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張曉峰

從省財經大學畢業那年,我參加了市里招錄公務員的考試,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考入市政府某機關,被安排到財務處工作。
入職那天,主任老姜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是新人,很多規矩都不懂,遇事要多請示上級,別想當然地自作主張。”我連連點頭:“我年輕識淺,請您多指教。”老姜笑了笑:“你是財大高材生,腦子肯定好使,遇事留點心就行。記住,局里是局長一支筆,沒有韓局長的簽字,一分錢也不能從你手里出來。”這我還是懂的,現在各單位基本都是這樣。
一天,有個農民模樣的人拿著韓局長簽過字的票據來領綠化工程的樹苗款。我看了看,局長已經簽過字了,就想把錢給他。但又一想,這是從我這里第一次往外出錢,還是慎重一些好,就拿著票據去找老姜。老姜看了說:“既然局長簽了字,你就把錢給他。以后也不用事事都請示,辦事程序該簡化還是要簡化。”
過了兩天,安副局長的司機小楊來報修車費用。我看到有韓局長的簽字,就把修車款給了他。一會兒老姜過來,問我小楊是不是領走了修車款。“是啊,韓局長已經簽過字了。”我把票據拿給他,老姜皺著眉頭說:“你拿韓局長上次的簽字和這次的比一比,看是不是一樣。”
我比對了一下,發現上次是行書,這次是草書。“韓局長為什么用兩種不同的書體呢?你是聰明人,仔細想想吧。”“我,我還是不太明白。”
老姜瞥了我一眼:“以后見到韓 局用行書簽的字,就給辦;用草書簽的,別給辦。”老姜走后,我心里還在嘀咕:行書的意思是行,草書的意思是草草敷衍,這水夠深的。
此后,再遇到有韓局長用行書簽字的票據,我立即處理;遇到他用草書簽字的票據,我就找理由搪塞,整整半年沒再出差錯。
這天,老姜拿著一張票據來找我:“小張,這個韓局長說辦得太快了。”我一看,有局長簽字,用的是行書,問題出在哪呢?老姜提示我:“你仔細看,和別的用行書簽的字一樣嗎?”
我這才發現,這張票據上的簽字用的是繁體字。“局長的意思是用簡體字簽的字簡辦,速辦;用繁體字簽的,繁瑣一點,擱一擱?”
老姜不置可否:“你看著辦吧。”