同,除了宣泄情緒也沒有其他作用,況且很多微信號和微博已經寫得很好。我不認為這個時代里,雜文可以成為作品,希望把更多的時間和感情留給小說散文和電影的創作。
為電影做了很長時間準備和學習的,有很強的表達愿望的,轉行做導演很可能會成功。
覺得當導演好聽又貼金,能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增加籌碼的,肯定會撲街。
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
我聽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說,韓寒,我學你退學了。我不理解。
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學呢?為什么不去學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自我表達是很奢侈的東西,你不能又要完全自我表達,又必須要市場為你的自我表達買單,否則這世界就多么崩壞了。這也是一種自私的體現。
表達的出口有很多,比如詩歌,比如寫作,比如唱歌,不是事事都有必要拍成人力投入和資金投入不菲的電影。
而且據我所知,很多優秀的藝術片導演,其實很為他人考慮成本回收,根本不是人們想的那么任性。
不要讓信任你的表達的那些人賠個底朝天去喝西北風,這樣才能讓表達走得更遠。當然,如果你自己有錢任性,那就當我放屁。
我住在郊區,是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喜歡田野的味道,喜歡自然的開闊,我喜歡那樣的生活。
你要是讓我住在上海那種頂層豪宅里,天天看著黃浦江外灘陸家嘴,看著這個光怪陸離紙醉金迷的城市,我……我……我也很開心啊。
平時睡覺很晚,要是被割草機或者裝修的雜音吵醒了,我會很生氣,然后睡不著,被小朋友吵醒了,就很開心,然后轉身就睡著了。
所以一樣的事情,不一樣的心境很重要。世間一切很簡單,就看喜歡不喜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